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儒家關於歷史本身及其史學研究的理論。前者謂之史觀,即儒家的歷史哲學;後者謂之史論,即儒家的史學研究的方法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儒家史學思想
- 定義:儒家關於歷史本身及其史學研究的理論
歷代儒家關於歷史本身及其史學研究的理論。前者謂之史觀,即儒家的歷史哲學;後者謂之史論,即儒家的史學研究的方法論。
歷代儒家關於歷史本身及其史學研究的理論。前者謂之史觀,即儒家的歷史哲學;後者謂之史論,即儒家的史學研究的方法論。儒家歷史觀儒家的歷史哲學,即關於歷史發展過程的一般理論。它包括下列幾種基本觀點。天命史觀這種說法起源很早,以...
“儒”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中的一家,是一個學術派別。儒學並無確立神秘力量為文明核心並統御教徒的特點,相反,儒學是一種以人為文明核心為主體的思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
儒家學說是由春秋時期魯國思想家孔子創立,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為歷代儒生尊崇。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歷朝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觀點主張 儒家學...
“‘仁以處人,有序和諧’是孔子思想的原發點,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陳志歲《載敬堂集》) 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在政治上是...
《中國儒家學術思想史》是1996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蔚華 趙宗正。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本書共分50章,百餘萬 言,從學術思想史的角度,對在中國思想界曾居主導地 位長達2000餘年的儒家學說 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研究和闡 ...
從儒學思想史看,這部分儒學思想也有其歷史特點,總的傾向是,吸收了陰陽五行家、法家或黃老道家的觀點,來闡發孔孟和荀子的思想,而不是墨守先秦儒學的窠臼。其所討論的問題,涉及到哲學、社會政治學說、倫理學、歷史學等領域,其代表...
《新儒家思想史》是由張君勱著,初以英文著述在美國出版,後譯成中文先後在中國台灣和大陸出版。書籍簡介 作者張君勱(1887-1969),原名嘉森,字君勱,一字士林,號立齋,別署世界室主人,上海寶山人,著名政治活動家,現代新儒家早期...
張君勱是近現代的著名學者,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提倡復興儒學,而一生徘徊於學術與政治之間,在近現代中國政治史和文化學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主要著作有《新儒家思想史》、《義理學十講綱要》、《明日之中國文化》、《儒家哲學之復興...
二是從思想史視角探討歷史觀在儒家思想體系中的地位與功能,著重分析歷史觀與先秦儒家天命觀、人性論、政治思想、倫理道德觀念等方面的學術關聯,凸顯歷史觀在先秦儒家理論體系中的作用。作者簡介 王丁,男,漢族,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日本...
”董仲舒指出的適應政治上大一統的思想統治政策,很受武帝賞識。該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體現了儒家思想的“兼容”與“發展”特性,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它維護了封建統治...
儒教,源自中國。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禮為本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以詩書禮樂易春秋設教。儒教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為儒客推崇。後人為了與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
另外,表現在漢代經學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就是以儒家經典為根據而設計出來的社會體制之學。同時,為建立理想的社會文化,家庭間的倫理關係更是其中的關鍵要目,因此孝道更是《論語》中孔子以之為一切德性的根本德性者。最後,《易經》哲學中...
第四章 儒學整體史觀的發展:《資治通鑑》和《文獻通考》第五章 正史話語的“複合聲部”:儒學和仁學 第六章 儒家史學的“實學”思維傾向 本編小結儒學史學和仁學思想 《精神卷》目錄:先秦編 思想和派別 序 “儒”的字義變遷 第...
序論 儒家人文精神傳統與中國史學 一、引言 二、儒家人文傳統中的歷史意識 三、中國歷史思維中的儒家元素 第一部 中國歷史思維的核心及其呈現 第一章 中國傳統歷史思想中的時間概念及其特質 一、引言 二、從“時間”萃取“逾時間”三...
第四章 儒學整體史觀的發展:《資治通鑑》和《文獻通考》第五章 正史話語的“複合聲部”:儒學和仁學 第六章 儒家史學的“實學”思維傾向 本編小結儒學史學和仁學思想 下卷 精神卷 先秦編 思想和派別 序 “儒”的字義變遷 第一章...
《儒家倫理與中國史學》是2004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凌雲。內容簡介 本書命名為《儒家倫理與中國史學》,意在探討儒家史學思想,而著重點又集中於史學思想中所蘊涵的倫理精神。從前,承蒙深見東州儒學研究基金資助,以“經史關係...
這符合韓愈之說,如今的儒家思想遺失了心傳。“道統"一詞是由朱子首先提出的,他曾說過:"子貢雖未得道統,然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後。"(《與陸子靜·六》,《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 "若只謂"言忠信,行篤敬"便可,則自...
第四章 儒學整體史觀的發展:《資治通鑑》和《文獻通考》第五章 正史話語的“複合聲部”:儒學和仁學 第六章 儒家史學的“實學”思維傾向 本編小結儒學史學和仁學思想 下卷 精神卷 先秦編 思想和派別 序 “儒”的字義變遷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