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材料當代建構

傳統材料當代建構

《傳統材料當代建構》是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小東。

基本介紹

  • 書名:傳統材料當代建構
  • 作者:鄭小東
  • ISBN:9787302338154
  • 定價:35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2-21
  • 裝幀:平裝
  • 印次:1-1
  • 印刷日期:2014-2-21
內容簡介,前言,目錄,

內容簡介

傳統材料的當代套用研究,是在建築本體與文化外延之間找到了一個契合點,是從本體論角度對傳統建築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本書從傳統材料的結構屬性、表面屬性和文化屬性三個方面展開分析與討論,通過對大量實際案例的研究,對傳統材料的當代使用策略進行了總結,並從當代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傳統材料的當代建構進行深層次反思,提出應該正視建構學的西方文化背景,適應中國當代的建造現實,辯證地看待材料的真實性觀念,提高材料在建造中的整合度,立足當下,面向未來,構建中國本土的建構文化。 本書可供建築設計及其理論方面的研究人員閱讀,亦可供建築專業師生和相關專業人士參考。

前言

本書是由我的博士論文《建構語境下當代中國建築中傳統材料的使用策略研究》修改而成。論文的選題一方面是我碩士階段研究新鄉土建築的延續,另一方面來自我對建構理論的痴迷。以建構為工具來剖析當代中國建築,以材料為媒介來探索建築傳統現代更新,便是本文的整體構想。
衷心感謝導師王路教授。跟隨王老師從碩士到工作、再到深造讀博,將近十二年的時間,他的言傳身教將使我終生受益。王老師對於建築藝術的深刻理解和執著追求,對我產生深遠的影響。正是跟隨導師參與的多次集群設計,讓我有了直接接觸眾多中國當代知名建築師的機會,通過與他們的交流以及對其建築的親身體驗,我積累了豐厚的一手資料。
感謝單軍老師,他淵博的學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深受學生的敬仰。在論文的選題報告和預答辯階段,單老師對我的論文從結構框架到研究方法的全方位指點,使我獲益匪淺。
感謝王向榮老師、張路峰老師、王麗芳老師、許懋彥老師、宋曄皓老師、盧向東老師、張悅老師對我論文提出的中肯批評和寶貴建議。
特別感謝崔愷、李曉東、劉曉都、李興鋼、張雷、王向榮、張路峰、董豫贛、周愷、陳龍、胡憲、賈蓮娜、陸翔、張一、王振飛、趙揚等建築師接受我的採訪並提供了大量的項目資料,成為論文的有力支撐。他們對建築的精彩演繹和對中國當代建築現狀的深刻認識,使我受益良多。
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張占奎主任、周莉樺女士和趙益鵬先生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給予了大力協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
最後要感謝我的妻子和家人給我的支持與鼓勵。做論文期間女兒鄭好出生,因忙於論文而疏於對她的照料,讓我深感愧疚。看著她一天天長大,我感到無窮的動力和樂趣,這讓我鼓起勇氣,繼續探尋生命的意義。
本書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
鄭小東
2013年12月

目錄


第1章緒論: 為什麼是傳統材料1
1.1什麼是傳統材料1
1.1.1材料1
1.1.2傳統材料1
1.1.3概念辨析3
1.2問題的提出與背景4
1.2.1城市化的超速發展與建築傳統的迷失5
1.2.2技術的進步與傳統材料的困境5
1.2.3實驗建築的終結與當代建築的興起7
1.3傳統材料的研究意義8
1.3.1回歸建築本體9
1.3.2繼承傳統文化10
1.3.3探索現代之路10
1.4材料的觀念與策略12
1.4.1材料的本性12
1.4.2材料的真實性14
1.4.3在實用與觀念之間16
1.5傳統材料的研究拓展16
1.5.1傳統材料與建構文化16
1.5.2材料研究與現象學19
1.5.3傳統材料與地域主義21
本章小結25
第2章傳統材料的建造邏輯與構造理性26
2.1傳統材料的建造邏輯26
2.1.1遵從傳統材料本性地建造26
2.1.2傳統工藝的現代更新31
2.2傳統材料的建構與非建構35
2.2.1傳統材料的建構表達35
2.2.2傳統材料的非建構套用39
2.3傳統材料的戲劇性建構42
2.3.1建築的戲劇性42
2.3.2傳統的戲劇性呈現47
2.3.3傳統材料的戲劇性建造51
2.4傳統材料的數字建構57
2.4.1從數字設計到數字建造57
2.4.2傳統材料的低技參數化61
本章小結66
第3章傳統材料的表面感知與飾面原則67
3.1傳統材料的感官知覺67
3.1.1傳統材料的表面感知67
3.1.2傳統材料的空間體驗73
3.2傳統材料的“飾面”原則78
3.2.1“飾面”理論與層疊建造78
3.2.2傳統材料的飾面功能80
3.3傳統材料的表皮呈現83
3.3.1表皮的織理性砌築83
3.3.2表皮的線性編織89
3.4傳統材料的色彩飾面97
3.4.1色彩與材料的真實性97
3.4.2傳統材料的色彩飾面100
本章小結103
第4章傳統材料的文化屬性與意義象徵104
4.1傳統材料的地點性105
4.1.1場所精神的體現105
4.1.2建築地域性的載體110
4.2傳統材料的時間性115
4.2.1材料的耐久與更新116
4.2.2時間的表現力118
4.3傳統材料的文化性121
4.3.1傳統材料的符號意義121
4.3.2傳統材料的文化象徵123
4.4傳統材料的生態性125
4.4.1可降解、可再生的綠色材料126
4.4.2傳統材料的低技生態128
4.4.3廢棄材料的循環利用131
本章小結132
第5章傳統材料的當代策略133
5.1傳統材料使用的表皮化趨勢133
5.2傳統材料表現的現象學轉向134
5.3傳統材料建造的圖案式編織135
5.4傳統材料性能的工業化新生137
5.5傳統材料觀念的批判與樹立138
第6章傳統材料的建構反思140
6.1建構的移植——傳統材料的回歸動力探索140
6.2建構的精度——傳統材料的當代建造現實143
6.3建構的分離——傳統材料的“真實性”思辨144
6.4建構的整合——傳統材料的建造評價146
6.5建構的意義——傳統與當代的紐帶147
尾聲: 構建中國本土的建構文化149
參考文獻150
附錄案例匯總156
圖片來源163
後記16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