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涼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瘟疫條辨》卷四。具有清熱利水,涼血解毒,通瀉三焦之熱之功效。主治溫病表里三焦大熱,胸滿脅痛,耳聾目赤,口鼻出血,唇乾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腫痛,譫語狂亂者。
基本介紹
- 名稱:大清涼散
- 出處:《傷寒瘟疫條辨》卷四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大清麥冬梔蠶蟬,歸地蠍木澤瀉蘭;銀車芩連知母膽,五丹甘酒童便全。
組成
白僵蠶(酒炒)三錢,全蟬蛻十二個,全蠍(去毒)三個,當歸、生地(酒洗)、金銀花、澤蘭各二錢,澤瀉、木通、車前子(炒研)、黃連(薑汁炒)、黃芩、梔子(炒黑)、五味子、麥冬(去心)、龍膽草(酒炒)、牡丹皮、知母各一錢,甘草(生)五分。
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入蜜三匙,冷米酒半小杯,童便半小杯,和勻冷服。
功用
清熱利水,涼血解毒,通瀉三焦之熱。
主治
溫病表里三焦大熱,胸滿脅痛,耳聾目赤,口鼻出血,唇乾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腫痛,譫語狂亂者。
方義
方中蠶、蟬、蠍息風止痙;歸、地、味、麥、知養陰血而清熱;銀、連、芩、梔、膽草清熱解毒;丹皮涼血散瘀;澤蘭、澤瀉、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水通淋;甘草解毒。
加減化裁
動風不明顯者,去僵蠶、全蠍。
重要文獻摘要
1、《溫證指歸》:“大清涼散:溫病表里三焦大熱,胸滿脅痛,耳聾目赤,口鼻出血,唇乾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腫痛,譫語狂亂者,此方主之⋯⋯?水煎去渣,入蜂蜜三匙,冷米酒半小杯,童便半小杯,和勻冷服:此方通瀉三焦之熱,其用童便者,不及自己小便之佳。《素問》曰輪迴酒,《綱目》曰還元湯。非自己小便,何以謂之輪迴,何以謂之還元乎?夫以己之熱病,用己之小便,入口下咽,直達病所,引火從小水而降甚速也。此古人從治之法。惜愚夫愚婦未曾曉也,甚且嘲而笑之。眼見嘔血人,接自己小便飲一二碗立止,非其明驗乎。”
2、《血證論》:“?《金匱》紫參湯、訶黎勒散主之。此即仲景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之意。大清涼散,藥徹內外,最有力。從高原導水,使不浸漬腸胃,擬用甘桔湯加桑皮、杏仁、枳殼、防己、木通、石膏、雲苓、苡仁、柴胡、薄荷、生薑、白芍治之。”
3、《血證論評釋》:“?暑者,濕熱合氣之謂也。熱蒸則濕動,濕郁則熱遏,濕熱合化,是為暑氣,月令所謂土潤溽暑,此之謂矣。熱甚則心煩口渴、脈數溺赤,濕甚則泄痢腫滿、喘急閉悶,病狀不一、總系熱濕二氣而已。血家陰虛,濕熱之邪尤易感受,宜統以大清涼飲治之。濕甚者再加防己,雖不能盡暑之治法,然本此方以推廣之,可以得變通之妙。”
4、《明清名醫全書大成:唐容川醫學全書》:“?或疑溫疫要方如安宮牛黃丸、羚羊犀角等,皆非《傷寒論》所有,故謂傷寒溫疫各有不同也,不知牛黃難得之物,犀角、羚羊遠物難得,聖方平易,不取珍異,安得以仲景方中無犀、羚、牛黃,遂疑其不賅溫症哉。且安官牛黃丸即黃連阿膠湯意也,羚羊犀角清溫湯即白虎湯意也,雙解散、通聖散即大柴胡湯意也,涼膈散、大清涼散亦只是三承氣湯之意,或多加數味或別出巧思,如紫雪丹等,亦只是竹葉石膏湯、柴胡加芷硝湯增減變化,仍不外乎聖法也。”
5、《楊栗山傳世名方》:“?該書中共載治疫方十一首,楊栗山《傷寒瘟疫條辨》輯錄陳氏賠賑散易名為升降散,又將陳氏大清涼滌疫方去天冬加牡丹皮易名為大清涼散;小清涼滌疫方加黃芩、梔子易名小清涼散;神效靖疫飲第一方加梔子易名清化湯;神效驅疫飲第一方易名神解散;大、小復甦飲仍用原方原名;芳香飲由神效靖疫飲第二方加減而成。另有神效靖疫飲第三方、神效驅疫飲第二、三方未曾選錄。”
6、《近代中醫珍本集》:“?又凡舌腫舌裂,痛瘡等證,均是心脾火毒,瀉心湯治之,大清涼散亦治之。若舌根木強,或舌短縮者,皆是少陰經風邪內動,陰火上騰之候,地黃飲子加羚羊角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