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塔

僧伽塔始建於唐代,原在洪澤湖北岸的泗州城,瘞西域高僧僧伽(624~710)(尊號“大聖菩薩”、“泗州大聖”等,通州狼山廣教寺開山祖師)真身,故名。南宋紹興(1131--1162 )間,因避戰亂由泗州高僧等慈奉僧伽像來鎮江,於壽丘山建造僧伽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僧伽塔
  • 初代年代:唐
  • 二代:南宋
  • 三代:明
萬曆(約1595)遷塔於鼎石山上,成為鎮江東大門的重要標誌,此塔按明代風格復建,七級八面,密檐疏層,內為方形,錯間而上,塔壁厚達一米,為磚砌仿木結構樓閣式,高32.5米,承於白石須彌座上。塔身四面辟卷形門,塔周建圍牆,砌山門,立“古僧伽塔”石額。此塔在光緒中葉曾遭火劫,木結構部分燒毀,1983年全面修復。1961年從塔下地宮中發掘“石函”一個,內藏珊瑚、瑪瑙、珍珠和兩座六面七級鎏金小塔等文物。鼎石山雄踞江南,塔又立於山之巔,緊依大運河,南山風景盡收眼底。清汪琬《鼎石山野眺》詩云:“城南依孤棹,極目但蒼蒼。白馬吳門回,青山楚塞長。桃花臨斷岸,蘭若出斜陽。惟羨東流水,潺湲到故鄉。”
僧伽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