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藥是指按照傳統醫學理論指導用於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物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藥
- 類型:經濟術語
傳統藥是指按照傳統醫學理論指導用於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物質。
傳統藥是指按照傳統醫學理論指導用於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物質。發展我國傳統藥的套用歷史源遠流長,沿襲至今,長盛不衰,對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重大作用,至今仍在我國人民的醫療保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國的傳統藥歷史悠久,療效確...
傳統醫藥 傳統醫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一個名錄項。憲法第21條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習近平指出,傳統醫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促進文明互鑒、維護人民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傳統中醫藥文化(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廣東省廣州潘高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 中醫學是中國古代社會形成的人體生命之學和人類健康之學,它不僅是一方一藥、一技一招的簡單積累,而是一種關乎人體生命健康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它以獨特的哲學思維、...
傳統中藥理論 傳統中藥理論指留傳歷史悠久的中藥的配伍
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傳統醫藥 本詞條缺少概述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傳統中醫藥文化(化橘紅中藥文化),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傳統醫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文名 傳統中醫藥文化(化橘紅中藥文化) 非遺級別 省級 非遺類別 傳統醫藥 申報地區 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 ...
傳統中醫藥文化(鶴年堂中醫藥養生文化),北京鶴年堂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 鶴年堂是中國傳統醫藥的傳承者和弘揚者,數百年堅持“生身以養壽為先,養身以卻病為急”的理念,形成了以“調元氣,養太和”為文化內涵的鶴年堂中醫藥養生文化。包括“和者鶴壽”的天年觀,“陰陽之...
傳統醫藥,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傳統醫藥,甘肅省縣(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兩當縣文化館。歷史淵源 張家祖傳中醫前後傳承四代,歷經四代二百多年。傳承保護 第一代傳承人張 (人稱張二先生精通針灸因家譜在文革時被毀,無文字記載);第二代傳承人張正德(1870-1946年)先隨父學醫,字瑞榮,先...
傳統中醫藥文化(宏濟堂中醫藥文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拓展項目。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拓展項目名錄。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傳統中醫藥文化(宏濟堂中醫藥文化)》項目評估合格,山東宏濟堂製藥集團股份有限...
傳統中醫藥文化(采芝林傳統中藥文化),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傳統醫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歷史淵源 采芝林傳統中藥文化是嶺南中醫藥文化的典型代表,“采芝林”創立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廣東南海縣河清堡黎氏同族四人合股,以“興藥濟世”為宗旨,創辦的前店後坊式中藥鋪,經營中藥配劑為主,...
傳統中醫藥文化(敬修堂傳統中藥文化),流傳於廣東省廣州市的傳統醫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沿革 敬修堂最初由浙江慈谿商人錢樹田於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在廣州太平橋創設的,取意“敬業修明、普濟眾生”,並自取商標“園田牌”,以經營自製的回春丹、烏雞丸等為主,後由其家族傳承,至今已有200餘年...
傳統中醫藥文化(萬承志堂中醫藥養生文化),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傳統醫藥,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2016年12月30日,傳統中醫藥文化(萬承志堂中醫藥養生文化)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序號:79。歷史淵源 萬承志堂創立於清光緒1875年,並稱杭城藥業三門市...
中醫傳統製劑方法(昆中藥傳統中藥製劑),雲南省昆明市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背景介紹 2011年5月23日,中醫傳統製劑方法(昆中藥傳統中藥製劑)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Ⅸ-4。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張元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醫傳統製劑方法(昆中藥...
畲族是一個歷史悠久、勤勞勇敢的優秀民族,畲醫畲藥源遠流長,它是中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挖掘、整理、搶救、研發畲族畲藥是弘揚民族醫藥文化的實際舉措和重要環節。傳承狀況 福安畲醫醫術祖輩相傳,子承父術,在實際診治工作中學習實踐經驗,一般沒有形成醫籍,也少有文字記述。傳承人物 鐘隱芳,男,1949年9...
申報名稱:傳統醫藥 申報項目:“過路黃”藥製作工藝 申報編號:Ⅸ-16 申報地區: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侗藥簡述:侗藥絕大部分是來自野生植物,有時也種植一些貴重或稀有的植物藥材,外來藥比較少。侗藥在發展過程中逐漸由單方發展為複方,酒藥、膏藥、丹藥、散藥,藥物與醫療共同得到了發展。侗藥特色:侗藥...
苗醫主要分為湘西(張氏和花垣)苗醫和黔東南苗醫,一般以小夾板固定並外敷以傷藥,著名的傷藥有柏林接骨散藥等。2008年6月7日,貴州省雷山縣申報苗醫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藥學概況 苗醫藥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申報名稱:傳統醫藥 申遺項目:苗醫正骨、蛇傷療法和...
苗醫藥(骨傷蛇傷療法),貴州省雷山縣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同胞的主要聚居地,共有苗族一百七十餘萬人,占全國苗族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苗族素“百草皆藥,人人會醫”之稱。苗族民間流傳有“千年苗醫、萬年苗藥”、“三千苗藥、八百單方”之說,對疾病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