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四公子

日本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日本歷史上戰國時期最有名的四位將領:武田信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戰國四公子
  • 出生 :大永元年11月3日
  •  逝世 :元龜四年4月12日
武田信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武田信玄
日語原文 武田信玄
假名 たけだ しんげん
羅馬字 Takeda Shingen
出生 大永元年11月3日(1521年12月1日)
逝世 元龜四年4月12日(1573年5月13日)
簡介:
武田信虎的嫡長子,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在武田信虎迎擊今川軍的飯田河原會戰中出生於要害山城,母親是甲斐豪強大井信達之女(大井夫人)。幼名太郎,或說勝千代。天文五年(1536)三月元服(古代日本十二歲以上男子所行的成年禮,相當於我國古代的冠禮),受當時的將軍足利義晴賜予“晴”字改名晴信。一般所稱的“信玄”是其後來的法號“法性院信玄”的簡稱。同年七月,由今川義元牽線說媒,迎娶了左大臣三條公賴之女為正室(三條夫人)。
流放信虎以後,隨即就展開了攻取信濃的行動。當時信濃主要有小笠原家(信濃守護)、諏訪家、木曾家和村上家四大勢力。信玄在自立的次年就消滅了自己的妹夫諏訪賴重。天文十四年(1545),北條氏康進攻駿河東部,信玄向今川派出援軍的同時,積極策劃今川、北條間的和平工作,終於在三國間締結了和約。次年,解除了後顧之憂的信玄大舉進兵信濃。
武田軍平定諏訪地區早就刺激了北信濃的猛將村上義清,村上軍開始沿著千曲川侵入武田領地。天文十七年(1548)二月,信玄不顧周圍的反對意見,在大雪中出兵信濃,意在攻取村上的根據地坂城地方。然而,二月十四日的上田原會戰,可能是信玄一生中最大的敗陣經歷。雪中行軍而來的疲憊之師,被奮戰的村上軍伏兵殺得丟盔棄甲。信玄早期的輔弼重臣,號稱“二職”的板垣信方、甘利虎泰雙雙戰死;勇將橫田高松殿後而掩護信玄撤退,被追兵包圍,亦戰死;信玄本人也受傷。不過,在當年七月的鹽尻崗會戰中武田軍擊潰了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時。
兩年後的戶石城之戰,村上義清與小笠原長時兩面夾擊再度擊退了武田軍的進攻。因硬攻難以奏效,信玄展開了對義清控制下信濃豪族的拉攏勸誘工作,徐徐但有效地動搖了義清的根基。至天文二十二年(1553),村上義清已難以抵禦信玄的攻勢,與小笠原長時一起前往越後投靠長尾景虎(上杉謙信),由此引出了信玄終生的強敵。
信玄的其他情況:
武田信玄以傑出的軍事指揮聞名的同時,也是個出色的民政家。天文十六年(1547),信玄制定了俗稱為“信玄家法”的《甲州法度之次第》五十五條,詳細規定了主君與家臣的關係及家臣應遵奉的準則等,是戰國家法的代表之一。而信玄在甲斐的釜無川和笛吹川上修建的治水工事,採用最先進的築堰分流技術,是戰國時代最大、最有名的堤防,其利澤及後世,被後人稱作“信玄堤”。
信玄篤信佛教,本人就是天台宗的大僧正。宗教信仰是信玄治國的重要內容。武田家的名將原虎胤就曾因信仰問題(虎胤信奉日蓮宗)而出走。信玄的宗教政策也體現著戰國大名特有的現實性。例如,允許僧侶交納一定的役錢後娶妻,這一做法對於當時已近乎公開泛濫的僧侶娶妻的現象,顯然比強行禁止更為合理。
信玄之死:
在結束相模方面的憂患後,元龜三年(1572)十月,應與織田信長敵對的將軍足利義昭之請,信玄領兵三萬餘上京,有關進京作戰的情況,以前已有描述,便不再贅述了。在以壓倒優勢取勝並幾乎消滅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即將於信長一決雌雄時,信玄突然發病(一說受重傷)而不得不暫停上京計畫。次年的天正元年(1573),五十三歲的武田信玄歿於信濃的駒場。根據信玄的遺言,三年秘不發喪,而由信玄之弟信廉充任影武者。天正四年,信玄的遺體才正式下葬於惠林寺。據說得知信玄之死,上杉謙信也感到很悲傷,決心不再與甲斐作戰。

