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州郡縣,東晉南朝政府按其原籍郡縣地名另設立的州郡縣地方政府。自西晉永嘉(公元307—313)以來,北方士民相繼南渡,大多聚族而居,主要集中於荊、揚、梁諸州。東晉南朝統治者為拉攏南渡士民,在長江南北和梁益通路設定僑州郡縣安置僑人,保持其原來籍貫,另立戶籍,給以優待特權,不受當地政府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僑州郡縣
- 區劃:僑州、僑郡、僑縣
- 相關文獻:《宋書州郡志》
- 相關事件:永嘉南渡
僑州郡一般指本詞條
僑州郡縣,東晉南朝政府按其原籍郡縣地名另設立的州郡縣地方政府。自西晉永嘉(公元307—313)以來,北方士民相繼南渡,大多聚族而居,主要集中於荊、揚、梁諸州。東晉南朝統治者為拉攏南渡士民,在長江南北和梁益通路設定僑州郡縣安置僑人,保持其原來籍貫,另立戶籍,給以優待特權,不受當地政府管轄。
為解決問題,東晉南朝曾多次實行合併郡縣,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許多僑州郡縣被省並。但在省並的過程中,朝廷又往往把一些江南的郡縣,轉移給僑州郡管轄,使得一些僑州郡有了實際轄地。這樣不僅沒有徹底消除僑州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混...
第二節 土斷整理僑州郡縣 第三節 “土斷白籍”:白籍戶的黃籍化 第四節 土斷的意義及其不徹底 第四章 東晉南朝僑州郡縣的地理分布 第一節 僑州郡地理分布表 第二節 僑州郡縣的地理分布格局 第三節 僑州郡縣地理分布格局的...
北方政權也僑置州郡。設立僑州郡以統流人,是當時各國統治者爭奪人口的一種手段,也是籠絡大族首領的一種辦法。隋統一全國後,廢除這種辦法 ,並省郡縣,許多諒烏犁僑郡縣廢罷,但還是有不少名稱保留下來。 僑人名 【征僑】古仙人名。
西晉時已出現土斷概念。晉初司空衛瓘主張恢復漢代鄉舉里選法。戶籍都按住地編定,取消客籍戶,選舉由鄉里評定。這是針對九品中正制的弊病提出的。東晉、南朝的土斷則是針對當時僑人和僑州郡而實行的政策。西晉末,人民大量南流,東晉...
東晉行政區劃襲承自西晉,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大大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
南朝政府對北來的流民起初採取僑立州郡的政策,後來,東晉和南朝政府為了擴大剝削對象,改行土斷政策。所謂土斷,就是撤銷僑州郡縣和僑籍,讓僑戶和土著居民一起在當地著籍,並且同樣負擔國家的賦役。自東晉到陳朝時期,共進行九次土斷...
淝水之戰前後東晉疆域變遷圖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
在南方又有僑州、郡、縣。東晉以後,北方的一些士族及大批流民陸續移居江南,於是政府劃出一些特定的區域安置這些人,但仍用北方的地名稱呼這些新設定的州、郡、縣,它們便是僑州郡縣。晉代封爵有諸侯王國和公國、侯國。王國、公國、...
東晉政府對這部分人採取了僑置郡縣的辦法,即在地廣人稀之外設立僑州、僑郡、僑縣,讓北方人棠中居住,仍沿用北方原籍地名。僑州郡縣的官吏仍由北方人士擔任。僑人不入當地戶籍,與當地土若人所區別,而且享有免除賦役的優待。北方...
所以往往多個國家同時擁有同名異地的州。北魏統一華北後即整合政區。由於州境縮小,郡失去意義而逐漸廢除。 此外,北方諸國會成立僑州郡縣以安置流民,通常會依據流民原籍來定新州郡名。如前燕慕容廆立國於遼東時,他將投奔來的冀州人...
