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巏

儲巏

儲巏(1457年—1513年),字靜夫,號柴墟,明直隸泰州人。先世居毗陵(今常州),元時遷至泰州。始祖光羲公生、卒、葬在金壇,至十九世祖寧七公,為避元季之亂,渡江而北,遷居泰州。儲巏幼年聰敏過人,五歲讀書目成誦,九歲能寫文章,號稱“神童”。正德八年(1513)七月,儲巏病故於南京吏部,終年57歲。臨終,友人往問後事,已不能言,猶舉筆書“國恩未報,親養未終”八字,無一語及家事。他死後奉旨歸葬於泰州西郊九龍橋,明世宗賜謚“文懿”,追贈禮部尚書,賜祭葬,敕建儲文懿祠,儲文懿公解元坊,儲文懿公會元坊等。

基本介紹

  • 本名:儲巏
  • 別稱:諡號:文懿
  • 字號:靜夫柴墟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泰州 
  • 出生時間:明,天順丁丑(1457年)九月二十一日亥時 
  • 去世時間:1513年
  • 主要作品:《柴墟文集》,《皇朝政要》,《奏疏》,《駉野集》等 
  • 主要職務:吏部左侍郎等
  • 特點:疾惡如仇、清正廉明
生平簡介,相關史料,人物事跡,棄科考為母守孝,分金蓄水引龍泉,御賜棺木伴生母,

生平簡介

儲巏十六歲考中秀才,是時任主考官婁謙預言儲巏“他日必魁天下”。成化十九年(1483年)秋應鄉試,名列第一,為解元。第二年春赴北京會試,為會元。儲巏以文章出眾,聲譽著于海內。殿試時儲巏為二甲進士第一,時稱傳臚。殿試讀卷官、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尹旻很看重儲巏的才華,想把儲巏留在自己身邊。儲巏懇請就近奉養雙親,於是授為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儲巏為官,遍歷兩京,歷任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署郎中主事、考功清吏司郎中太僕寺少卿太僕寺卿、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南京糧儲、戶部右侍郎、戶部左侍郎總督北京糧儲、南京戶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左侍郎等,官至三品。《明史》、《江南通志》、《揚州府志》和《泰州志》都有儲巏的傳記。在泰州歷史上,解元、會元二元及第又殿試二甲第一者,僅儲巏一人。地方文獻和民間傳說中更有大量關於儲巏的歷史記載與動人故事。
儲巏一生為官清正廉明,在朝二十餘載,有較好的口碑。他在考核官吏的職位上,善於推薦和選拔人才,又剛正不阿,疾惡如仇。
弘治七年(1494年),吏部尚書耿裕認為儲巏為人“簡重端默”,很是賞識,將他從南京調到北京考功清吏司郎中,負責對有關官員進行考核。儲巏到任後,處處出以公心,堅持任人唯賢。中書舍人丁璣、進士李文祥、考功主事張吉王純等人都是正派敢於直諫的官員,可是明憲宗反而將他們革職。明孝宗接位後,儲巏毅然上疏推薦這幾個人,使他們一一重新得到任用。科道官龐泮、監察御史劉紳等人被逮下錦衣獄,儲巏認為有錯,上奏請求赦免,得到允許,糾正了一件冤案。對於一些不稱職的官員,儲巏從不遷就。在考核官吏時,他發現刑部員外郎傅錦在南直隸通州知州任內貪財甚多,立即上疏請求將他免職。又發現如皋縣令托某太監找儲巏說情,儲巏不僅不答應,還將此事予以公開,當著眾人在署廳里宣布:“某某雜職尚能自檢,有以進士宰邑反不能自立,且托內侍乾請亂法!”使那個如皋令狼狽不堪。
當時一些為官者私下相互提醒說:“儲公陽秋可畏!” 儲巏對官吏的考評只是秉公行事,不以個人感情用事,也不怕得罪上司。一次吏部尚書耿裕和他一起考核一個官員,並做了結論,但事後耿裕想更改,儲巏不僅沒有答應,並且他還當著下屬的面,很嚴肅地說:“公所執,何異王介甫?”弄得這位尚書非常難堪。事後耿裕很有感慨地說,我很了解儲巏的人,不責備他,得除我以外,其他人是不會這樣容忍的。與儲巏同朝共事的官員對他既尊敬又不畏懼,即使是當時一些權貴也奈何他不得。正德年間有八個作惡多端的太監,時人稱為“八虎”,其中以劉瑾最為可惡。他控制內閣,操縱東廠西廠,胡作非為,任意侮辱當朝官員。但劉瑾不敢得罪儲巏,總稱呼儲巏為“先生”。一次宴會,親自替儲巏斟酒,儲巏怒火滿胸,頓時昏倒,從此稱病乞休,不和劉瑾同朝共事。侍劉瑾被誅,儲巏以舊秩起用,見朝內劉瑾餘黨繼續橫行,儲巏又一次乞休,直到劉瑾勢力全部清除,才重新到南京做官。南京禮部尚書邵寶對人說:“立身當以柴墟為法,方終不為惡人累。”
弘治十年至正德二年(1497—1507年),儲巏任京城太僕寺少卿,繼而又升任為太僕寺卿,掌管宮廷車馬和全國馬政。在任期間,他南下實地調查馬政方面的得失,渡滹沱,涉衡漳,遍游於,達於淮海。在了解大量情況後,向朝廷疏陳了議養京營戰馬、議減馬政文冊、議處管馬官吏、議清場畝租銀等有關馬政的四事,得到認可。同時又上書陳述了邊境防禦方面的敏聽政、備將才、廣參謀、募材勇、核功賞的五件大事。這些興利除弊的建議,全都受到了朝廷的肯定。儲巏後被提升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戶部左侍郎,總督南京與北京的糧食倉儲,更加得到重用。正德七年,儲巏任南京戶部左侍郎,帶病到任。看到錢穀支耗愈來愈嚴重,十分憂慮,日夜籌劃。次年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仍懸念戶部任內的事情。儲巏辦事認真,直到病重還在處理公務。