織田信長


日語原文 織田信長
假名 おだ のぶなが
羅馬字 Oda Nobunaga
出生:天文3年5月12日(和歷) 1534年6月23日(西曆) 日本尾張那古野城
逝世:天正10年6月2日(和歷) 1582年6月21日(西曆) 日本平安京本能寺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織田信長
簡介
織田信長(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是活躍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巖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
略歷:
1534年出生。父親死後、歷經與同母所生之弟的織田信行的家督之爭,勝利後成為織田家的主君。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的今川家與齋藤家之後,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並完成上洛(京都)。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並下令給武田家、朝倉家、比叡山延曆寺、石山本願寺等,組成了反信長包圍網。信長突破包圍網後,邁向天下布武之路,推行如樂市樂座、土地調查等革新政策。後因家臣明智光秀的謀反(本能寺之變)而自殺。
否定既存的權威與勢力(朝廷、佛教等),選用人材不在意其家世出身,透過活用新兵器如火繩槍將戰國時代導向終結之路。由於秀吉的情報操作加上信長本人亦曾自稱魔王(第六天魔王),最早織田信長被稱為“第六天魔王”是在元龜三年(1572),當時武田信玄正要上京,信玄寫了封信給信長,並署名“天台座主沙門信玄”,而信長給信玄的回信書就署名“第六天魔王信長”。大概可以看出信長和信玄之間彼此挑釁的味道很重 對信玄等人而言,死後可以成佛 但對信長而言,只有現在看的到的才是真實的,信長並不認同死後悟道的想法 這大概就是信長當時以“第六天魔王”自稱的原因吧,信長本身亦存在為人所懼的部分。 
生涯:
1、 少年期
2、 繼任家督到統一尾張
3、 桶狹間之戰到清洲同盟
4、 美濃攻略
5、 上洛
6、 第一次信長包圍網
7、 包圍網崩壞
8、 長島一向一揆
9、 長筱之戰到進攻越前
10、第二次信長包圍網
11、織田方面軍團
12、討伐武田
13、本能寺之變

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 TOYOTOMI Hideyoshi)(1536-1598)
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豐臣秀吉
青年時期:
秀吉出生於尾張國中村(今愛知縣名古屋一帶),為貧農之子(一說是下級武士之子)。幼名為日吉丸(ひよしまる, Hiyoshi-maru)。早年喪父,因與繼父不和而離家出走。據說因其自幼生活艱辛、營養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瑣,酷似猿猴,因此被稱為猴子。據說他是多指畸形患者:右手長了兩根大拇指。
受限於其出身影響,關於秀吉早期的文獻記載十分有限,僅大概知道他曾在尾張、三河、駿河等地活動,並與尾張地方土豪蜂須賀氏有不錯的交情。此外,也有些關於他和忍者間互動的傳說。不管如何,青年時代的秀吉大概是個謀求武士職位的浪人之輩。
大約1555年的時候秀吉回到尾張,並加入當時尾張的領主織田信長麾下。最初秀吉也只是打雜的僕役,但他的聰明才智得到信長賞識,逐步由僕役升格成為下級武士,改名為木下藤吉郎(きのした とうきちろう, Kinoshita Tōkichirō)。
家臣時期:
1560年左右,秀吉成為織田家的足輕組頭(足輕是臨時徵集的農民兵,組頭相當於小隊長),並參加了著名的桶狹間合戰。據說戰後因其功績信長將淺野家的養女寧寧(似乎也有翻譯成瀰瀰的)許配給他,這位寧寧小姐後來在秀吉的賢內助,在豐臣政權中影響頗大,人稱“北政所”。
