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1958年,時任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英文翻譯的鄭於中開始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僧伽羅語,他是新中國接受僧伽羅語系統教育的第一人。
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從
遼寧大學等院校的英語專業在校生中選派了3人赴斯里蘭卡學習僧伽羅語。
1961年初,教育部從北京外國語學院和南京大學等院校抽調5名英語專業在校生派往斯里蘭卡學習僧伽羅語。9月,
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開設僧伽羅語專業。
1965年9月,
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開設僧伽羅語專業。
1976年,
廣州外國語學院(現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4名英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被分配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當時的僧伽羅語組,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僧伽羅語,幾年後,他們的水平完全達到了大學本科的程度。
1987年12月21日,《普通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本科專業目錄》印發,僧伽羅語專業更名為僧伽羅語(斯里蘭卡語言文化)專業,專業代碼社科1119。
1993年7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印發《普通榆籃榜白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僧伽羅語(斯里蘭卡語言文化)專業更名為僧伽羅語專業,專業代碼由社科1119更改為050219。
2017年3月13日,《2016年度高等學校專業設定備案或審批結果的通知》公布,雲南民族大學僧伽羅語專業通過備案。2017年12月,雲南民族大學僧伽羅語專業首批本科生入校多盛堡。
2018年3月15日,《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公布,重慶師範大學僧伽羅語專業通過備案。9月,重慶師範大學僧伽羅語專業首批本科生入校。7月11日,因五年以上未招生,中國傳媒大學教務處擬向教育部申請撤銷僧伽羅語專業。
2019年3月21日,《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公布,中國傳媒大學撤銷僧伽羅語專業。同年,北京外國語大學僧伽路於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
僧伽羅語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紮實的外語基本功和專業知識與能力,掌握相關專業知識,適應中國對外交流、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各類涉外行業、外語教育與學術研究需要的僧伽羅語專業人才和複合型外語人才。
培養要求
基本修業年限:一般為四年,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在3-6年內完成學業。
授予學位:對按規定修滿學分並符合培養方案要求的學生,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僧伽羅語專業學生應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厚牛、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人文與科學素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學科基本素養。
僧伽羅語專業學生應凶樂迎嫌掌握外國語言知識、外國文學知識、國別與區域知識,熟悉中國語言文化知識,了解相關棄擔多專業知識以及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形成跨學科知識結構,體現專業特色。
僧伽羅語專業學生應具備外語運用能力、文學賞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信息技術套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課程體系
總體框架
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培養方向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和畢業論文五個部分。
課程設定應處理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語言技能訓練與專業知識教學、必修課程與選修遙希燥課程、外語專業課程與相關專業課程、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寒詢您的關係,突出能力培養和專業知識構建,特別應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課程調整機制。
課程總學分一般為150—180學分,總學時為2400—2900學時。各高校根據本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確定課程體系各部分之間的比例。
理論課程
識教育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校級通識教育課程兩類。
公共基礎課程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論、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軍事理論與訓練、創新創業教育、第二外語等課程。
校級通識教育課程一般包括提升學生知識素養、道德品質與身心素質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分為外語技能課程和專業知識課程,課時應占專業總課時的50%—85%。
外語技能課程包括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課程;專業知識課程包括外國語言學、翻譯學、外國文學、國別與區域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的基礎課程,以及論文寫作與基本研究方法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構成有非通用語專業核心課程:基礎僧伽羅語、高級僧伽羅語、僧伽羅語視聽說、僧伽羅語寫作、僧伽羅語口語、僧伽羅語語法、僧伽羅語漢語互譯、僧伽羅語文學史、對象國或地區文化等。
包括外國文學、外國語言學、翻譯學、外語教育、國別與區域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專門用途外語以及相關培養方向等類別,可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實踐教學
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要包括專業實習、創新創業實踐、社會實踐、國際交流。
專業實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創新創業實踐旨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開展學科競賽、學習興趣小組、學術社團、創新創業項目等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民情和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開展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助學、支教等社會實踐活動。
國際交流活動旨在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跨文化能力。開展國際夏令營、短期留學、國內外聯合培養等形式多樣的國際交流活動。
畢業論文旨在培養和檢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研究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畢業論文選題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寫作應符合學術規範,可採用學術論文、翻譯作品、實踐報告、調研報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
除翻譯作品外,一般應使用僧伽羅語撰寫。
教學條件
