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與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
價格型與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的不同
數量型工具與價格型工具都屬於貨幣政策的分類,都屬於政府或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用以達到特定或維持政策目標———比如,抑制通脹、實現完全就業或經濟成長。目前,我國正處於匯率改革的關鍵時期,利率的走勢應該服務於匯率改革,為匯改創造一個平穩的、收益率略低的利率環境,既然利率型工具有如此大的振動幅度和如此長的作用周期,那么對於利率工具的選擇就需要慎重,防止利率因為大幅度波動而削弱政府部門制定的利率政策的效果。
類別
| 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
| 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
|
調控工具
| 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再貸款和再貼現等
| 價格變數(利率、匯率等)
|
調控目標
| 貨幣數量(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等等)
| 資產價格變化,微觀主體的財務成本和收入預期調控方式央行主導、居民被動居民和央行互動
|
調整方式
| 直接調整GDP、CPI、FAI等巨觀經濟變數,缺乏對微觀主體行為的觀測
| 間接調整巨觀經濟變數,注重影響微觀主體預期來調整經濟行為
|
觀測重點
| 觀測GDP、CPI、FAI等巨觀經濟變數
| 觀測微觀主體預期及其經濟行為調整
|
價格型與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
總的來說,數量型工具主要是工具總量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的變化通過對公開市場操作業務、存款準備金率等數量型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主要經濟變數;價格工具主要是通過資產價格變化,影響微觀主體的財務成本和收入預期,是微觀主體根據巨觀調控信號調整自己行為。無論是數量型還是價格型工具,貨幣當局則根據他們的反應對未來行為再進行調整。
數量型工具目標(如貨幣供應量)和價格型工具目標(如利率)是互相不容納的:貨幣當局能夠達到其中的任何一個,但是不能同時到達兩個目標。所以任何一家貨幣當局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是優先選擇數量型工具還是價格型工具,還是相機在二者中進行轉化?
關於數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的選擇問題,牽扯到的不僅僅是二者的特點之爭,而且涉及到的是不同的制度安排。首先,數量型工具比如存款準備金率等具有可操作性,但是難以做到“收放自如”,容易造成“急剎車”等消極影響;而利率、匯率等價格型工具則具有對微觀經濟主體的宣示效果和可觀測性,直接作用微觀主體,便於微觀調節,但是需要市場化的經濟環境和經濟主體,以觀測其博弈行為。其次,二者的區別還在於是否關注居民預期和微觀主體行為,以及人民福利;是否考慮長期的貨幣政策制度安排,還是短期的局部利益以及當經濟過熱時充當“救火隊”的角色,是否考慮未來調控方式的選擇。
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的趨勢性
我國經濟成長企穩回升、流動性供求關係保持總體平衡,未來為了配合經濟繼續穩步增長,社會融資規模還需進一步適度擴大。但為了避免發生市場上流動性過剩、通脹高企的情況,貨幣政策調控就需要對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作出更具有針對性、有效性的安排。從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來看,由於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數量型調控手段具有“大水漫灌”特徵,對於多樣化融資渠道的調控精準程度略顯不足,而利率等價格手段可以直接作用到任何一種融資工具上,因此價格調控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從西方的貨幣政策演變過程來看,隨著融資渠道的多元化,數量型工具越來越不足以勝任它的管理能力,金融巨觀調控需要更多地轉到價格調控方式上來。
華夏銀行副行長黃金老日前撰文表示,我國的貨幣數量控制手段,也必將不得不讓位於價格手段。貸款限額、視窗指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比等數量型工具是中國貨幣政策的最主要工具。這些工具控制的都是“信貸”數量,而非“貨幣”數量。“信貸”數量與“貨幣”數量之間的關係正日益弱化。
我國已經形成了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並存的利率體系,同時初步實現了數量調控和價格調控相結合。對於票據貼現、債券、股票融資等按市場化方式定價的融資,主要使用利率價格型工具進行調控;對於貸款等市場化定價程度相對較低的融資,則使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等數量型工具和利率價格型工具進行調控。社會融資規模作為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是我國金融巨觀調控的有益探索和創新,它將數量調控和價格調控結合起來,將進一步促進金融巨觀調控向市場化方向轉變,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而轉向以利率等價格型調控工具,以及正逆回購等更具靈活性的貨幣政策工具,或將是未來貨幣政策調控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