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瘟疫條辨》是2019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傷寒瘟疫條辨
- 作者:清·楊璇
- 出版時間:2019年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21408461
《傷寒瘟疫條辨》是2019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傷寒瘟疫條辨》(又名《寒溫條辨》)為溫病理論著作,6卷,楊璿撰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作者深痛醫界對病寒病溫兩者混淆不辨,泥於傷寒方藥治溫熱病,貽患無窮。針對時弊,作者撰寫了92則辨析之論,力辨溫病與傷寒在病因、...
傷寒瘟疫條辨 《傷寒瘟疫條辨》是2020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瘟病與傷寒不同診脈義 瘟病正治諸方 瘟病雜證諸方 又補遺諸方 附治諸瘟方 又附治小兒葡萄疫 又附治每年四時外感內傷經驗良方 跋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陳良佐、楊栗山二人著作中摘錄彙編而成,兼采吳又可、喻嘉言之說,所列方藥精選《傷寒瘟疫條辨》中以升降散為首的治溫諸方,並在升降散條下註明“一名二...
一、《傷寒瘟疫條辨》選 二、《松峰說疫》選 第四章 寒疫 第五章 雜疫 一、大頭瘟 二、爛喉痧 三、霍亂 四、瘧疾 五、痢疾 六、諸雜症 第六章 現代常見瘟疫證治 一、流行性感冒 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三、人禽流感 四、人感染豬鏈球菌病 五、流行性出血熱 六、傷寒(附:副傷寒)七、流行性腦脊髓...
傷寒瘟疫條辨 《傷寒瘟疫條辨》是2019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傷寒瘟疫條辨眉批 《傷寒瘟疫條辨眉批》是清代楊珞原撰、李盛卿批校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六卷,成書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內容簡介 李氏對《傷寒溫疫條辨》中的論說,據其見解與證治心得予以眉批。版本信息 現存清光緒十四年及光緒十五年李氏家塾刻本。
《成都中醫藥大學特色教材·瘟病學新編》首先對瘟疫理論進行概括、歸納,闡述其基本特點,便於學習者了解和把握其內涵、實質。而後介紹傳統瘟疫理論,分濕熱疫、暑熱疫、溫熱疫、寒疫以及雜疫,內容涉及眾多與瘟疫有關的中醫名著,如《溫疫論》、《溫熱經緯。余師愚疫病篇》、《傷寒瘟疫條辨》、《松峰說疫》、《增訂...
桂枝加附桂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瘟疫條辨》。主治太陽傷寒,寸口脈浮而大,浮則為風,大為陰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其證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組成 桂枝、白芍、生薑各三錢,甘草(炙)二錢,附子(生)、肉桂(去粗)各一錢,大棗二枚。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覆取微汗。主治 ...
大清涼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瘟疫條辨》卷四。具有清熱利水,涼血解毒,通瀉三焦之熱之功效。主治溫病表里三焦大熱,胸滿脅痛,耳聾目赤,口鼻出血,唇乾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腫痛,譫語狂亂者。歌訣 大清麥冬梔蠶蟬,歸地蠍木澤瀉蘭;銀車芩連知母膽,五丹甘酒童便全。組成 白僵蠶(酒炒)三錢,全蟬蛻十二...
《傷寒瘟疫條辨》:是方以僵蠶為君,蟬蛻為臣,薑黃為佐,大黃為使,米酒為引,蜂蜜為導,六法俱備,而方乃成。僵蠶味辛苦氣薄,喜燥惡濕,得天地清化之氣,輕浮而昇陽中之陽,故能勝風除濕,清熱解郁,從治膀胱相火,引清氣上朝於口,散逆濁結滯之痰也;蟬蛻氣寒無毒,味鹹且甘,為清虛之品,能祛風而勝...
在家半耕半讀,被聘為塾師。教授之暇,習學醫書,漸成大名。乾隆四十九年(1784),中原地區瘟疫大流行,死者無數。他糾正以往將瘟病當傷寒病的治方,集幾十年臨床經驗,撰成《傷寒瘟疫條辨》一書,共6卷92則,名聲大震,各省刊印,對清代溫病證施治的完善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救世寶書”。
用參宜忌有前利後害之不同 下後間服 緩劑 下後反痞 下後反嘔 奪液無汗 補瀉兼施 藥煩 停藥 虛煩似狂 神虛譫語 奪氣不語 老少異治論 亡投破氣藥論 亡投破劑論 亡投寒涼藥論 大便 小便 下卷 《廣瘟疫論》《外感溫熱論》《濕熱條辨》《疫疹一得》《傷寒瘟疫條辨》《溫病條辨》《溫熱經緯》
瘟疫辨論 瘟疫發源 廣瘟疫論 治疫全書 二分析義 傷寒瘟疫條辨 松峰說疫 疫疹一得 辨疫瑣言 溫證指歸 瘟疫條辨摘要 溫毒病論 醫略十三篇 廣溫熱論 重訂廣溫熱論 雜疫證治 疫證治例 溫熱病類方 時疫溫病氣運徵驗論 疫證集說 作品影響 該作品獲得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作品科學技術類獎。
周氏在《溫證指歸》中指出,軒岐以來無溫疫之書,張長沙為治傷寒之祖,對於溫證略載數條,至劉完素書出而溫證始有所宗,宋以來溫證治法多宗河間雙解法。喻嘉言《尚論篇》亦頗多發明溫病之理,而究非溫證專書。吳又可著《溫疫論》,戴北山復廣其論。而楊栗山著《傷寒瘟疫條辨》,集諸說之大成,包羅萬有...