在桶狹間合戰中打敗並討殺了今川家督今川義元後,信長與從今川獨立的松平元康(後來的德川家康)結盟,以穩定東部防線,而後回過頭來向北攻略美濃的齋藤家。1566年,在多次進攻齋藤失利後,信長決定修築墨股城,但猛將柴田勝家與佐久間信盛先後失利。秀吉臨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須賀正勝幫助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任務,傳說墨股城一夜築城,為後世所稱道。
修築墨股後,信長將居城遷往離美濃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州)。不久美濃髮生竹中半兵衛以十七騎輕取稻葉山城(齋藤居城)的事件,事後半兵衛放棄稻葉山城。得知此事後,秀吉以“三顧”之禮將半兵衛召至麾下,並借半兵衛之力招降美濃三人眾(稻葉一鐵、安藤守就、氏家卜全)。次年信長出兵稻葉山城,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齋藤龍興兵敗被俘。
此後信長遷居岐埠城(即稻葉山城),並開始在天下布武的名義下開始了統一日本的戰爭。
1568年,前征夷大將軍足利義輝(被三好家殺害)之弟足利義昭來到美濃尋求援助,於是信長便以援助將軍家為名出兵上洛(意指進京)。在打敗三好家後義昭被擁立為將軍。隨後信長又以違抗將軍命令為由出兵越前朝倉家,結果因盟友淺井長政的背叛而被迫撤退。秀吉率部在此戰眾負責殿後,歷史上稱之為“金崎殿後”。也就是這年木下藤吉郎改名為木下秀吉
在討伐越前失利後不久因統治權上的分歧織田與足利發生對立。義昭聯絡各路大名一起討伐信長,史稱“信長包圍網”。
此後信長腹背受敵,疲於應付。1573年武田信玄上洛失敗,病死途中,成為信長霸業的轉折點。同年信長打敗並流放足利義昭,室町幕府滅亡。稍後,信長攻陷淺井家居城小谷城,淺井氏滅亡。不久朝倉家在信長打擊下土崩瓦解,家主被家臣弒殺,其主要家臣亦歸順信長。
也就是在1573年,秀吉因與淺井長政和朝倉義景作戰有功,封近江國今濱城(後改名長濱城)城主,並改木下姓為羽柴秀吉(はしば ひでよし, Hashiba Hideyoshi)羽柴(羽柴,取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姓中各一字),領有淺井故領北近江22萬石,開始躋身於戰國群雄之列。
1577年,播磨赤松家投降後,受命攻略中國(日本本州島西部地名,非指CHINA)地方,任播磨國國主,主城為姬路城,征服但馬國、因幡國,使備前國和美作國的宇喜多氏服屬,並與毛利輝元作戰在此期間秀吉展現出過人的謀略,“鳥取斷糧”、“水淹高松”等著名戰役不僅遏止了毛利的東進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難以招架。
統一日本時期:
1582年,明智光秀於支援秀吉途中發動兵變,攻占京都並夜襲投宿在本能寺的織田信長,織田信長焚毀本能寺,切腹自盡,但屍骨無獲,其長子織田信忠戰敗切腹。史稱“本能寺之變”。當時豐臣秀吉正在圍攻備中國的高松城,由於報信者的失誤,於事變三天后才得知訊息。之後,在毛利氏大老小早川隆景主導下,他迅速與毛利氏議和,5天內強行軍200公里返回京都,並隨即與明智軍展開決戰,這次行軍史稱“中國大撤退(中國大返し)”,行動之迅速大大震撼了京師的明智軍。
回師之時,秀吉以信長之名為號召,成功收納流竄在各地的信長舊屬,于山崎之戰大敗準備不及的明智光秀。因此功績,秀吉在清州城重臣會議上得到多數織田族人與家臣支持,擁立尚在襁褓的信忠之子三法師(元服後稱織田秀信)繼任家督。但為此得罪了同屬織田重臣的柴田勝家,導致其擁立信長三子織田信孝對抗秀吉。隔年,雙方決裂,勝家出兵攻打秀吉。開始柴田軍略占優勢,但秀吉攏絡柴田陣營的前田利家,使其於後方倒戈而擊潰柴田軍。此戰後勝家自殺,另一重臣瀧川一益則被迫蟄居,織田信孝不久被殺,丹羽長秀和池田恆興歸服,秀吉完成統一織田舊部之舉。
1583年,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舊址上建大坂城。
1584年,與其合作的信長次子織田信雄聯合德川家康反對秀吉,羽柴軍便與兩人展開史稱小牧·長久手之戰的戰事。此戰之初擁有兵力優勢的羽柴軍直撲德川領地,但途中卻遭到德川軍伏擊,有“鬼武藏”之稱的大將森長可和池田恆興戰死,在戰況失利的情況下秀吉憑藉驚人的外交手腕降伏了織田信雄,家康被迫退兵。而後秀吉又以令人難以置魄手段招降德川家康(把妹妹嫁給家康並把自己的母親送去作人質,完全是乞和的架勢),德川軍歸順羽柴軍,秀吉正式展開統一信長未完成的統一大業。
