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是2024年6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是美國作家列文森所著,由季劍青翻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
- 作者:列文森
- 譯者:季劍青
- 出版時間:2024年6月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572 頁
- ISBN:9787101162097
- 裝幀:精裝
《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是2024年6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是美國作家列文森所著,由季劍青翻譯。
《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是2024年6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是美國作家列文森所著,由季劍青翻譯。內容簡介本書是美國歷史學家約瑟夫·列文森久負盛譽的代表性著作。全書分為三卷,視野廣闊,目光如炬,既對儒教/儒家文化在傳統中國...
《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是2009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列文森。內容簡介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命題,如傳統與現代、歷史與價值、保守與激進、東方與西方、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等,在本書之後的眾多甚至是任何一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研究著作中,都可見到對這些問題或明或暗的回應。而...
《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是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約瑟夫·列文森,譯者是鄭大華/任菁。內容簡介 全書分三卷,中心問題是回答:中國十七、十八世紀就湧現出了一批唯物主義思想家,這是否意味著如果沒有以工業化為背景的西文化的入侵,中國也能實現以科學理性為內在精神的現代化?作者通過對儒教...
第一節 列文森與《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91 第二節 儒教中國自我轉型之不可能/96 第三節 從責任建構現代國家:知識分子的選擇/110 第四章 《文化、權力與國家》:帝國向現代轉型的微觀財政考察/127 第一節 杜贊奇與《文化、權力與國家》/128 第二節 解讀視角與術語介紹/130 第三節 財政問題之一:帝國...
1、《梁漱溟與現代新儒學》(30萬字),台灣文津出版社1992年。譯著 5、《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主持主譯,30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4、《同治中興》(合譯,32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3、《歷史與意志:毛澤東思想的哲學透視》(主持主譯,30萬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2、《中國...
第四章 日本式儒教與日本式經營 沉浮與變遷――日本經濟轉型時期的理念變革 和儒學的命運 日本式儒教――儒家文化與日本傳統民族性的磨合 “日本式經營”的蘊涵 第五章 日本現代企業精神與儒家傳統 “和而不同”與“國益至上”“企業即人”管理思想的內涵、運作及其根源 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塑造 日本式經營的啟示、...
《中國佛教史》簡體橫排,以適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加上後記,對作者其人及其書予以簡要介紹,有助於現代讀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歷史圖片,圖文並茂,使讀者知人論世、知世論人。選目精當、裝幀得體、印刷精美,既是文史愛好者了解民國學術文化的一條重要渠道,也是值得書友珍藏的珍品。《中國佛教史》適合讀者:...
總而要之,或謂自太古至秦、漢,為中國人創造文化及繼續發達之時期;自明清以來,則為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在現代中國,隨著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逐漸興起,復興中華傳統文化與政治民主化成為一個社會趨勢。史前文化 有歷史學家將沒有文字出現之前的文化稱為史前文化。中國境內有多處早期人類活動的遺址被發現。考古...
《大革命與現代文明》是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S.N.艾森斯塔德。本書的主題涉及社會變遷、現代性和文明的廣泛內容;現代政權中革命象徵主義的命運和動力,以及在不斷變化的現代性文明過程中的各種動力和變革模式。內容簡介 S.N.艾森斯塔德所著的《大革命與現代文明》運用比較歷史和比較文明分析方法...
該書打破了按照學科分別敘述的模式,而是以範疇、概念為紐帶,進而考察中國宗教思想的發端、形成與發展,建構了一個論述中國宗教思想的基本理論框架。例如該書以“道”“五行”“理”“陰陽”等概念為切入點,從歷史和現實兩個維度對中國宗教思想的發展做了深刻的分析,將中國宗教放到現代哲學視野中去,以西方後現代...
大約在《梁啓超與中國近代思想》完稿之際或者更早,列文森就已經在醞釀和推進一個有關現代中國“三部曲”的研究和寫作計畫,其成果就是後來分別於1958、1964、1965年出版的三卷本的巨著《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該書的基本理路最初曾經在1952年9月的學術討論會上提出,而...
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歷史系教授,他在三卷本巨著《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中認為:儒家思想“在產生它並需要它的社會開始瓦解之後,它成為一片陰影,只棲息在一些人的心底,無所為地只在心底像古玩般地被珍愛著”。杜維明認為,列文森的觀念很有代表性,因為“這是一條為許多治...
——《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導讀 第一節 作者與作品 第二節 儒教中國自我轉型之不可能 第三節 從責任建構現代國家:知識分子的選擇 第四講 西方國家轉型的動力與制度表現 ——《文明的衝突》導讀 第一節 作者與作品 第二節 文明的衝突與歐洲的封建社會 第三節 文明的衝突與現代國家的誕生 第五講 危機、革命...
這時湧現出了一批關心儒學命運和前途的學者,如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錢穆、馮友蘭、賀麟等,他們都在匯通中西方文化的前提下,來解釋儒學,發展儒學,乃至建立起某種新的儒學體系。而他們的共同願望,也可以說都包含通過對儒學的現代闡釋,發揚民族傳統文化,使其在當代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民族主體意識的確立方面,發揮...