相關史料

通議大夫南京吏部左侍郎儲公行狀
摘自《顧華玉集》·明 顧璘撰
公諱巏字靜夫別號柴墟本毘陵茂族元末始徙海陵曽大父諱某字仲文倜儻負義嘗隆冬載布數乘入遼遇警道阻人多凍死遂立市門散之又嘗行道中得遺金歸其人其人分謝悉不受此其種德所自夐哉厚矣大父諱玉字景榮以公貴贈通議大夫戸部右侍郎父諱信字宗實累封至通議大夫戶部右侍郎母王氏繼母董氏俱贈至淑人公生而頴異六嵗讀書過目成誦九嵗善屬文選克州學弟子員十六食廩應鄉試名聞京師成化乙亥年二十三王淑人疾祠藥不愈乃刺股救之延數旬卒時尚未室宗戚強公娶公頓足號天足指俱碎乃己淑人遺命勿塟先兆內家貧無資公極力別營墓域毎旦伏哭塜上夜則苦誦讀以圖顯揚癸卯舉應天鄉試第一歸至儀真即號泣赴家痛母氏弗及見也甲辰㑹試禮部第一廷試賜二甲第一觀政吏部太宰濟南尹公欲選為屬公懇求便養遂授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尋升郎中治甲寅太宰鉅鹿耿公奏改吏部考功郎中公留意人才考注臧否無不曲當一時人士竦然戒曰儲君陽秋可畏居南部時考察庻官有悍吏肆暴不法或憚黜之生亂公毅然賛罷之北部當朝覲考察雖執政親戚不職者鹹無假借天下服其公丁已擢太僕少卿次年遭董淑人喪辛酉起復仍補舊軄行部禁吏迎送除民苛費及馬政積?乙丑升本寺卿首舉馬政便民者四事䟽於朝語在奏議中悉見施行譽望日重性狷介寡合執政不相悅奏擢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緫督南京糧儲釐革倉庾宿?裁省供費及條陳應議四事多所惠益正德戊辰擢戶部右侍郎己已遷左侍郎督京儲其涖政一如南都沉靜端毅中貴同事者鹹見嚴憚時逆瑾用事大臣多為屈損稱公為先生而不敢慢庚午春以疾乞休詔賜乘傳還仍勅有司?病痊奏聞起用同事太監蔡用素重公亷餽白金五十兩為贐辭不受冬十月仍起為左侍郎辭不就壬申春復起為南京戶部左侍郎時四方多故京儲虗耗公籌畫深遠務善後圖癸酉正月改吏部左侍郎時方望其大用遽以疾終公體貌清羸若不勝衣端黙簡重凝然具䑓閣之器為文簡古多思尤深於詩沖澹沉蔚兼晉唐之風士林寳之為訓好賢惜才凡海內知名之士無老少逺近鹹見推引阨窮弗達者必思振起之辟逺非類不惡而嚴未嘗有不善人至其門也初璘舉進士今司徒無錫邵公嘗相語曰子持身當以柴墟為方終不為非人累其見推重如此毎與學士大夫語必政事文學等事否則端坐終日而已人莫敢言其私居常與家人言亦恆引古賢孝貞烈故事為訓絕無燕眤語事親至孝侍郎公年八十在堂少有違逺凡飲食衣服之養顧慮周至兩蒙恩賜綺幣悉製衣以為悅自主事至侍郎四奉勅誥推封每臨母淑入忌辰必齋戒祭祀以致思平生鬚髮爪甲不敢棄遺藏至數大裹竟以殉歛其謹身慎行此可類推巳晩為朝廷倚重故誥辭稱其雅操不群長才傑出學有本原志存貞固簡在固已切矣易簀時召璘與車駕主事王韋屬以後事至不能語猶舉筆作國㤙未報親養未終八字泣數行下無一語及其家事非素養堅定烏能至是哉公初娶周氏十有七年而卒志稱相夫多賢累贈至淑人繼娶朱淑人寳應封御史朱公之女通古經傳惠妾媵育遺女鹹稱於人女三長適陜西按察使仲公子承佑早卒仲適泰州守御所千戸周沐皆周出季未適側室嚴出無子以從弟崐子灦嗣雲生於天順丁丑九月二十一日亥時卒於正德癸酉七月十一日未時享年五十有七所著有柴文集若干巻奏議一巻駉野集一巻其傳世式後無疑也璘淺陋辱公不鄙誠不足以知公其所知者文又不足以發且將適湘南程期廹急焉能圖不朽之事第心已許之又慮失此無以報公故掇拾為狀十不具一所恃廟堂鉅公為其心交闡幽發㣲埀之金石庻大賢之跡來世有貽云爾
《明史》
《江南通志》
《揚州府志》
《泰州志》