1585年,秀吉率聯軍攻打剛統一四國的長宗我部氏,迫使其歸降並退回原居地土佐。同年秀吉希望成為征夷大將軍,但在公卿的勸阻下轉而向朝廷索取關白的封號。為此秀吉一度打算認前關白近衛前久為義父(因為日本有關白只能由出自藤原一族的近衛、鷹司、一條、二條、九條等“五攝家”世襲的傳統),但秀吉最後放棄此計畫,而要求朝廷賜予新的姓氏。於是朝廷便賜予他“豐臣”這個姓氏,並就任關白。豐臣也由此成為繼“藤原”、“源”、“平”、“橘”等四大姓氏之後的第五大姓氏。不過“豐臣”未能象其餘四大姓那樣發揚光大,因為它只傳了兩代就絕嗣了。
1587年秀吉又聯合已經歸順的毛利征討九州島津氏,結果不僅迫使其投降,還使其家主島津義久出家,並讓位於相對親豐臣的島津義弘。
1590年遠征關東,包圍小田原城並擊敗後北條氏,北條家主北條氏政被迫切腹。使陸奧國的伊達政宗等東北諸大名皆歸服。至此秀吉完成全國統一。
1591年,將關白之位讓給外甥豐臣秀次,自稱太閤(たいこう, Taikō,又作翻譯太合)。
晚年:
在完成對國內的統一後,秀吉出兵侵略朝鮮,意欲將其作為侵吞中國的前哨,他的狼子野心在他給家人的信中昭然若揭——“高麗都城已於(五月)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內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捲大明,當以大唐(明朝)關白之職授汝(指豐臣秀吉的侄子豐臣秀次)。宜準備奉聖駕於大唐之京城,可於後年行幸,屆時將以京城附近十國,作為聖上之領地。諸公卿之俸祿亦將增加,其中下位者將增加十倍,上位者將視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指秀次)為大唐關白,以京城百國之地封汝。日本關白一職,將視大和中納言與備前丞相二人情況,擇任之。”
1592年,豊臣秀吉發動以西日本諸大名為主的約20萬大軍入侵朝鮮。起初,久經沙場的日軍攻勢猛烈,先後攻占朝鮮王京漢城與陪都平壤。朝鮮向明朝求救。明神宗命遼東總兵李如松入援朝鮮。在明軍和朝鮮全羅營水師提督李舜臣等的進攻下,日軍屢遭重創。最後,由於損失過大,豐臣秀吉接受明朝和談的條件,明朝封豊臣秀吉為日本國王。日本侵略朝鮮的行動暫時停止。
但1596年,豊臣秀吉藉口不滿朝鮮方未派人致意,再次遣兵入侵朝鮮。日軍盤據釜山,再進逼漢城。然而明朝援軍入援後,日軍陷入困境,被迫死守于海岸各城堡。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於伏見城逝世,享年62歲,侵朝日軍在石田三成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逐漸撤軍。
日本稱這次入侵朝鮮的戰爭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稱為壬辰倭禍、壬辰衛國戰爭,中國將其歸為萬曆三大征之一。
豐臣政權的統治體制頗為完備,但也存在許多隱憂:家康在地方擁有超過200萬石的領地,在中央家康又握有重權,因此最後家康取代秀吉得到了天下。
豐臣秀吉多因襲織田信長的經貿政策,以樂座樂市和朱印船貿易等振興商業,以控制都市、鑄造貨幣等政策規範金融。以太閤檢地(丈量土地、清查田戶)和刀狩令等政策用來確立稅制,徹底地兵農分離,為江戶時代的幕藩體制打下了基礎。

德川家康

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 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江戶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將軍。被稱為“戰國第一忍者”、“戰國最大的忍者”,官至正一位太政大臣。生於名古屋附近的岡崎,為岡崎城主松平廣忠的正室水野於大之子(長子為阿久所生),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後改名元康,最後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發跡於三河地方的一個土豪,在戰國時代逐漸上升為戰國大名,到松平廣忠這一代時,松平氏已經是西三河的大豪族。但其被夾在勢力較強的兩個大名尾張的織田氏和駿河的今川氏之間,地位很不鞏固。
