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麥1號

儒麥1號

儒麥1號是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以濟寧16為母本、臨麥2號為父本,通過有性雜交系譜法定向選擇培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儒麥1號株高79厘米,長方穗型,穗結實性好,長芒,白殼,白粒,粒長卵型,半硬質,籽粒飽滿。中抗小麥條鏽病,中感小麥葉鏽病、小麥白粉病、小麥紋枯病和小麥赤霉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儒麥1號
  • 審定編號:魯農審2014038號
  • 作物名稱:小麥
  • 申請者: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育種者: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品種來源:濟寧16號(母本)、臨麥2號(父本)
選育過程,親本來源,選育經過,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播前準備,播種技術,水肥管理,寒熱預防,病害防治,適時收穫,

選育過程

親本來源

母本濟寧16號(審定編號:魯農審字[2004]028號),是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以[煙1934/82(4)046]F1為母本、[聊83-1/2114]F1為父本,通過複合雜交選育的高產強筋小麥品種。
父本臨麥2號(審定編號:魯農審字[2004]021號),是臨沂市農業科學院以魯麥23為母本、臨90-15為父本,通過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中筋高產大穗型小麥品種。

選育經過

2004年進行人工雜交,收穫種子2004年秋種1代,系譜編號16;2005年夏統收後秋種2代,系譜編號7,2005~2006年在其2代廣泛分離的群體中,首先選符合育種目標的優良類型,再從優良類型中選符合育種目標的優良單株,經室內考種選留18號單株;18號單株2006~2007年種3代,3代株系在抗凍性、分櫱力、成穗率、株型、葉向、株高、抗倒性、豐產性、其他抗逆性和成熟期等方面基本達到育種目標,2007~2008年分別成種株系,以3號株系表現最突出且性狀穩定,達到了品種選育目標,升入鑑定圃,系譜編號為“2004-16-7-18-3”。2014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魯農審2014038。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儒麥1號屬冬性品種、幼苗近匍匐,幼苗色淺綠,葉片大小適中;分櫱力中等,群體整齊度好,成穗率稍低,株高為79厘米,前期株型稍鬆散,抽穗後株型稍緊湊,莖稈彈性非常好,熟相好,中熟,生育期233天。長方穗型,穗結實性好,長芒,白殼,白粒,粒長卵型,半硬質,籽粒飽滿,容重810克/升,籽粒的外觀商品性好,一般穗數469.5萬穗/公頃,平均穗粒數45.6粒,千粒重43.2克,是產量結構較協調的大穗型品種。
  • 抗性鑑定:經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鑑定:儒麥1號中抗小麥條鏽病,中感小麥葉鏽病小麥白粉病小麥紋枯病小麥赤霉病。綜合抗病性強,抗寒、抗倒,耐後期的高溫和乾熱風環境,熟相佳。
  • 品質分析:經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檢測:儒麥1號籽粒蛋白質含量13.4%,沉澱值26.4毫升,麵粉吸水率59.4%,濕麵筋含量33.9%,出粉率67.6%,麵團穩定時間3.3分鐘,屬中筋品種。

產量表現

  • 鑑定產量表現
2008~2009年鑑定試驗單產578.1千克/畝,比對照濰麥8號增產4.23%。
  • 品比產量表現
2008~2009年品比試驗單產575.5千克/畝,比對照種濰麥8號增產4.79%。2009~2010年品比試驗單產553.9千克/畝,比對照濟麥22增產2.89%。
  • 區域試驗產量表現
在山東省高肥A組預試中,2010-2011年儒麥1號平均單產564.56千克/畝,比對照種濟麥22號增產4.72%,該小組第1位;在2011~2012年山東省高肥A組區試中,平均單產549.29千克/畝,比對照種濟麥22增產3.02%;在2012~2013年山東省高肥A組區試中,平均單產570.09千克/畝,比對照種濟麥22增產4.04%。2年區域試驗平均單產559.69千克/畝,比對照平均增產3.54%。
  • 生產試驗產量表現
在2013~2014年山東省高肥生產試中,平均單產607.30千克/畝,比對照種濟麥22增產4.53%。
  • 示範試驗產量表現
2013年6月7日,濟寧市科學技術局組織有關專家對儒麥1號高產展示田測產驗收,單產為688.39千克/畝。