教師隊伍
僧伽羅語專業應有一支合格的專任教師隊伍,形成教研團隊。教師的年齡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應合理。有條件的高校應聘請外籍教師。套用型專業應聘請行業指導教師。僧伽羅語專業專任教師應不少於6人,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專業生師比不高於18:1。
(1)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的資格和條件,履行相關義務;
(2)具有外國語言文學類學科或相關學科研究生學歷;
(3)具有豐厚的專業知識,熟悉外語教學與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對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有一定了解;
(4)具有紮實的外語基本功、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的套用能力,以及教學反思和改革能力;
(5)具有明確的學術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
外籍教師的聘任應根據崗位需要,達到上述條款中所有適用標準。
各高校應制定科學的教師發展規劃與制度,通過學歷教育、在崗培養、中國國內外進修與學術交流、行業實踐等方式,使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最佳化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理論水平與教學和研究能力。
教師應樹立終身發展的觀念,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計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
設備資源
教學場地和實踐場所在數最和功能上應滿足教學需要,並配備專職人員對教學設施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設定的要求,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一般不小於9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低於3000元;每百名學生教學用計算機不少於10台,每百名學生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數不少於7個。
圖書資料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所需;管理規範,共享程度高;生均圖書不少於100冊,並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圖書和報刊;生均年進書量不少於4冊。
擁有專業相關的電子資源;擁有覆蓋學習及生活場所的網路系統;具備開發和運行網路課程的基礎條件。
各高校應具有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的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條件;應根據僧伽羅語專業特點和需要建設專業實驗室、實訓中心、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等;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台。
教學經費
根據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設定的要求,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不低於1000元,並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提高教學經費的投入。
質量保障
(1)遵循僧伽羅語專業教學大綱;
(2)融合語言學習與知識學習,以能力培養為導向,重視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3)因材施教,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和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使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4)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注重教學效果。
評價應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根據培養方案確定評價內容和標準,選擇科學的評價方式、方法,合理使用評價結果,及時提供反饋信息,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
評價應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要求:應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各教學環節有明確的質量要求,定期進行課程設定和教學質量評價。
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要求:應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以及社會評價機制,對培養方案是否有效達到培養目標進行定期評價。
持續改進機制要求:應建立完善的持續改進機制,確保教學過程質量監控結果、畢業生跟蹤反饋結果和社會評價結果及時用於專業的持續改進。
數據統計
截止到2001年9月,中國國內外共培養出80名僧伽羅語專業人員,其中被分配到專業對口單位工作的52名,占65%。
培養模式
僧伽羅語專業嚴格按照國家級一流專業標準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均實行小班教學,保證學生與老師的充分交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所有學生在第五學期均要到語言對象國留學一個學期,進一步強化語言能力。各專業長期聘用高水平外教授課,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跨文化交流與適應能力。學生的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均要求用外語完成。
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僧伽羅語專業抓住“雙一流”建設契機,均實施“外語+”定製式輔修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僧伽羅語專業和新聞學、法學專業協同制定複合型人才培養方案。僧伽羅語專業的學生,在自願前提下,可選擇新聞學或法學為輔修專業,也可只修讀非通語種專業。學生在修滿主修專業學分、獲得主修專業學士學位的基礎上,達到學校規定要求者,可獲得輔修專業學士學位或輔修專業證書。
“外語+”複合型人才培養使學生在具備卓越外語能力的基礎上,獲得多樣化的專業技能。完善學生知識體系,拓寬學生適應面,增強就業競爭力。未來,僧伽羅語專業將進一步最佳化“外語+”定製式輔修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民族學、歷史學等其他專業合作培養的可能性。
僧伽羅語專業四年本科教學在一、二年級基礎階段對學生進行全面嚴格的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技能;三、四年級提高階段在加強語言基本功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學生的辭彙量和知識面,著重訓練學生的僧伽羅語綜合技能,使其具有準確熟練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學校與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科倫坡大學簽署了校際交流協定,雙方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機制,僧伽羅語專業本科生在校學習期間均有機會前往斯里蘭卡留學。
僧伽羅語專業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完備的國際合作型師資隊伍,與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建立了“2+1+1”的國際合作辦學模式。
僧伽羅語系實行線上、線下互動的混合式教學,堅持課堂教學、助教輔導和系列講座共同促進的教學模式,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語言與文化相結合,文本與語境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主要開設基礎僧伽羅語、僧伽羅語聽力、僧伽羅語口語、僧伽羅語閱讀、僧伽羅語寫作、僧伽羅語文學、僧漢口譯、僧漢筆譯、斯里蘭卡國家概況、斯里蘭卡文學史、斯里蘭卡旅遊、斯里蘭卡經濟與貿易、英語精讀、英語口語、英語聽力等課程。