經歷: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德川家康
1 5 4 7年松平廣忠與尾張的織田信秀作戰, 為請駿河的今川義元援助,將六歲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質,但中途被織田氏所奪,監護在熱田有兩年之久(一說被扣在那古屋)。在此期間,其父廣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殺。1549年擔任今川軍師的太原雪齋指揮七千大軍攻陷三河的要衝安祥城並擄獲了守將織田信廣,雪齋遂跟織田信秀交涉,成功以信廣交換被劫走的松平竹千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便返回岡崎,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質。八歲至十九歲這十二年間,德川家康作為人質住在駿河。
1560年桶狹間之戰,織田氏大敗今川氏,今川義元陣亡。從此德川家康擺脫今川氏而獨立,1562年與織田信長結成同盟,開始全力經營三河。由於他求成心切,採取過激措施,激起了1563年三河國全境的一向宗起義。經過他近一點的攻戰,殘酷地鎮壓了起義後,才逐漸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基地。
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織田信長進入京都,邁出了統一全國的第一步。這時已在三河打下了堅實基礎的德川家康開始採取東進政策。1570年他聯合織田信長在姊川打敗淺井氏、朝倉氏,將治所遷往濱松。但這時武田信玄也想奪取全國政權,為掃清進軍道路上的障礙,屢次出兵遠江和三河。
1572年10月,武田信玄率四萬五千人大舉進軍京都。德川家康聞訊率自己所部及織田信長援軍一萬餘眾迎戰於三方原。此戰便被稱為三方原合戰。由於雙方兵力懸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一籌,結果德川、織田聯軍大敗,織田援將·平手凡秀戰死。此戰死傷千餘,德川家康逃回濱松。此役德川家康雖然打了敗仗,但武田信玄卻十分佩服德川軍的勇猛頑強。武田信玄的猛將馬場信房(又稱馬場信春)事後對信玄說:“看了三河軍的屍體,面朝我軍倒下的都是臉朝下,面向濱松倒下的都是臉朝上,這說明這些士兵都是向前衝殺時戰死的,因想逃跑而被處斬的一個也沒有。”據說德川家康就是經過此役而取得了“海道一雄”的名聲。
此後德川家康一面與武田氏對抗,一面加強領內建設。1575年5月,聯合織田氏於長筱之役大破武田勝賴,1581年陷遠江的高天神城,把武田氏驅逐出遠江。翌年隨織田氏滅掉武田氏,領有駿河。
1582年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信長一死,圍繞政權落入誰手的問題各大名之間展開了激烈鬥爭。本能寺之變時德川家康正在界市,因急取近道需經伊勢返回三河,期間由服部半藏等護送平安回到三河,才免遭危難。
德川家康返回岡崎後,發現中央的實權已被豐臣秀吉奪去。為了積蓄實力準備將來與豐臣秀吉分庭抗禮,他更加堅定了東進的決心。不久發兵占領了甲斐,同時把手伸進了信州。至1583年前後,德川家康已先後把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南信濃五國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當時東海道地區兵農分離進行得很緩慢,還沒有像大內氏和北條氏那樣形成大名的城下町,家臣和自己的封地還緊密地聯在一起,因此要控制家臣必須牢牢地控制住土地。鑒於這種情況,德川家康當時對所屬家臣一律採取給予封地的形式,通過土地這個紐帶來控制家臣。