適種區域

儒麥1號適宜在山東省高肥水或中高肥水地塊種植,也可在蘇北、皖北和豫東地區試驗示範。

栽培技術

播前準備

  • 選地整地
地塊選擇水澆條件好的高肥地塊,土壤耕作層有機質≥1.2%,速效氮≥70毫克/千克、速效磷≥25毫克/千克、速效鉀≥100毫克/千克以上。
耕前進行秸稈還田於地塊,玉米收穫後選用粉碎性能高的秸稈還田機械,將玉米秸稈切碎、粉細、撒勻,確保作業的質量;均勻撒施有機肥75000千克/公頃、尿素225千克/公頃、磷酸二銨225千克/公頃、氯化鉀187.5千克/公頃,地下害蟲發生較為嚴重的地塊可以採用粉末狀辛硫磷伴隨無機肥料一起撒施。
精細整地,採用大犁深耕翻,破除犁底層,耕深25厘米以上。耕後旋2~3遍,耙耮2~4遍並鎮壓,使土壤細碎,上松下實,底墒充足。秸稈還田地塊土壤過於疏鬆時,播前還應鎮壓、沉實土壤,避免懸松造成播種過深或乾旱、受凍導致的死苗現象。
  • 種子處理
精選種子,採用種子包衣技術,確保出苗齊全;防治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黑腥病等可提前1天選用4.8%適麥丹拌種(200毫升適麥丹拌種100千克小麥種子),堆悶4小時,晾乾後播種。

播種技術

  • 播種時期
適期、適量、適墒播種,在魯中、魯西北和膠東地區適宜播期範圍10月5日~15日,適宜播量120~165千克/公頃,相對應適宜基本苗225萬~300萬株/公頃;在魯南、魯西南地區適宜播期為10月10日~20日,適宜播量120~165千克/公頃,相對應適宜基本苗為225萬~300萬株/公頃;其他地區參照同類區域進行。
  • 播種方式
適宜播深3~4厘米,平均行距22~23厘米為宜,窄行密植更好叫。墒情適宜時搶墒播種,墒情不好或者秸稈還田地進行淺播壓水或播後採用微噴灌方式,確保一播全苗,一般來說微噴灌方式效果更好。
  • 補種栽苗
苗期主攻方向為促苗全、苗齊、苗勻、苗壯。出苗後及時對斷壟麥田及早用催芽後的種子點水補種,對20厘米左右的斷壟,麥苗四葉期,結合疏苗,進行移栽補苗,並及時澆水。
  • 鎮壓劃鋤
一般11月下旬~12月上旬前,累計降水達40毫米左右的年份,不必澆越冬水,只需鎮壓和淺劃鋤保墒。澆越冬水的地塊,在澆水後適墒時進行冬季淺劃鋤,一般年份以冬鋤代替春鋤。