慶慧,河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著作譯作 校注古籍 《傷寒瘟疫條辨》一部,參與編著作7 部 科研成果 先後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診療技術項目、國家十一五支撐計畫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項,主持河南省中醫藥重點科研項目1項,發表論文36篇,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廳局級成果16項。獲獎情況...
論葉天士《臨證指南》“傷寒門”方 論《臨證指南》“溫熱門”席姓七案 合論顧景文《溫證論治》吳鞠通 《溫病條辨》再論“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 傳心包”十二字 再論胃病有神昏,肺病無神昏之理 論楊栗山《傷寒瘟疫條辨》論章虛谷《外感溫熱》附:《條辨》辨 卷十二・文十二 《續蘇談》“防其說”論...
”可見徐氏主張臨證當辨清疾病的本質,用熱未必遠熱,用寒未必遠寒。徐氏認為,傷寒、溫病各有所長,故兩者在臨床套用上當互為貫通、互相融合。這與清代後期及近代一些醫家開始將傷寒與溫病兩種學說融匯起來的學術嘗試,是相吻合的。如楊栗山《傷寒瘟疫條辨》中指出:“寒證有六經之傳變,溫病亦有六經之傳變,其...
表里雙解。5、方藥:增損雙解散(《傷寒瘟疫條辨》)。僵蠶(酒炒)、滑石、蟬蛻、薑黃、防風、薄荷葉、荊芥穗、當歸、白芍藥、黃連、連翹、梔子、黃芩、桔梗、大黃(酒浸)、芒硝(沖服)、石膏、甘草。臨證運用時,熱象較甚可去當歸;頭痛較甚可加菊花、鉤藤、葛根;嘔吐甚者加竹茹、蘇葉。濕溫用三仁湯。
乾隆時,成為貢生。後來因未能及第,改攻醫學。無子壽終 乾隆六十年(1795年),無子而卒,享年九十歲。個人著作 楊璿對於傷寒、溫病皆有研究。著有《傷寒瘟疫條辨眉批》、《溫病條辨醫方撮要》。有多種刻本傳世。出版圖書 家庭成員 始祖:楊仲友 太高祖:楊思謙 高祖父:楊清 祖父:楊廷陳 父親:楊宓 ...
因錄偏方散見雜級及治蟲各術者,顏曰《若艾》。”版本信息 有《冠悔堂雜錄》本、清侯官楊氏抄本。作者簡介 清楊浚,字玉衡,號栗山,河南夏邑人。幼聰敏,學問淵博,乾隆時貢生,因屢試不第,遂究心用世之書,著《傷寒瘟疫條辨》六卷,傳天下。終年九十餘。見(民國)《河南通志·藝文志》。
瘟疫論、痧脹玉衡、廣瘟疫論、外感溫熱病、疫診一得、溫病條辨、溫熱經緯、隨息居重訂、霍亂論、六因條辨、傷寒瘟疫條辨、時病論 第4冊 診斷類 脈經、瀕湖脈學、診家正眼、脈訣匯辨、四診抉微、三指禪、望診遵經、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第5冊 本草類1 神農本草經、雷公炮炙論、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一章 總論?一、熱病辨治體系發展與演變 ?二、熱病六經辨證體系與衛氣營血(三焦)辨證體系的內在聯繫 ?第2章 熱病經典古方 ?一、張仲景《傷寒論》熱病方 ?二、吳鞠通《溫病條辨》熱病方 ?三、雷少逸《時病論》熱病方 ?四、楊栗山《傷寒瘟疫條辨》熱病方 ?五、俞根初《通俗傷寒論》熱病方 ?六、吳又可《...
一、中醫疫病臨床第一書——《傷寒雜病論》論治寒疫 二、李東垣論治雜疫 三、《瘟疫論》論治濕熱疫 四、《疫疹一得》論治燥熱疫 五、楊栗山《傷寒瘟疫條辨》 六、戴天章《瘟疫明辨》 附錄 疫病論治實例 一、論治 3 年“非典”寒疫病 二、3 年冬末禽流感 三、5 年四川資陽、內江疫病分析 ...
一 中醫疫病臨床第一書——《傷寒卒病論》論治寒疫 二 李東垣論治雜疫 三 《溫疫論》論治濕熱疫 四 《疫疹一得》論治燥熱疫 五 楊栗山《傷寒瘟疫條辨》六 戴天章《瘟疫明辨》附錄一:論治2003年“非典”寒疫病 附錄二:2003年冬末的禽流感 附錄三:2005年四川資陽、內江疫病分析 附錄四:讀者對田合祿醫...
黃芩的主要成份為黃芩苷,《傷寒總病論》中介紹用黃芩煮水喝具有清熱止血的功效。此外黃芩配以山梔、桔梗、當歸、人參等製成的中藥湯劑,對糖尿病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消渴症有一定的療效。藥方一 來源 張仲景。《傷寒論》類別 清熱類 主治 太陽、少陽二經合病下利。陽邪入里導致的痢疾。最新SCI論文 The Four-Herb...
桂枝附子湯去桂加白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助里陽以逐表濕之功效。主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喝,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別名 白朮附子湯(《金匱要略》)、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朮湯(《醫宗金鑒》卷十三)、桂枝附子湯去桂加術湯(《傷寒瘟疫條辨》卷五)、桂枝附子...
於暹春 於暹春,清代醫家字桐崗,號不翁。江蘇江都塘頭村人。於暹春,幼習舉子業,廣泛涉獵,尤工書法,兼通醫學,藏書甚。所著有《醫林集成》八十卷,《靈素難經補註》十二卷,《脈理辨微》四卷及《傷寒瘟疫條辨》二十四卷。惜均未見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