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微旨論》,傷寒著作,2卷。北宋韓袛和撰,刊於元祐元年(1086年)。此書推闡仲景原旨,強調脈證合參,重視靈活變通。書中主要論析傷寒辨脈,汗下溫3種治法,畜血、陰黃、勞復等病候證治。其可下篇以早下為大戒。可汗篇分陰盛陽虛、陽盛陰虛、陰陽俱盛3門而施治。所論辨證用藥理論,亦有創見。此書對後世有一定影響,原書早佚,所見者系明《永樂大典》之輯錄本。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傷寒微旨論》
- 作者:韓袛和
- 成書年代:北宋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傷寒微旨論》,傷寒著作,2卷。北宋韓袛和撰,刊於元祐元年(1086年)。此書推闡仲景原旨,強調脈證合參,重視靈活變通。書中主要論析傷寒辨脈,汗下溫3種治法,畜血、陰黃、勞復等病候證治。其可下篇以早下為大戒。可汗篇分陰盛陽虛、陽盛陰虛、陰陽俱盛3門而施治。所論辨證用藥理論,亦有創見。此書對後世有一定影響,原書早佚,所見者系明《永樂大典》之輯錄本。
《傷寒微旨論》,傷寒著作,2卷。北宋韓袛和撰,刊於元祐元年(1086年)。此書推闡仲景原旨,強調脈證合參,重視靈活變通。書中主要論析傷寒辨脈,汗下溫3種治法...
《傷寒總病論·傷寒微旨論·傷寒明理論(合集)(珍藏版)》內容簡介:《傷寒總病論》卷一載序論並六經諸證。卷二論活、吐、下、溫、灸等法之可與不可。卷三...
六物麻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微旨論》卷上。主治傷寒陰盛陽虛,自汗惡風,兩手脈浮數或緊或緩,寸脈短,力小於關尺脈,發病在立春以後至清明以前者。...
茵陳茯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微旨論》卷下。主治陰黃。病人五六日,脈沉細微,身溫四肢冷,小便不利,煩躁而渴。...
龐安時撰《傷寒總病論》,著重病因發病的闡發,認為溫病雖與六經有關,但不可“一例作傷寒”。韓祗和著《傷寒微旨論》,論傷寒辨脈及汗、下、溫等法,頗多發明。...
迨至溫病學說興起,在傷寒、溫病之間的學說爭論更有發展對外感熱 病的診治,尊...傷寒派相關 編輯 《傷寒微旨論》傷寒著作。二卷。宋·韓祗和約撰於1086年。...
橘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微旨論》卷下。主治芒種以後至立秋以前,陽氣衰,兩手脈沉細無力,或胃隔痛,身體拘急疼痛,手足逆冷。...
小茵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微旨論》卷下。主治陰黃證,脈沉細遲,四肢及遍身冷。...
葛根柴胡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微旨論》卷上。具有發表解肌,宣肺止咳之功效。主治傷寒。兩手脈浮數而緊,若關前脈力小,關後脈力大,惡風不自汗,病在清明...
發表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微旨論》卷上。主治芒種後至立秋前,患自汗出,惡風,兩手脈浮數,或緊或緩,寸脈短及力小於關尺脈者。此為邪氣在表,陰氣有餘...
【來源】《傷寒微旨論》卷下。 【組成】半夏半兩,黃連1兩,厚朴1兩,乾薑2兩,白朮2兩,人參3分。 【主治】傷寒2-3日,兩脈沉數微澀,寸脈不甚浮大,胸腹滿...
茵陳四逆散,出於《傷寒微旨論》卷下,是一種主治陰黃之症的處方藥。...... 茵陳四逆散,出於《傷寒微旨論》卷下,是一種主治陰黃之症的處方藥。...
《傷寒微旨論》卷下 功用 健脾滲濕,利水瀉熱 目錄 1 組成 2 用法用量 3 功用 4 主治 5 方義 6 加減化裁 7 文獻摘要 二...