當時因北方戰亂,大批北人舉族南徙長江中下游定居避亂,其聚居區仍沿用北方原籍的州郡縣舊名 ,於是各地出現大量僑州、僑郡、僑縣,造成地方政治制度混亂。後經長達二百年的九次“土斷”,才基本解決這一問題。與此同時,南北兩朝...
在僑州郡縣著籍者,可以減免賦役;加之僑實混雜,戶籍紊亂,難於管理,影響政府賦稅收入,故僑州郡縣設定後不久,即不斷實行土斷。土斷後的僑州郡縣,領有實土,其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此外,還有雙頭州郡、左郡左縣、...
第二節 土斷整理僑州郡縣 第三節 “土斷白籍”:白籍戶的黃籍化 第四節 土斷的意義及其不徹底 第十五章 東晉南朝僑州郡縣的地理分布 第一節 僑州郡地理分布表 第二節 僑州郡縣的地理分布格局 第三節 僑州郡縣地理分布格局...
1992年12月版《青陽縣誌》第一章第一節“建置沿革”述曰:“東晉義熙中,僑置定陵縣,縣域包括今本縣丁橋(古定陵鄉)、竹陽、木鎮等鄉鎮,南陵丫山、河灣鄉及銅陵部分鄉村,面積約600平方公里,屬淮南郡。設定僑州郡縣最初是東晉...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
所以往往多個國家同時擁有同名異地的州。北魏統一華北後即整合政區。由於州境縮小,郡失去意義而逐漸廢除。此外,北方諸國會成立僑州郡縣以安置流民,通常會依據流民原籍來定新州郡名。如前燕慕容廆立國於遼東時,他將投奔來的冀州人設...
而較多見於記載的僑州郡縣和雙頭州郡,則在北魏後期。淮河南北、魏梁交界處,沿襲梁制設定了不少雙頭郡。北朝州、郡、縣各分數等:北魏前期,郡分大、次、中、下四等;太和末年後,州除司州,郡除河南,縣除洛陽外,各分上、中、下三...
西晉永嘉以後﹐中原人民大量流遷﹐東晉設定僑州郡縣﹐以管轄南遷人民﹐另一部分人北遷到東北和西北﹐十六國也有專為流人設定的郡縣。約317年﹐慕容廆以流遷到遼東的冀州人設冀陽郡﹐豫州人設成周郡﹐青州人設營丘郡﹐并州人設唐國郡。...
5.西晉的宗室分封與永嘉二十一州 第四章 中原淪喪南北分:十六國東晉南北朝時期的疆域與政區 1.混亂的十六國疆界 2.東晉南朝的僑州郡縣 3.南北朝州郡的虛濫 4.北魏“六鎮”第五章 “天可汗”的疆土: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的疆域...
屬於本區的行政建制有襄城郡(屬兗州),漢中郡、巴西郡、巴東郡(屬梁州),襄陽郡、南陽國、義陽郡、順陽郡、魏興郡、建平郡(屬荊州)。永嘉之亂,晉室南渡,置僑州郡縣,以安置北方流民,在秦巴地區設有許多僑州郡縣。南北朝對峙時期,...
(二)僑州郡縣設立的兩種主要情形 (三)僑州郡縣的設官施政 第三節 僑州郡縣與僑籍的整理——土斷 (一)土斷整理僑州郡縣 (二)土斷整理僑籍 (三)土斷的不徹底 第四節 僑州郡縣的地理分布 (一)僑州郡地理分布表 ...
當時因北方戰亂,大批北人舉族南徙長江中下游定居避亂,其聚居區仍沿用北方原籍的州郡縣舊名,於是各地出現大量僑州、僑郡、僑縣,造成地方政治制度混亂。後經長達二百年的九次“土斷”,才基本解決這一問題。與此同時,南北兩朝政權...
西晉時已出現土斷概念。晉初司空衛瓘主張恢復漢代鄉舉里選法。戶籍都按住地編定,取消客籍戶,選舉由鄉里評定。這是針對九品中正制的弊病提出的。東晉、南朝的土斷則是針對當時僑人和僑州郡而實行的政策。東晉建立後,政府設立了許多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