人物事跡

棄科考為母守孝

儲巏是泰州人民最熟悉、流傳最廣的一位歷史人物,在他身上有很多可以評說的故事,家鄉父老常以故事說儲巏,以儲巏說歷史,以歷史說其人性,才子清官儲文懿被泰州人一代代傳頌。其中,儲巏與泰州九龍的傳說已有五百多年了。
儲巏從小接受孝文化的教化,母親生病時隨侍在側,親嘗湯藥,為了能挽救母親的生命依照醫生要求用人肉治療母病,他毫不猶豫親自操刀,割下身上的肉,又親手熬湯給母餵食。舊時,病人食用人體在當時的醫藥理論上確有吻合,吃人治病源自順勢療法。在當今,隨著科學的大步向前發展,“屍療”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利用人體來醫治病人的做法並沒有停止。如輸血、器官移植、植皮等等都是用人的器官組織來進行醫療的現代形式。成化十五年(1479)八月十二日亥時,母王氏病不治身亡,從此母子陰陽相隔。舊時人去世後實行土葬,也是對死者遺體處理的最後一樁大事。儲巏為母購買九龍墓地安葬。“九龍”的傳奇故事也從此時開始流傳至今。以“龍”為榮的九龍城鎮現在仍到處流淌著“龍”的氣息。
母親病故時儲巏已二十三歲,《周禮》、《儀禮、服喪》有規定父母之喪須服孝三年。服孝期孝子女不穿吉服,不得婚嫁。如果按照這一規定,守孝三年後結婚已二十六歲,特別事關前途命運的三年一科舉的機會因守孝而放棄太不值得。於是,眾親友紛紛勸說他按泰州喪俗“孝里抄”,也叫沖喜,把婚事辦了再報喪,科考取得功名,報子也好上門報喜,身穿吉服迎接喜報則兩全其美。儲巏至孝,子欲養而親不待,完全沉浸在喪母悲痛之中,守孝是德之本,必須遵循禮儀。他堅定主張,力拒親友逼婚,自願放棄科考為母守孝三年。譜載:“頓足啕天,足趾俱裂,苦辭成室、唯依孝制乃止”。