韓祗和,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1030~1100年間。據《傷寒微旨論》病案記載,韓氏曾於“邢磁二郡”(今河北邢台磁縣),“懷衛二郡”(今河南泌縣、汲縣)及“滏陽”...
茵陳茯苓湯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上選擇瀏覽(共2個義項) 添加義項 ▪《傷寒微旨論》 ▪《醫林繩墨大全》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陽黃 病症名。黃疸之屬濕熱者。見《傷寒微旨論》。《景岳全書·雜證謨》:“陽黃證因濕多成熱,熱則生黃,此即所謂濕熱證也。”由濕熱蘊蒸肝膽,膽熱液泄,...
主治:病人中風,兩手脈浮而緩,或傷寒陰盛,寸脈力小,尺脈力大,惡風不自汗者 出處:《傷寒微旨論》卷上 名稱:香芎湯 組成:芎藭、羌活(去蘆頭)、細辛(去苗、...
茵陳四逆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微旨論》卷下。具有溫里助陽,利濕退黃之功效。主治病毒性肝炎,黃疸之脾腎陽虛,寒濕發黃證。症見身目發黃,黃色晦暗,皮膚冷,...
主治:①《傷寒微旨論》:傷寒八九日後,服汗下藥太過,兩手脈沉細而無力,女子躊足臥多,惡明與人聲,身有粟起,時時發戰,一如瘧證。②《陰證略例》:產後血虛 ...
《傷寒微旨論》茵陳蒿湯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茵陳蒿湯與梔子柏皮湯均主治陽黃,其證均因濕熱內蘊所致。其中茵陳蒿湯以茵陳配梔子、大黃,清熱利濕並重,故用於濕熱俱...
綜合性著作。清·莊肇麟(字木生)輯。刊於清鹹豐四年(1854)。本書彙輯三本宋代醫著,即董汲撰《旅舍備要方》、韓祗和撰《傷寒微旨論》二卷、王貺撰《全生...
茵陳四逆湯(《傷寒微旨論》) 丹梔逍遙散(《內科摘要》) 甘露消毒丹(《續名醫類案》) 茵陳術附湯(《醫學心悟》) 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 清瘟...
另輯《九邊圖論》、《海防圖論》、《司馬法》、《農桑衣食撮要》、《歷代兵制》、《傷寒微旨論》、《全生指迷方》、《救荒活命書》等多種古籍。[1] ...
見《傷寒微旨論》。《景岳全書·雜證謨》:“陽黃證因濕多成熱,熱則生黃,此即所謂濕熱證也。”由濕熱蘊蒸肝膽,膽熱液泄,外滲肌膚,下流膀胱而致一身面目及...
傷寒微旨論(宋)/韓祗和撰傷寒明理續論/(明)陶華撰第4冊:傷寒補亡論/(宋)郭雍撰第5冊:傷寒六經辨證治法/(清)沈明宗編注...
本書彙編宋代醫家四部較有影響的著名醫籍,即韓祗和撰《傷寒微旨論》二卷、王兗撰《博濟方》五卷、董汲撰《旅舍備要方》一卷、王貺撰《全生指迷方》四卷...
傷寒括要 劉元賓 傷寒指微論 錢乙 傷寒類例 胡勉 別次傷寒 沈括 傷寒方 孫兆 傷寒脈訣 孫兆 傷寒微旨論 韓祗和 玉川傷寒論 傷寒論後集 證辨傷寒論 石昌...
《傷寒微旨論》卷下 製備方法 上為末 目錄 1 藥物組成 2 方劑主治 茵陳橘皮湯藥物組成 編輯 橘皮1兩,生薑1兩,茵陳蒿1兩,白朮1分,半夏半兩,茯苓半兩。茵...
即宋王執中撰《針灸資生經》七卷,宋韓祗和撰《傷寒微旨論》二卷,宋龐安時撰《傷寒總病論》六卷、附二卷,宋董汲編《旅舍備要方》,宋王袞編《博濟方》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