元和國計簿

元和國計簿是唐朝的一部統計分析國家財政經濟的報告書。元和 (806—820) 年間宰相李吉甫(758—814) 與史官共同編纂。“安史之亂”後,唐王朝財政狀況日趨惡化。一方面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土豪、富商、官僚恣行侵漁國家財源;另方面藩鎮軍閥擁兵割據、截留賦稅,致使國家財政日漸窘困,動搖著李唐王朝的統治。《元和國計簿》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編纂的。該書共10卷,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按行政區劃統計的戶籍、計帳資料,用於說明國家賦稅的來源,反映當時國家收入狀況。第二部分是按照國家財政收入項目逐項反映各類收入數額,以說明國家財政收入的實際情況。其內容正好同第一部分聯繫起來對比分析。第三部分則是通過對當時和歷史資料的對比分析,說明國家財政收支中存在的問題。指出“元和”時期收入減少,開支增加,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是: 軍費開支過猛,冗兵太眾,而水旱災害不過是次要的原因。《元和國計簿》標誌著封建財政管理和會計核算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它對後代有著深遠的影響。繼後,唐又有《大和國計》、宋及後代有《會計錄》,都是用《元和國計簿》的方法編撰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