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神學

儒家神學,這個概念最初是用來指董仲舒時代的儒家“天人感應”學說以及由此影響而出的“讖緯神學”。但在現代則是指和“儒家基督徒”相關的一條神學道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儒家神學
  • 最初指稱:讖緯神學
  • 現代指:和“儒家基督徒”相關神學道路
  • 利瑪竇:Matteo Ricci‎
儒家神學
儒家神學,這個概念最初是用來指董仲舒時代的儒家“天人感應”學說以及由此影響而出的“讖緯神學”。但在現代則是指和“儒家基督徒”相關的一條神學道路。“儒家的基督徒”不是體制教會,不是宗派,只是一條自從利瑪竇以來不約而同的具有儒家文化傾向的基督徒的自由文化流脈,“儒家基督徒”文化路線貫穿了天主教新教以及現代非體制基督徒,這條文化河流同時也呈現出自從明代利瑪竇以來基督信仰紮根於中華文化土壤的“儒家神學”的日益自覺。在現代社會,所謂“儒家神學”,並非是一個局限於儒學或儒家範圍內的概念,儒家神學乃是始自利瑪竇的一條主張基督信仰和以儒家為主體的中國文化相互融合的神學路線,儒家神學乃是指“儒家色彩的基督神學”或“接納耶穌的儒家神學”,因為局限於儒家內部的儒家神學,早在董仲舒時代就已經因為異化掉了原始儒家人格上帝信仰,而異化掉了自身。只有存在人格上帝信仰才談得上神學的存在。從利瑪竇肇始的對於儒典人格上帝信仰的重新提起重新確認重新言說的工作,由於是藉助於基督信仰而展開的,並且在邏輯上為了避免再次異化也不得不藉助於基督信仰而展開,故儒家神學的二次重建的結果必然是儒家基督徒神學,現代意義上的儒家神學必然等於儒家基督徒神學。最近一百年來,儒家神學這條大河流內部異彩紛呈,比如:本色化神學、新士林哲學、融貫神學、中庸神學、生生神學等等。自從利瑪竇在“儒家基督徒”路徑上發軔之後,走在這條路徑上的東西方人物交替出現,連綿不絕。比如利瑪竇(Matteo Ricci‎)、徐光啟、楊廷筠、李之藻、艾儒略、王征、白晉(Joachim Bouvet)、馬約瑟(Joseph Henrg Marie de Premar)、林樂知(Yong John Allen)、丁韙良 (W.A.P.Martin)、韋卓民、謝扶雅、趙紫宸、吳雷川、晏陽初、吳經熊、何世明、林語堂、羅光等古人,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界著述里頻頻出現“儒家的基督徒”、“儒家式的基督徒”、“儒家基督徒”、“儒者基督徒”、“儒家天主教徒”等辭彙來稱呼這個文化流脈。現代社會的信仰日益非體制化或超體制化的趨勢,給“儒家基督徒”這條心靈和文化路徑在當今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伸展契機和存在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