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鍵法

價鍵法

價鍵法又稱價鍵理論,英文縮寫為VBT,是用來描述有機分子中的化學鍵的理論之一。價鍵法的思想是兩個原子之間的結合能主要來自於兩個原子之間共價鍵上的電子交換(也稱為共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價鍵法
  • 外文名:valence bond theory
  • 別名:價鍵理論
  • 用途:描述有機分子的化學鍵的理論
簡介,特點,相關概念,極性共價鍵,共振,

簡介

價鍵法最初是由Heitler 和London提出,Pauling後來對其進行了拓展。它是用來描述有機分子中的化學鍵的理論之一,與其相競爭的理論是分子軌道理論。這兩個主要的理論相互補充,最終闡述的化學鍵模型將借鑑這兩種理論。其中價鍵理論是首先出現的理論。價鍵理論的出發點是形成共價鍵的兩個原子個貢獻一個電子。

特點

價鍵法的特色就是將兩個電子分配到每個原子上,或者更加確切地說是原子上的每個軌道。共價鍵的形成實際上被看作是對這種分配方式的一個擾動,即當每個原子聚到一起時,每個電子允許與兩個原子核都發生作用,這樣得到的鍵能與其實驗值相當一致。因此,結論就是共價鍵是由兩個處於原子核之間的電子形成的。在價鍵理論中,相鄰原子共享電子對而形成分子。正如其名字所表明的那樣,參與成鍵的電子來自於原子的價層。每個原子為成鍵貢獻一個電子,生成的電子對可以認為是主要局限在兩個原子之間。這種電子的局域化正是Lewis結構所給出的印象。此外,原子之間電子的局域化需要軌道指向空間中適當的方向。

相關概念

極性共價鍵

共價鍵在有機化學中占絕對主導地位。在簡單化學鍵理論中,共價鍵的兩個電子由兩個相鄰原子共享。幾乎沒有任何有機結構包含離子鍵。然而,當一個碳原子與一個不同的原子或基團成鍵時,這個鍵就會具有一定的極性。鍵的一端電荷為正,另一端為負。這種電荷分離意味著電子的共享是不均等的。具有不均衡共享成鍵電子的共價鍵稱為極性共價鍵。Pauling認為共價鍵的極性使得鍵的強度增強。

共振

有些結構是不能用一個簡單的Lewis結構就能充分描述的。在這些情況下,通常可以畫出兩個或更多的Lewis結構式,實際分子是這些共振結構的雜合體或混合物。使用多個Lewis結構式的集合來描述分子中的化學鍵稱為共振,在早期文獻中也被稱為中介現象。共振的一個經典的離子是乙酸根基團,它存在兩個雙鍵和負電荷位置不同的可能結構。在這個例子中連個結構式等價的,每個氧原子上的電荷是-1/2.另一個熟悉的離子是本分子,它也包含兩個等價的結構,因此C-C鍵長近似為鍵級1.5的鍵長。所有六個鍵等價,表示為兩個等價的共振結構。共振結構並不是兩個可以互相轉變的獨立分子。實際上只有一個結構,最好看做是各種共振結構的雜合體。通常人們用其中一個結構來表示各種共振結構的組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