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和四年
- 三月:朝廷下詔
- 類型:歷史
- 元和八年:再次下詔嚴禁
三月 朝廷下詔:“禁嶺南、黔中、福建掠良民為奴婢”;元和八年(813年)八月,再次下詔嚴禁。1 ...
元和四年壺,東漢青銅水器。蒼山縣柞城古城出土。直口,長頸,鼓腹,八角棱形高圈足,腹部一對鋪著銜環耳。腹飾凸弦紋。圈足外刻銘文40字:“元和四年,江陵黃君...
元和四年洗是西晉青釉製品,古時代的器具。...... 元和四年洗是西晉青釉製品,古時代的器具。 元和四年洗是西晉青釉製品,敞口、寬折沿、闊腹直壁、平底。洗沿和...
元和(806年 - 820年)是唐憲宗李純的年號,在位期間唐朝出現短暫的統一,史稱“元和中興”。...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丙戌 唐憲宗元和二年(807)丁亥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戊子 唐憲宗元和四年(809)I己丑 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庚寅 唐憲宗元和六年(811...
傅元和,字商梅,明朝桐梓(今貴州桐梓)人。本名 傅元和 字號 字商梅 所處時代 明 出生地 桐梓明熹宗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拔貢,四年(公元1624年)副榜。授...
元和初,遷刑部侍郎、尚書右丞。四年,拜京兆尹,賜紫。神策吏李昱假貸長安富人錢八千貫,滿三歲不償。孟容遣吏收捕械繫,克日命還之,曰:“不及期當死。”自...
本詩作於元和五年(810年)貶官江陵府士曹參軍時。 [4] 一說作者因懷念年少時的戀人崔鶯鶯而作此詩。所謂崔鶯鶯者,即詩人所寫《鶯鶯傳》中的崔鶯鶯,實為寒族...
西安南郊出土有“建元四年長安高”陶樽,在《小校經閣金文》中記載有龍淵宮鼎...元和 4年 甲申(八月) 84——87 章和 2年 丁亥(七月) 87——88 二年二月...
元和四年(809年)為監察御史。長慶元年(821年)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大和三年(829年)為尚書左丞。元稹與白居易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
元和四年(809年)赴長安任校書郎,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作有《樂府新題》20首。 元和十四年(819年)升為右拾遺。元和十五年(820年...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虹縣(治今五河縣境)。六年廢夏丘入虹。之後,虹縣移治夏丘,屬仁州。貞觀八年(634年),廢仁州,虹縣屬泗州。元和四年(809年)改屬宿州...
《薛濤梓州會元稹》主要內容:唐元和四年,元稹出任東川監察史,邀久已聞名的蜀中詩人薛濤在梓州相見。兩人議詩論政,情誼漸深。在薛濤的支持下,元稹參劾為富不仁...
元和四年(809年)為監察御史。長慶元年(821年)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大和三年(829年)為尚書左丞。元稹與白居易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
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 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江戶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將軍。被稱為“戰國第一...
元和十五年(820年),李純於大明宮的中和殿駕崩,享年四十三歲,[1]在位十五年。諡號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廟號憲宗,葬於景陵。 (概述內圖片來源:《三才圖會》...
[1][2][3][4]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但是元稹在...
李賀組詩《南園十三首》是作者辭官回到福昌昌谷後在家鄉的南園閒居時所作的一組雜詩,創作時間在公元813年(唐憲宗元和八年)至816年(元和十一年)之間。[1][3]...
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4]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劉禹錫寫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