分金蓄水引龍泉

儲巏為能買到一塊吉地安葬母親,特別托請舅父王員外代為辦理。王員外想來找到資深堪輿師不容易,不如親到江南茅山會會老友施亮生,讓他幫忙為妹妹擇墓地。施道長正在茅山上真觀問道修行,見好友相求便隨王員外來到泰州堪尋吉地。接連幾天他們沒能找到理想的墓域,一天,道長來到泰州西域九里溝之北的唐樓莊,突然眼前一亮,施道長手持“羅盤”繞地三圈,經堪輿使他大吃一驚,原來這是一塊龍地,地下還有龍泉,能聽到地下有流水之聲,他一算,地下泉乃九條龍戲水之源,此地龍脈甚旺,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如果能在此地安葬其母,日後子孫必定能福祿。施道長按動羅盤確定方向,同時劃定了穴位地點。
墓穴掘好,等到辰時,挖好的坑自動被平滿了,第二天再挖,到了辰時還是被平了,再挖乃如此。王員外感到蹊蹺,把見聞告訴道長,請求施破解之法術。道長按住手指,口中念念有詞,舉起手中的拂塵向天深深一揖曰:“叩請天師示知。”
只見天上有一仙翁舉起拂塵飄落符紙,施道長接住,立即下拜曰“弟子謹遵天師度化”。施道長授以化險呈祥之法,吩咐好友親攜一把鐵鍬,在鍬柄上用紅布繞纏仙翁交給的符紙,等到辰時立即把鐵鍬插進坑穴,引龍泉出水即可。王員外照道長所說施法,突然一聲震響,實有蒼龍落九天,立見泉眼中碧水沖天,浩浩九股急流如扇形彎彎曲折向北流去。從此,人們便把這兒的河叫“九龍河”。
儲巏為母親買下的墓地還真是一塊風水寶地。道長曾預言:“日後子孫必定福祿”。日後果真如此,其子二人,曾孫儲堪一門三代高中進士。泰州儲氏《延桂堂》堂聯“梅子音傳三鳳第,桂花香發兩元家”,來由於此。
據傳,是儲巏分金測定蓄“九龍”水、築涵渠,引龍泉以貫通上下水網,讓九龍河水澤被萬物造福九龍人。爾後為方便父老鄉親出行還在河上修建了一座橋,因河取名“九龍橋”,在九龍河水流經的罡門建了座“鎮龍寺”以保佑九龍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儲巏為母守孝三年,刻刻不忘父母對他的養育之恩,許下:“生不能隨母去,死後要葬在母側,永遠陪侍”。他思親進取,發奮讀書,成化年間參加科舉連中解會兩元,爾後為母撰《誥贈淑人王孺人基志銘》悼之。

御賜棺木伴生母

儲巏為官清廉,為人質正坦蕩。他居官勤利民之政,清介自守,以死勤國,終因操勞過度而病故於吏部任所。
據說,儲巏墓穴位在生母王氏墓左側的左昭位,按葬儀把棺柩從墓舍移置於輿上,用竹槓,結以彩,銷金棺罩旁施以藍色繡花帷幔,四角垂流蘇,抬上“獨龍槓”由土工十六人慢步抬至墓穴落葬,參葬者畢集,御葬禮儀莊嚴隆重。五百年前泰州九龍的輝煌至今還閃爍在人們的記憶中。傳說,儲巏棺柩落葬時,晴朗天空突然出現一道亮麗彩虹,有人看到儲巏身穿九蟒五爪蟒袍,頭戴官帽,手握一支筆從棺中升騰而去。道家說這種現象謂“屍解”,說儲巏是文曲星下凡,生前才華還沒有能得到充分展現,遺憾“國恩來報,親養未終”,是靈魂升天之跡象。棺柩上也顯現出各種花紋圖案,地方文獻上還真的有人畫下了當時棺材上的祥龍和瑞鳳、山水和花鳥。
實際上這口棺材是皇帝賜葬時選用了雲南金絲楠木打造成的。珍稀楠木自然顯現各種細膩紋理,有像火焰的,俗稱“火焰紋”,有像瀑布的,則稱“瀑布紋”,這些非常美麗的木紋如同3D立體視覺,十分逼真。《泰州儲氏宗譜》繪有諭葬圖,並詳細記錄了碑銘情況。《明故通議大夫南京吏部左侍郎柴墟公墓志銘》是由吏部尚書喬宇籙蓋,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冒政書丹,九龍墓園中有神道、神道碑、御葬碑、改諡文懿墓碑,兩旁豎立石望柱,石人、石羊、石虎、石馬,墓前有石供桌、石香爐、明塘,九架三間雕梁刻鏤享堂蔽屏前山。九龍儲氏墓園中遍植松、柏、銀杏儀樹各百棵,儲巏夫婦的合葬墓、其父儲信夫婦的合葬墓、其弟儲嵃夫婦的合葬墓從東南往西北呈一字形排列在林蔭叢中,整座墓園莊重靈秀,占地五畝四分,是蘇北唯一、獨具特色的家族墓園,它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更是古泰州的歷史見證。
1957年江蘇省文物普查隊曾對古墓進行過勘察,確定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編列蘇文保212號,並立過標誌牌。1958年10月陸銓先生對儲巏墓進行過調查考證,並繪有《明儲巏父兄墓葬情況圖》。陸先生調查深入,記錄詳盡,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如今墓園已遭人破壞,面目全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