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是2009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才剛。
基本介紹
- 書名: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
- 作者:姚才剛
- ISBN:9787500486299
- 頁數:296
- 定價:26.00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12
- 副標題:明中葉至清初的王學修正運動研究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明中葉至清初的王學修正運動研究》內容簡介:王陽明心學自產生以來,便備受當時學者們的關注,王學的信奉者、追隨者較多。不過,王學又是一種較易引起爭議的學說。在明中葉至清初時期,對王學的理論缺失進行反思、批駁、補救的學者也不乏其人,此類學者可稱為王學修正派。王學修正派相互之間未必有師承關係,各自的學說也不盡相同,可是,他們在對待王學的問題上卻聲氣相通,遙相呼應。王學修正派對王陽明心學及其部分後學的學說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反思,對它們暴露出來的諸種弊病加以修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將王學由“虛”扭轉為“實”,進而重建了儒家的道德理性精神。
作者簡介
姚才剛,1972年4月生,湖北棗陽人。1995年獲湖北大學法學學士學位,1998年、2001年分別獲武漢大學哲學碩士、博士學位。已出版專著《終極信仰與多元價值的融通》,發表論文近50篇,參編論著多部。主要從事中國哲學、中國倫理學研究。現任湖北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倫理學研究所副所長。
圖書目錄
總論
一 研究對象與基本思路
二 王陽明的學術貢獻與理論罅漏
(一)王陽明的學術貢獻
(二)王陽明心學的理論罅漏
三 “左派王學”的思想傾向及其利弊得失
(一)關於“左派王學”
(二)思想傾向及其利弊得失
(三)“左派王學”與晚明學風
四 王學修正運動的興起及主要類型
(一)王學修正運動的興起
(二)王學修正運動的主要類型
五 王學修正運動的核心問題意識
(一)批駁、修正王陽明的“心即理”說
(二)批駁、修正王陽明的良知說及“左派王學”的“現成良知”論
(三)格物之辯
(四)駁斥王門“無善無惡”說,重申性善論
(五)重新梳理本體與工夫的關係
(六)佛禪習氣之批判
第一章 羅欽順
一 駁“心即理”說
(一)“心即理”說有“求內遺外”之弊
(二)“心即理”說有“師心自用”之嫌
(三)“心即理”說易與禪學混淆
二 駁良知說
三 陽明格物論質疑
四 駁《朱子晚年定論》
第二章 湛若水
一 心物之辯
二 格物之辯
三 良知之辯
四 “勿忘勿助”之辯
五 “隨處體認天理”
六 理氣心性合一論
七 修養工夫論
第三章 李材
一 “舍至善之外無別有體”
二 “止”、“修”並舉
三 修身方法論
第四章 許孚遠
一 “無善無惡不可為宗”
(一)對於善、惡內涵理解上的差異
(二)“無善無惡”與“為善去惡”之間的矛盾
(三)“兩種法門”之爭
二 “心即性”質疑
三 “以克己為要”
第五章 顧憲成
一 “只提出性字作主,這心便有管束”
二 “吾儒之旨,只在善之一字”
三 “語工夫,只是小心二字”
四 重視研習儒家經典
五 彰顯救世情懷
第六章 高攀龍
一 “知性善而後可言學”
二 “學必由格物而人”
三 “不敢縱口說一句大膽話”
四 駁“三教合一”論
五 “扶持程朱之學”
第七章 劉宗周
一 開掘“獨體”凸顯性體
(一)“獨”與“慎獨”
(二)凸顯性體
二 倚重工夫
三 汲取氣學思想
四 嚴辨“意”、“念”之異
(一)“自其主宰而言謂之意”
(二)“意”、“念”之辨