僧伽羅語專業學生第三學年赴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學習(免學費)。此外,重慶師範大學的斯里蘭卡留學生與我校僧伽羅語專業學生形成的語言互助模式為僧伽羅語學習創造良好的語境和支持條件。
發展前景
人才需求
隨著斯里蘭卡社會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中斯經貿、文化交流不斷擴大,在斯各類中資企業、新聞媒體等機構不斷增加。國內對斯里蘭卡等南亞國家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各類研究機構發展迅猛。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斯里蘭卡,國企、外企及事業單位,通曉僧伽羅語、英語水平高的人才供不應求,就業前景廣闊。
考研方向
僧伽羅語專業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外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翻譯。
就業方向
僧伽羅語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國家機關外交、外經貿、對外文化交流與宣傳等部門;駐外中資機構、公司和中國國內國企、外企等單位。
開設院校
地區 | 高等院校名錄 |
---|
| |
| |
| |
|
| |
資料來源:陽光高考,摘錄時間:2023年6月17日 |
培養要求
基本修業年限:一般為四年,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在3-6年內完成學業。
授予學位:對按規定修滿學分並符合培養方案要求的學生,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僧伽羅語專業學生應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人文與科學素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學科基本素養。
僧伽羅語專業學生應掌握外國語言知識、外國文學知識、國別與區域知識,熟悉中國語言文化知識,了解相關專業知識以及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形成跨學科知識結構,體現專業特色。
僧伽羅語專業學生應具備外語運用能力、文學賞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信息技術套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課程體系
總體框架
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培養方向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和畢業論文五個部分。
課程設定應處理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語言技能訓練與專業知識教學、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外語專業課程與相關專業課程、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係,突出能力培養和專業知識構建,特別應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課程調整機制。
課程總學分一般為150—180學分,總學時為2400—2900學時。各高校根據本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確定課程體系各部分之間的比例。
理論課程
識教育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校級通識教育課程兩類。
公共基礎課程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論、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軍事理論與訓練、創新創業教育、第二外語等課程。
校級通識教育課程一般包括提升學生知識素養、道德品質與身心素質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分為外語技能課程和專業知識課程,課時應占專業總課時的50%—85%。
外語技能課程包括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課程;專業知識課程包括外國語言學、翻譯學、外國文學、國別與區域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的基礎課程,以及論文寫作與基本研究方法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構成有非通用語專業核心課程:基礎僧伽羅語、高級僧伽羅語、僧伽羅語視聽說、僧伽羅語寫作、僧伽羅語口語、僧伽羅語語法、僧伽羅語漢語互譯、僧伽羅語文學史、對象國或地區文化等。
包括外國文學、外國語言學、翻譯學、外語教育、國別與區域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專門用途外語以及相關培養方向等類別,可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實踐教學
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要包括專業實習、創新創業實踐、社會實踐、國際交流。
專業實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創新創業實踐旨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開展學科競賽、學習興趣小組、學術社團、創新創業項目等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民情和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開展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助學、支教等社會實踐活動。
國際交流活動旨在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跨文化能力。開展國際夏令營、短期留學、國內外聯合培養等形式多樣的國際交流活動。
畢業論文旨在培養和檢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研究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畢業論文選題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寫作應符合學術規範,可採用學術論文、翻譯作品、實踐報告、調研報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
除翻譯作品外,一般應使用僧伽羅語撰寫。
教學條件
教師隊伍
僧伽羅語專業應有一支合格的專任教師隊伍,形成教研團隊。教師的年齡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應合理。有條件的高校應聘請外籍教師。套用型專業應聘請行業指導教師。僧伽羅語專業專任教師應不少於6人,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專業生師比不高於18:1。
(1)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的資格和條件,履行相關義務;
(2)具有外國語言文學類學科或相關學科研究生學歷;
(3)具有豐厚的專業知識,熟悉外語教學與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對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有一定了解;
(4)具有紮實的外語基本功、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的套用能力,以及教學反思和改革能力;
(5)具有明確的學術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
外籍教師的聘任應根據崗位需要,達到上述條款中所有適用標準。
各高校應制定科學的教師發展規劃與制度,通過學歷教育、在崗培養、中國國內外進修與學術交流、行業實踐等方式,使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最佳化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理論水平與教學和研究能力。