這一時期德川家康也很重視發展領內的工商業。早在三河國時他就把三河的小山新市作為“樂市”,免除各種稅役。遷入濱松後,他又整頓了各種工商業團體。征服甲斐後,統一了通過甲斐全境的度量衡,招攬外地商人到三河、遠江進行貿易。通過這些措施,德川家康不僅穩定了對新領地的控制,而且增強了經濟實力。
此后豐臣秀吉步步推進國內的統一,不久當上了關白和太政大臣,名副其實地掌握了全國政權。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之間也很自然地變成了近似於主從關係的一種關係。
豐臣秀吉徵伐九州時,德川家康未被徵調,擺脫了一次巨大的消耗。但1590年征伐小田原時他參加了戰鬥。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封於關八州,年貢260萬石。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離開五國遷往江戶(現東京),從此採取一系列措施,全力經營關東。
首先,採取新辦法配置家臣。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戶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轄地和封地在一萬石以下的下級家臣。萬石以上的高級家臣配置得儘量遠些,分布的密度是關東的西南部略稀,東部與敵對性大名接壤的邊境地帶較密。顯然,這樣配置是一種臨戰體制。而且他在進入關東的同時,便決定將封地換算成產量發給家臣。這些措施對進一步控制家臣,鞏固關東新領地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德川家康為了調整農村中的租佃關係,穩定新領地的秩序,還開展了大規模的檢地。其具體辦法是,在土地登記冊上,在隸屬農民登記人姓名的右上方標上人名肩書,表明該人耕種的土地其領有權是屬於哪個名主的。這樣做,是既承認身為領主的名主的土地領有權,使其負擔交繳年貢的責任,另一方面又承認租佃者尚不穩定的耕作權。這種措施對治理關東這種比較落後的地區是得策的。
最後,德川家康也十分注意發展領內的工商業。為了解決陸路運輸和吸引外地商人來江戶經商,從江戶和周圍農村徵調人夫建立了道中雲馬役。為了解決水路交通問題,組織人力挖掘溝渠,使船舶可以直接停靠江戶城下。又指定專人管理領內的度量衡;委託從舊領地跟來的土豪式商人發展江戶的市區建設和對工商業進行管理;1592年以後,鑄造了號稱武藏小判的一兩金幣,以促進貨幣流通。隨著江戶建設的步步進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外地商人紛紛來到江戶。德川家康對關東的建設,為他後來奪取全國政權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支援和鞏固的根據地。
1598年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是五大老的首領。1600年,他進攻上杉景勝。接著於當年9月的關原之戰打敗石田三成,掌握了全國政權。1603年2月,被朝廷任命為征夷大將軍、右大臣、源氏的長者(即源氏的族長、家主)。同年,他在江戶開設幕府。1605年,把將軍職讓給了兒子秀忠,退居駿府城,但作為大御所仍然掌握著軍政實權。1615年5月大坂(今大阪)之役,滅掉豐臣秀賴,實現了所謂的“元和偃武”。1616年3月,出任太政大臣。4月17日死於駿府城,終年76歲,葬於久能山。翌年,追謚正一位,受東照大權現的敕號,後改葬日光山。
德川家康的家訓:
一、人の一生は、
重き荷を負うて遠き路を行くが如し。
急ぐべからず。
人生有如負重致遠,不可急躁。
二、不自由を常と思えば不足なし。
視不自由為常事,則不覺不足,
三、心に望みおこらば困窮したる時を思い出すべし。
心生欲望時,應回顧貧困之時,
四、堪忍は無事長久の基。
心懷寬容,則能無事長久,
五、怒りを敵と思え。
視怒如敵
六、勝つことばかり知りて負くるを知らざれば、
害その身に至る。
只知勝而不知敗,必害其身!
七、己を責めて、人を責むるな。
責人不如責己,
八、及ばざるは過ぎたるに勝れり。
不及勝於過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