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a general who is an equally accomplished man of letters] 有文人風度的將帥。
引證解釋
唐 薛能 《清河泛舟》詩:“儒將不須夸 郄縠 ,未聞詩句解風流。” 宋 蘇轍 《次韻王君北都偶成》之一:“千夫奉儒將,百獸伏
麒麟。” 阿英 《戎行兼言藝文事》:“
陳毅 同志是一員‘儒將’,能征善戰,又精通文墨。”
基本概念
《太平御覽》卷二百七十七 ◎兵部八
儒將
《左傳》曰:晉謀元帥,趙衰曰:"郄縠說禮樂而敦詩書,以將中軍。"
《漢書》曰:馮奉世以良家子選為將,年四十餘乃學《春秋》,涉大義,讀史書。
《後漢書》曰:馬援閒於進對,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輔長者,下至閭里少年,皆可觀聽。自皇太子、諸王侍聞者,莫不屬耳忘倦。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論兵,與我意合。"每有所謀,未嘗不用。
又曰:祭遵為將軍,取士皆用儒術,對酒設樂,必雅歌投壺。雖在軍旅,不忘俎豆。
又曰:賈復少好學,習《尚書》。事舞陰李生,李生奇之,謂門人曰:"賈君之容貌志氣如此,而勤於學,將相之器也。"
又曰:賈復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擁眾京師,乃與高密侯鄧禹並剽甲兵,敦儒學。(《廣雅》曰:剽,削也。謂除甲兵。《東觀漢記》曰:復闔門養威,重授《易經》,起大義。)帝深然之,遂罷左右將軍。復以候就第,加位特進。
《吳書》曰:魯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陣,手不釋書。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弘遠,有過人之明。賈復之後,肅為之冠也。
《晉書》曰:杜預身不跨馬,射不穿札,而每有大事,輒居將帥之列。
又曰:劉毅征盧循,敗歸。帝大宴於西池,有詔賦詩,毅詩云:"六國多雄士,正始出風流。"毅自以武功不競,故示文雅有餘也。
兩晉南北朝期間曹操也是儒將典型代表
《魏書·裴延俊傳》:時世宗專心釋典,不事墳籍。延俊上疏諫曰:“臣聞有堯文思,欽明稽古;媯舜體道,慎典作聖。漢光神睿,軍中讀書;魏武英規,馬上玩籍。
《魏書·羊深傳》:是時膠序廢替,名教陵遲,深乃上疏曰:“……陛下中興纂歷,理運惟新,方隅稍康,實惟文德。但禮賢崇讓之科,沿世未備;還淳反樸之化,起言斯繆。夫先黃老而退《六經》,史遷終其成蠹;貴玄虛而賤儒術,應氏所以亢言。臣雖不敏,敢忘前載。且魏武在戎,尚修學校;宣尼確論,造次必儒。臣愚以為宜重修國學……”
《梁書·鐘嶸傳》載其《詩評》:……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篤好斯文;平原兄弟,郁為文棟;劉楨、王粲,為其羽冀。
《宋書·禮志》:昔魏武身親介冑,務在武功,猶尚息鞍披覽,投戈吟詠,以為世之所須者,治之本宜崇。……魏武帝於馳鶩之時,以馬上為家,逮於建安之末,風塵未弭。然猶留心遠覽,大學興業,所謂顛沛必於是,真通才也。……”孝武帝太元九年,尚書謝石又陳之曰:“……光武投戈而習誦,魏武息馬以修學,懼墜斯文,若此之至也。……”
典型人物
諸葛亮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諸葛亮是儒將中的典範。諸葛亮才智高,善書法,著有兵書,通曉天文地理,五次北伐不斷蠶食曹魏,魏國經濟、農業等方面嚴重倒退,被評價為“天下奇才也”。
周瑜
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待人謙恭有禮。當
孫權還是將軍的時候,諸將及賓客對他禮儀並不周全,比較草率。只有周瑜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禮對待。所以孫權曾謂公卿曰“孤非公瑾不帝矣”。
陸遜
忽報:“江東
陸口守將
呂蒙病危,
孫權取回調理,近拜
陸遜為將,代呂蒙守陸口。今遜差人齎書具禮,特來拜見。”
關公召入,指來使而言曰:“仲謀見識短淺,用此孺子為將!”來使伏地告曰:“陸將軍呈書備禮:一來與君侯作賀,二來求兩家和好。幸乞笑留。”公拆書視之,書詞極其卑謹。關公覽畢,仰面大笑,令左右收了禮物,發付使者回去。使者回見陸遜曰:“關公欣喜,無復有憂江東之意。”
岳飛
極善治軍,諳熟兵法。
善書法,以行、草為主,暢快淋漓,氣韻生動,法度森嚴,剛中見柔,自有一種淳正之氣,頗含文臣氣質。傳世書跡有《書
謝朓詩》《前後
出師表》《
弔古戰場文》等。
辛棄疾
謝枋得;一少年書生,不忘本朝,痛二聖之不歸,閔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結豪傑,志斬虜馘,挈中原還君父,公之志亦大矣。耿京死,公家比者無位,猶能擒張安國,歸之京師,有人心天理者,聞此事莫不流涕。使公生於藝祖、太宗時,必旬日取宰相。入仕五十年,在朝不過老從官,在外不過江南一連帥。公沒,西北忠義始絕望,大讎必不復,大恥必不雪,國勢遠在東晉下。五十年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義,無責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