教師應樹立終身發展的觀念,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計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
設備資源
教學場地和實踐場所在數最和功能上應滿足教學需要,並配備專職人員對教學設施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設定的要求,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一般不小於9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低於3000元;每百名學生教學用計算機不少於10台,每百名學生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數不少於7個。
圖書資料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所需;管理規範,共享程度高;生均圖書不少於100冊,並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圖書和報刊;生均年進書量不少於4冊。
擁有專業相關的電子資源;擁有覆蓋學習及生活場所的網路系統;具備開發和運行網路課程的基礎條件。
各高校應具有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的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條件;應根據僧伽羅語專業特點和需要建設專業實驗室、實訓中心、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等;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台。
教學經費
根據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設定的要求,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不低於1000元,並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提高教學經費的投入。
質量保障
(1)遵循僧伽羅語專業教學大綱;
(2)融合語言學習與知識學習,以能力培養為導向,重視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3)因材施教,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和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使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4)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注重教學效果。
評價應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根據培養方案確定評價內容和標準,選擇科學的評價方式、方法,合理使用評價結果,及時提供反饋信息,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
評價應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要求:應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各教學環節有明確的質量要求,定期進行課程設定和教學質量評價。
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要求:應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以及社會評價機制,對培養方案是否有效達到培養目標進行定期評價。
持續改進機制要求:應建立完善的持續改進機制,確保教學過程質量監控結果、畢業生跟蹤反饋結果和社會評價結果及時用於專業的持續改進。
數據統計
截止到2001年9月,中國國內外共培養出80名僧伽羅語專業人員,其中被分配到專業對口單位工作的52名,占65%。
培養模式
僧伽羅語專業嚴格按照國家級一流專業標準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均實行小班教學,保證學生與老師的充分交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所有學生在第五學期均要到語言對象國留學一個學期,進一步強化語言能力。各專業長期聘用高水平外教授課,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跨文化交流與適應能力。學生的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均要求用外語完成。
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僧伽羅語專業抓住“雙一流”建設契機,均實施“外語+”定製式輔修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僧伽羅語專業和新聞學、法學專業協同制定複合型人才培養方案。僧伽羅語專業的學生,在自願前提下,可選擇新聞學或法學為輔修專業,也可只修讀非通語種專業。學生在修滿主修專業學分、獲得主修專業學士學位的基礎上,達到學校規定要求者,可獲得輔修專業學士學位或輔修專業證書。
“外語+”複合型人才培養使學生在具備卓越外語能力的基礎上,獲得多樣化的專業技能。完善學生知識體系,拓寬學生適應面,增強就業競爭力。未來,僧伽羅語專業將進一步最佳化“外語+”定製式輔修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民族學、歷史學等其他專業合作培養的可能性。
僧伽羅語專業四年本科教學在一、二年級基礎階段對學生進行全面嚴格的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技能;三、四年級提高階段在加強語言基本功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學生的辭彙量和知識面,著重訓練學生的僧伽羅語綜合技能,使其具有準確熟練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學校與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科倫坡大學簽署了校際交流協定,雙方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機制,僧伽羅語專業本科生在校學習期間均有機會前往斯里蘭卡留學。
僧伽羅語專業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完備的國際合作型師資隊伍,與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建立了“2+1+1”的國際合作辦學模式。
僧伽羅語系實行線上、線下互動的混合式教學,堅持課堂教學、助教輔導和系列講座共同促進的教學模式,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語言與文化相結合,文本與語境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主要開設基礎僧伽羅語、僧伽羅語聽力、僧伽羅語口語、僧伽羅語閱讀、僧伽羅語寫作、僧伽羅語文學、僧漢口譯、僧漢筆譯、斯里蘭卡國家概況、斯里蘭卡文學史、斯里蘭卡旅遊、斯里蘭卡經濟與貿易、英語精讀、英語口語、英語聽力等課程。
僧伽羅語專業學生第三學年赴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學習(免學費)。此外,重慶師範大學的斯里蘭卡留學生與我校僧伽羅語專業學生形成的語言互助模式為僧伽羅語學習創造良好的語境和支持條件。
發展前景
人才需求
隨著斯里蘭卡社會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中斯經貿、文化交流不斷擴大,在斯各類中資企業、新聞媒體等機構不斷增加。國內對斯里蘭卡等南亞國家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各類研究機構發展迅猛。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斯里蘭卡,國企、外企及事業單位,通曉僧伽羅語、英語水平高的人才供不應求,就業前景廣闊。
考研方向
僧伽羅語專業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外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翻譯。
就業方向
僧伽羅語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國家機關外交、外經貿、對外文化交流與宣傳等部門;駐外中資機構、公司和中國國內國企、外企等單位。
開設院校
地區 | 高等院校名錄 |
---|
| |
| |
| |
|
| |
資料來源:陽光高考,摘錄時間:2023年6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