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與崇高

優美與崇高

《優美與崇高》是2020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維嘉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優美與崇高
  • 作者:王維嘉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ISBN:978754267103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康德《判斷力批判》中的鑑賞論與崇高論,即其“感性判斷力批判”的主體部分。康德的“批判”極富洞見和啟發性,既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巨獻,又是西方美學史上繼往開來的扛鼎之作。從逐節評註到專題討論,相關論著已有不少。本書則另闢蹊徑:
一方面,在研究上強調原創性。基於細緻的文本解讀和闡發,本書指出康德理論在結構和思路上的一些疑點,並提出自己的重構和解決方案。正如第11章所總結的:康德既模糊了區分鑑賞判斷的主觀普遍性與判斷本身的必然性,也模糊了對美的感性體驗與對美如何可能的理性詮釋,還未明確區分四種不同的崇高判斷。最重要的是,他僅僅部分地達成了《批判》的總目標,即從自然領域到自由領域的過渡。本書首先揭示和理順上述問題,然後將鑑賞論與崇高論結合,從而提出以一種感性判斷力批判來調和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的新路。
另一方面,在寫作上,本書大致遵循了《批判》的框架。正因原創性很強,如果完全按作者思路呈現,它就成了作者的感性判斷力批判。更何況,一切發揮都應以詮釋為基礎。所以,如目錄所示,本書在章節上較嚴格地對應於康德原著。考慮到思路的整體性,我希望讀者能通讀全書;同時,為方便讀者參考個別章節段落,本書也提供了清晰線索。
就其上述特點,本書既適合專家同行作為研究康德美學的資料,也適合經過哲學訓練的學生作為《批判》的讀本。
作者聲明:本書脫胎於我在2016年初定、2018年答辯的英文博士論文,但是經過了重要的修改和增刪。部分內容的較早闡述,曾以論文形式發表於《哲學研究》、Kantian Review等等刊物;論文中的一些不足,我藉此機會更正。期待各位讀者對本書多多批評、助我繼續改進。

圖書目錄

前言
康德文本縮寫索引
部分術語德漢對照表
第1章 鑑賞判斷的無興趣性
1.1 鑑賞判斷是感性的(§1)
1.1.1 ?sthetisch不應被譯為“審美的”
1.1.2 ?sthetisch應被譯為“感性的”
1.1.3 感性的、認識的與邏輯的
1.2 鑑賞愉悅是無興趣的(§2)
1.2.1 興趣、實存與概念
1.2.2 鑑賞愉悅是不帶興趣的
1.2.3 鑑賞愉悅是不產生興趣的
1.3 適意愉悅與興趣相結合(§3)
1.4 善的愉悅是有興趣的(§4)
1.4.1 有用性的愉悅帶有興趣,但不產生興趣
1.4.2 道德善的愉悅不帶興趣,但道德判斷產生興趣
1.4.3 完善性的愉悅不帶興趣,也不產生興趣
1.5 興趣與三種愉悅(§5)
第2章 鑑賞判斷的主觀普遍性
2.1 從無興趣性到主觀普遍性(§6-§7)
2.2 主觀普遍性的假定(§8)
2.2.1 感性的主觀普遍性
2.2.2 感性主觀普遍性的“假定”
2.3 自由和諧與鑑賞評判(§9)
2.3.1 愉悅與評判
2.3.2 Mittheilungsf?higkeit應被譯為“傳達機能”
2.3.3 普遍心靈狀態:自由和諧
2.3.4 普遍傳達機能:鑑賞力
第3章 鑑賞判斷與主觀合目的性
3.1 形式性的合目的性與鑑賞判斷(§10-§11)
3.2 鑑賞判斷、合目的性與愉悅(§12)
3.3 鑑賞判斷、對象形式與主觀目的(§13-§14)
第4章 鑑賞判斷與客觀合目的性
4.1 鑑賞判斷不依賴完善性概念(§15)
4.2 依附美(§16) 75
4.2.1 康德對自由美與依附美的區分
4.2.2 依附美的“外在說”
4.2.3 依附美的“內在說”
4.2.4 依附美的“圖型說”
4.3 美的理想與表達德性的人(§17)
4.3.1 美的理想
4.3.2 感性基準理念
4.3.3 德性的表達
4.3.4 反思與拓展
第5章 鑑賞判斷的必然性與必然普遍性
5.1 鑑賞判斷的模態(§18)
5.2 共感與必然普遍性(§19-§22)
5.3 想像力的準-生產性(“總附釋一”)
5.4 反思:“美的分析論”的重構
第6章 數學崇高
6.1 從優美到崇高(§23-§24)
6.2 對外延量的感性估量(§25)
6.3 感性統攝中的時間性張力(§26-§27) 1
6.4 量的絕對概念:想像力的最大值(§26-§27)
6.5 數學崇高感:消極愉悅(§26-§27)
6.6 拓展思考:尺度選擇與絕對小
第7章 力學崇高
第8章 鑑賞判斷的演繹論
第9章 鑑賞判斷的二律背反
第10章 美作為德性的象徵
第11章 總結與拓展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