本世紀長期以來,占據著西方對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現代化研究之主導地位的是馬克斯·韋伯理論。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提出西方從基督新教倫理的宰制精神中孕育出了資本主義;相反地,他在《儒教與道教》一書中,則認為儒家倫理只是調適現實世界而不是宰制現實世界,因此無法開出資本主義與現代工業。但是...
與前面的“悲觀”論調相一致,作者再次以難以置疑的語氣,預告了理想者必然失敗的命運。但卻在文章的結尾站在了注定要失敗的理想者一邊。不但表示要保全“這風潮裡面的一點子火星”,而且還呼籲所有“有知識有膽量能感覺的男女同志”去“積極地同情這番拿人格頭顱去撞開地獄大門的精神!”前文所有看似悲觀消極的低調...
40、中國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體系《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7年第5期 41、反省與啟蒙——明清時期的經世實學思潮和社會批判思潮《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8年第1期 42、禮文化的變遷《哲學動態》2008年第5期 43、先秦神權政治的演變《中國哲學史》2008年第5期 44、中國的和諧文化及其現代啟示《中國人》2008年第1期 45...
但無論與中國的關係如何,其接受儒學和傳播儒學的過程都是很複雜的,不僅受中國和其本國歷史發展及與中國關係狀況的制約,而且受與其他國家關係的影響,還與儒學本身的發展相關。因此,儒學在東南亞各國的命運亦不盡相同。傳播原因與途徑 儒學在東南亞的傳播,歷史悠久,地域廣泛。其傳播原因與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9.魏義霞:儒家之仁與墨家兼愛比較——兼論儒墨懸殊的歷史命運 10.王雅:從儀節規範到價值理念——儒家之禮與傳統中國人修身處世的影響 11.肖群忠:儒家德性傳統與現代公共倫理的殊異與結合 12.林存光:“修身以道”:作為一種生活理念的古典儒學 13.賀更粹:祭,致其敬也——《禮記》祭禮教化思想研究 儒家思想...
《彝倫攸斁:中西古今張力中的儒家思想》是2019年5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文明。內容簡介 《彝倫攸斁:中西古今張力中的儒家思想》立意很高,因為是從“文明”的高度思考現代中國的命運。救亡、啟蒙、獨立、發展、富強,是很多現代人思考中國命運的角度,權力關係、經濟結構、軍事力量、社會形態、...
“會門”則出現在明末清初以後,特別是到了近現代時期,數量更是迅速增加。但是它們二者之間並沒有嚴格區別,而是在彼此滲透,相互融匯,混同共生,甚至有的一個教門,既稱“會”又稱“道”的現象也時有出現,有如天教,又稱先天道;黃天道,也稱中華道德總會……久而久之,不少人便把它們看成了一個整體概念...
一部真正實用而且舉世罕有的處事經典;也是一部中國古代文化基礎智慧的源泉。與中華子民血脈相通,被賦予了學習、傳承、實踐之重任,可謂是匹夫有責!了解《周易》——能使之為現代高速發達的現代科學、宇宙科學、生活處事、旅遊生居、商務運籌、權利統御術、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起著決策命運的關鍵;熟悉《周易》...
“術數為道家之術(所謂陰陽家皆出自道家)而陰陽五行理論也一直為道教所推行,儒教佛教亦提倡,並發展出了儒家易與佛家易,用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數理,來推斷人事吉凶;即以種種方術觀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現象,用以推測人和國家的氣數和命運,對我國古代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曾產生過廣泛影響”(上海古籍出版社——...
21.《賀麟的體用觀——中國現代哲學重建之路》,《齊魯學刊》2000年第1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全文轉載,2000年第4期。22、《試論中國近代的哲學轉型及其得與失》,《學術交流》1999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史)》1999年第4期。23、《死亡哲學:靈魂不死的歷史追溯與深層思考》,《北方...
現代的佛教學者,沿襲此用法,已是中性,並無顯揚或貶抑的意味。實際上,“大乘”一名的淵源,小乘聖典《阿含經》便在多處提到這個名字。如:1. “長阿含經”(Digha-nikaya)云:“佛為海船師,法橋渡河津,大乘道之輿,一切渡人天。”注2. “雜阿含經”(Samyutta-nikaya)云:“阿難,我正法律乘、天乘...
但這種關注和了解並非出於此前的日本文化人對中國文化的那種崇敬,他完全用近代西洋文明的價值觀、以“大日本帝國”的優越感來觀察中國、看待中國,認為到了現代,中國人由於一味保守傳統文化而不加改變,已變成了頑固、落後和野蠻的國家。他在《支那人民的前途甚多事》(1883)一文中把中國社會比做“一潭死水”,“...
但隨著社會的包容和開放,特別是現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基因理論,生物工程的進展,人們認識在不斷提高,獨立生活能力的提升,社會保障的完善,獨身主義越來越逐漸地認可,形成了一社會現象。廣義的獨身主義是指所有沒有組建家庭或者不和家屬在一起生活居住的人。狹義的獨身主義是指他(她)們在生活能力上,在生理上...
● 傅永軍(2009),接受與拒斥——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在大陸學術界的命運,《山東社會科學》第6期。PP.5-9.● 傅永軍(2009),中國家庭教化的現代性困境及其克服,《中國詮釋學》第六輯,山東人民出版社,PP.76-85.● 傅永軍(2008),啟蒙與現代性的生成,《東嶽論叢》第6期,PP.154-162.● 傅永軍(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