五 駁斥“致良知”
六 “四句教”之爭
第八章 黃宗羲
一 評王門良知說
二 評王門“四句教”
三 理氣心性思想
四 “一本萬殊”
五 政治哲學
第九章 顧炎武
一 “今之清談談孔孟”
(一)心性之學茫昧不可解
(二)空談心性有害於治世
(三)“今之所謂理學,禪學也”
(四)王學末流流弊之批判
二 “明道救世”
(一)“博學於文”
(二)“行已有恥”
(三)“寓封建之意於郡縣之中”
第十章 顏元
一 反對程朱、陸王的學術立場
(一)程朱、陸王學說之“空疏無用”
(二)程朱、陸王學說均有佛禪化與支離的弊端
(三)二元人性論之“悖謬”
二 倡導經世實學
三 正視利益問題
四 重視“習行”
五 復古傾向與寡頭的實用主義
(一)復古傾向
(二)寡頭的實用主義
結語
一 王學修正派的主要功績與缺陷
(一)主要功績
(二)主要缺陷
二 個性解放與道德理性精神
三 知識與道德
四 心性之學與事功之學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一 研究對象與基本思路
二 王陽明的學術貢獻與理論罅漏
(一)王陽明的學術貢獻
(二)王陽明心學的理論罅漏
三 “左派王學”的思想傾向及其利弊得失
(一)關於“左派王學”
(二)思想傾向及其利弊得失
(三)“左派王學”與晚明學風
四 王學修正運動的興起及主要類型
(一)王學修正運動的興起
(二)王學修正運動的主要類型
五 王學修正運動的核心問題意識
(一)批駁、修正王陽明的“心即理”說
(二)批駁、修正王陽明的良知說及“左派王學”的“現成良知”論
(三)格物之辯
(四)駁斥王門“無善無惡”說,重申性善論
(五)重新梳理本體與工夫的關係
(六)佛禪習氣之批判
第一章 羅欽順
一 駁“心即理”說
(一)“心即理”說有“求內遺外”之弊
(二)“心即理”說有“師心自用”之嫌
(三)“心即理”說易與禪學混淆
二 駁良知說
三 陽明格物論質疑
四 駁《朱子晚年定論》
第二章 湛若水
一 心物之辯
二 格物之辯
三 良知之辯
四 “勿忘勿助”之辯
五 “隨處體認天理”
六 理氣心性合一論
七 修養工夫論
第三章 李材
一 “舍至善之外無別有體”
二 “止”、“修”並舉
三 修身方法論
第四章 許孚遠
一 “無善無惡不可為宗”
(一)對於善、惡內涵理解上的差異
(二)“無善無惡”與“為善去惡”之間的矛盾
(三)“兩種法門”之爭
二 “心即性”質疑
三 “以克己為要”
第五章 顧憲成
一 “只提出性字作主,這心便有管束”
二 “吾儒之旨,只在善之一字”
三 “語工夫,只是小心二字”
四 重視研習儒家經典
五 彰顯救世情懷
第六章 高攀龍
一 “知性善而後可言學”
二 “學必由格物而人”
三 “不敢縱口說一句大膽話”
四 駁“三教合一”論
五 “扶持程朱之學”
第七章 劉宗周
一 開掘“獨體”凸顯性體
(一)“獨”與“慎獨”
(二)凸顯性體
二 倚重工夫
三 汲取氣學思想
四 嚴辨“意”、“念”之異
(一)“自其主宰而言謂之意”
(二)“意”、“念”之辨
五 駁斥“致良知”
六 “四句教”之爭
第八章 黃宗羲
一 評王門良知說
二 評王門“四句教”
三 理氣心性思想
四 “一本萬殊”
五 政治哲學
第九章 顧炎武
一 “今之清談談孔孟”
(一)心性之學茫昧不可解
(二)空談心性有害於治世
(三)“今之所謂理學,禪學也”
(四)王學末流流弊之批判
二 “明道救世”
(一)“博學於文”
(二)“行已有恥”
(三)“寓封建之意於郡縣之中”
第十章 顏元
一 反對程朱、陸王的學術立場
(一)程朱、陸王學說之“空疏無用”
(二)程朱、陸王學說均有佛禪化與支離的弊端
(三)二元人性論之“悖謬”
二 倡導經世實學
三 正視利益問題
四 重視“習行”
五 復古傾向與寡頭的實用主義
(一)復古傾向
(二)寡頭的實用主義
結語
一 王學修正派的主要功績與缺陷
(一)主要功績
(二)主要缺陷
二 個性解放與道德理性精神
三 知識與道德
四 心性之學與事功之學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