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僧會司
- 性質:官署名
- 朝代:明朝
- 職能:掌鈐束一縣之僧人
僧會司,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務之機構。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設於各縣,掌鈐束一縣之僧人。長官為僧會。清沿明制未改。 ...
俱二人。分設各城僧協理各一人。僧官兼善世等銜,給予部札。協理給予司札。府僧綱司都綱、副都綱,州僧正司僧正,縣僧會司僧會,各一人。...
北周僧官制度有較大的改革,中央置有春官卿,春官屬員有典命一人,主管沙門、道士之法;又在宗正卿下別置司寂上士、中士,專管沙門之事。在南朝,僧官設定基本...
曾是歷代兼領僧會司;為陝北唯一的佛教聖地;是榆林八大景“駝峰擁翠”及旅遊景點之一;是榆林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九八二年戴興寺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
【瀘溪佛教】佛教在瀘溪自唐代始,即建有寺廟。明洪武年間,縣署始設僧會司,配一員管理僧尼人等。清康熙時,由縣城廣福寺和尚主持僧會司。民國時僧會司廢。民國...
據永和縣舊志載:明朝洪武年間,寺僧列禪,並置僧會司。古代陀耶寺僧眾較多,相傳有很多大師,在本寺任過住持,據中華民國二十四年正月,本鄉圪杈吉村呼氏舉行...
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對於佛教的整頓更為積極,仿照宋制設各級僧司、僧官[其制在京設僧錄司,各府設僧綱司,州設僧正司,縣設僧會司。 [1] 明代佛教 ...
靜緒大師,本名紹宗,出生於1745年,今安定區巉口鎮三十里舖馬家莊人,僧會司主持。...... 本名紹宗,出生於1745年,今安定區巉口鎮三十里舖馬家莊人,僧會司主...
再根據“昭化縣僧會司”中的“司”字推斷,明、清之時有布政司、帥司、按察使司、藩司,據此,“昭化縣僧會”就建在寶輪院,真岊元與法寧□應是僧會“領導”...
元代重建。明洪武三年(1370)住持僧智曼重修,二十四年(1391)已具備叢林規模。正統四年 (1439)縣僧會司禮瑛改寺門南向。嘉靖年間縣僧會司覺遜重修,增建一塔。...
或言明代封巒寺高僧督僧綱曾入朝輔政並督察全國僧律者,蓋誤矣。考明朝僧官制度,其在中央設有僧錄司,隸屬於禮部,統管天下僧尼,僧官稱左善世、右善世;在府...
明制河泊官、稅課大使、僧會司僧會等均為雜職而非正官。《明太祖實錄》卷209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六月,雖“儒學、稅課局、河泊所、僧、道衙門一體雜職...
就中央機構而言,從周代的“太卜”、“占人”,到清代的“太常寺”、“僧□司”、“道□司”,世代相沿,從未中斷。而歷代從中央到地方的宗教管理體制,都經歷了...
因釋臥雲被授岳州府僧綱司都綱,明清朝的各級僧官不置署,僧司便直接設在靜嚴寺院之內。明清《會典》規定:凡內外僧官、專一檢束天下僧人、恪守戒律清規。違者...
永樂十四年五月丙午,設交阯富良縣僧會司。 [1] 永樂十五年冬十月戊子,革交阯太原府富良縣之僧會司,以附太原府郡城,不應設。 [1] 永樂十七年三月癸亥...
明制河泊官、稅課大使、僧會司僧會等均為雜職而非正官。《明太祖實錄》卷209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六月,雖“儒學、稅課局、河泊所、僧、道衙門一體雜職...
永樂十四年五月丙午,設交趾太原府儒學、陰陽學、醫學、僧綱司、道紀司。 永樂十五年冬十月戊子,太原府富良縣之僧會司以附郡城不應設也。 永樂十七年九月丙辰,...
據舊《縣誌》記載:“慈氏寺在縣內東南隅,元至正丙子年(按:應為丙戌年,即公元1346年)建,舊名慈院,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重修,改為慈氏寺,設僧會司於此。”...
福勝寺在內城西面0.5公里處。始建於西漢武帝31年,曾置石幢經輪略載此跡。至元末已雜草叢生。明初重建廟宇,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設僧會司,集資建殿宇,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