水肥管理

適時澆越冬水,根據墒情和天氣適時澆好越冬水,秋冬旱的年份,一般在11月下旬末~12月上旬(掌握在強寒流侵襲前)澆越冬水;對基施肥料不足的地塊,結合澆越冬水適量補肥。
起身期管理(3月中旬前後)的關鍵是促使植株穩健生長,防止群體密度過大或不足。3月中下旬,隨著溫度的升高,生長速度加快,小麥開始起身,對群體適宜的麥田,起身階段仍不施肥和澆水;對群體不足1125萬株/公頃且在起身期出現脫肥苗黃現象的麥田,可追尿素150千克/公頃並結合天氣和墒情進行澆水。
拔節期管理(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關鍵是促穗多、穗大、稈壯,奠定產量和品質基礎。3月下旬~4月上旬,出現輕微脫肥時(苗色變淡),追施尿素225~300千克/公頃,並根據苗情和天氣進行澆水;原則上群體成穗多、追肥晚的地塊,追肥量宜在上限(225千克/公頃);群體小、成穗少的地塊,追肥量宜接近下限(300千克/公頃),利於高產高效。
挑旗期管理(4月中旬)的關鍵是提高小花結實率,增加穗粒數。挑期(孕穗)期是小生中的需水“臨界”期,保證此期水分充分供應,提高結實率,增加穗粒數。理論上講此期應澆1遍水,並補定量的氮肥,有利於提高穗粒數和改善品質。
“巧”澆灌漿水,灌漿期是小麥需水的關鍵期,“巧”澆灌漿水是指在小麥開花後10天內進行澆水,澆水時應注意天氣預報,避開大風天進行;灌漿期如遇降雨,但降雨不夠時,應抓緊澆水,並結合補施氮肥(施尿素75千克/公頃)有利於改善品質,提高千粒重。

寒熱預防

2月下旬~4月上旬,小麥易發生霜凍危害,應密切注意天氣變化,一旦有較強冷空氣到來,應及早採取保苗措施一旦凍害發生,應及早採取澆水、追施速效氮肥以降低危害程度。為提高小麥抗禦乾熱風的能力,可葉面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病害防治

小麥抽穗至成熟(4月下旬~6月上旬)是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該時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防止植株倒伏、防病蟲害、防乾熱風,以提高小麥的粒重、改善品質。該時期的主要病害包括小麥葉鏽病、小麥赤霉病、小麥白粉病、小麥葉枯病、小麥條鏽病,蟲害主要包括蚜蟲、吸漿蟲等。在葉病的防治上,應在小麥抽穗期與蚜蟲防治一併進行,一般用40%氧化樂果1125毫升/公頃+20%三唑酮900毫升/公頃對水300千克/公頃等均勻進行噴霧防治。赤霉病防控應在小麥抽穗揚花階段進行,赤霉病高發年份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如氣溫達到15攝氏度左右,氣象預報連續3天有雨,或10天內有5天以上是陰雨天氣,或有大霧、重露時,應噴藥預防赤霉病在初花期(開花株率10%)和盛花期噴藥,可用70%甲基硫菌靈1.5千克/公頃或80%多菌靈超微粉750克/公頃,對水450千克/公頃噴霧。有的年份蚜蟲發生較重,一般隔10天左右病害達到防治指標時,只進行蚜蟲防治田。
乾旱年份,小麥紅蜘蛛重的地塊,應注意監測及時防治,也可與紋枯病防治及化控防倒結合進行。返青至起身期用20%三唑酮乳油1.5千克/公頃,對水750千克/公頃,噴澆於小麥莖基部,預防紋枯病、全蝕病;紋枯病防治也可採用25%戊唑醇拔節期噴藥1次和25%苯甲丙環唑孕穗期噴藥1次的防治措施;用20%異丙威1.5千克/公頃對水450千克/公頃噴霧防治紅蜘蛛。
注意及時清除田間雜草、雜株,以利於增產,保證小麥的純度和質量。化學除草初冬效果好於早春,一般年份在11月中下旬進行化學除草比較適宜。返青期管理(2月下旬~3月初)主要結合天氣進行化學除草。一般根據麥田雜草的種類選用苯磺隆或世瑪按藥劑使用說明進行噴霧除草,選晴朗無風或微風天施藥,噴霧要均勻,不重噴,不漏噴,嚴禁“草多處多噴”。

適時收穫

小麥蠟熟末期是收穫的最佳時期,應適時收穫,注意去雜保純回。只要天氣允許,可在完熟期(籽粒含水率達13.5%時)收穫,收穫後及時晾曬,注意防雨、防霉爛,並在入庫前精選,以確保商品糧的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