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山水皴法解析》是2020年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軍河。
該書涵蓋了傳統工筆山水畫中畫石常用11種石頭皴法,畫山常用12種皴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山水皴法解析
- 作者:王軍河
- 出版時間:2020年1月
- 出版社:天津楊柳青畫社
- 頁數:46 頁
- ISBN:9787554709177
- 定價:42 元
- 開本:8 開
- 裝幀:平裝
《傳統山水皴法解析》是2020年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軍河。
該書涵蓋了傳統工筆山水畫中畫石常用11種石頭皴法,畫山常用12種皴法。
《傳統山水皴法解析》涵蓋了傳統工筆山水畫中畫石常用皴法:折帶皴、短披麻皴、長披麻皴、小斧劈皴、大斧劈皴、荷葉皴、解索皴、雨點皴、雲頭皴、豆瓣皴、馬牙皴等11種石頭皴法;畫山常用:短披麻皴、長披麻皴、小斧劈皴、大斧劈皴、馬牙皴、鬼皮皴、解索皴、雲頭皴、米點皴、雨點皴、折帶皴、荷葉皴等12種...
內容介紹 《中國畫山水皴法解析》對中國山水畫傳統皴法,作了詳細分析介紹。通過大量翔實資料把大自然山石的天然紋理結構,對照宋元以來名家名作的十四種山石皴法及七種不同表現手法。作了深入的比較研究。從中發現了中國畫山水皴法與大自然景色之間的天工鬼斧美妙吻合,充分說明藝術來自生活,生活是藝術之根本源泉。
山水畫皴法之一,亦稱“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創始,如元·湯垕《畫鑒》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種:一種水墨礬頭,疏林野樹,平遠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狀如麻披散而錯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董源在《瀟湘圖》中運用披麻皴來表現南方秀潤多姿的山水風景。簡介 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
山水畫基本技法 一、山水畫的分類 1. 水墨 2. 設色 3. 沒骨 4. 潑墨、潑彩 5. 界畫 二、樹法 1. 枝幹 2. 樹葉 3. 取勢與取捨 4. 周圍環境與四時變化 5. 遠樹與近樹的關係 三、山石法 1. 山石構成 2. 石分三面 3. 山石皴法 四、雲水法 1. 雲 2. 水面 3. 流泉與瀑布 五、點苔法 六、...
《山水畫皴法十要》是1989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俞子才、周陽高。簡介 本書例舉了宋元時期的十幅名作,它們是中國山水畫優秀傳統的代表作,又分別代表著十種不同的技法,作者把它們歸納為披麻皴類和斧劈皴類。這十種皴法也構成了中國山水畫演進的歷史,書中分別引用了大量細部,配以文字說明,條分縷析...
《山水技法解析》是2008年9月1日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繆宏波。內容簡介 中國畫源遠流長,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中國山水畫題材包羅萬象,內容豐富,大至海闊天空,千山萬樹,小至一草一石,一亭一閣,幾乎無所不容,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觀念的改變及繪畫工具材料的改進,出現了繁多的流派風格。山水畫...
山水畫基本技法 一、山水畫的分類 1.水墨 2.設色 3.沒骨 4.潑墨、潑彩 5.界畫 二、樹法 1.枝幹 2.樹葉 3.取勢與取捨 4.周圍環境與四時變化 5.遠樹與近樹的關係 三、山石法 1.山石構成 2.石分三面 3.山石皴法 四、雲水法 1.雲 2.水面 3.流泉與瀑布 五、點苔法 六、點景 七、...
二、主要皴法解析 (一)披麻皴 (二)斧劈皴 (三)米點皴 (四)豆瓣皴 (五)解索皴 (六)荷葉皴 (七)亂麻皴 (八)捲雲皴 (雲頭皴)(九)拖泥帶水皴 (十)折帶皴 (十一)亂柴皴 (十二)刮鐵皴 三、山水畫皴法的發展 四、幾種主要傳統皴法臨摹 (一)荷葉皴與披麻皴臨摹 (二)斧劈...
中國山水畫皴法與地質構造 《中國山水畫皴法與地質構造》是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景友
逆鋒散筆皴法 筆根皴法 筆腹皴法 散鋒全筆皴法 染山法 染點山川法 六 樹法 枯樹畫法 夾葉樹法 點葉雜樹法 色墨相破雜樹法 松樹畫法 柳樹畫法 潑墨點染叢樹法 染樹法 七 水法 江河湖海 岩腳溪澗 泉水瀑布 八 傅抱石作品臨習 《山水》(扇面)臨析 《千山競秀》臨析 《巴山夜雨》臨析 《苦瓜煉丹台...
《高等院校美術專業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山水畫技法》共分臨摹、寫生、創作、青綠山水四部分,每部分都以圖文結合的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山水畫的基本技法。臨摹部分講述樹法、皴法、山石法、雲水法、點景法、筆墨法、用水法;寫生部分講述山水畫特殊的觀察方法和寫生方式;創作部分講述傳統山水畫家和...
例舉清代山水畫三大家——石濤、龔賢、王原祁的山水范圖,分別對石濤的《細雨虬松圖》《冬廬聽泉圖》,龔賢的《課徒稿》《溪山無盡圖》,王原祁的《山莊平遠圖》《竹溪松嶺圖》進行畫法步驟解析、臨摹他們的山石皴法,雲水烘染,樹木中的松樹、枯樹、夾葉樹、點葉樹等的畫法要點,引導初學者從中領會傳統山水畫技法...
第五章 模件下山水畫中的建築形態 一、模件化理論 (一)以模件化體系秩序建構的必要性 (二)內部單元中的隱含關聯繫統的構建模件體系 (三)模件體系在建築中的套用 (四)模式化特點對模件體系的影響 二、山水畫程式化 (一)中國山水畫的皴法和結構程式 (二)形態造型的程式化研究 三、建築形態的模件...
內容簡介 例舉宋代山水畫三大家——郭熙、范寬、李唐的山水范圖,以郭熙的《早春圖》《樹色平遠圖》《山莊高逸圖》,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寒林雪景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江山小景圖》進行畫法步驟解析、臨摹他們的山石皴法,雲水烘染,樹木等的畫法要點,引導初學者從中領會傳統山水畫技法。
6胸中山水 : 茶道大家的山水觀 7日本「畫聖」雪舟與中國山水之緣 8山水畫的流亡:傳世山水從北京到台北 9中國山水皴法表現?10書以字,誦於口:詩詞中的「山水」11立體的「山水畫」:移天縮地,盆中美學 12中國式盆景:赴日之後,再無山水 13山水與園林:直接追求及畫意呈現 14點染山水:「寫意為魂」的造園傳統 1...
陳玉圃擅長山水畫和花鳥畫,少時師從著名畫家黑伯龍、陳維信先生。1980年考入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師從黃獨峰教授。曾先後任教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師範大學等,從事美術教育及美術創作數十年。出版有個人畫集多部,並著有《國畫寫意君子》《從傳統走來——陳玉圃解析唐寅》《南田畫跋解讀》《...
畫風明顯受到范寬、李唐、馬遠、夏圭之影響,多在山法、石法、樹法的突破,多在丘壑的變化、皴法的豐富上全力以赴,將傳統山水的筆墨丘壑之美的整合,臻至到一種令人驚絕的效果。如果說,對“山法”、“樹法”、“皴法”的求新出異,是宋玉增長期鑽研中國畫筆墨取得的成果,那么,對“雲法”的專注和用心,應該...
摘自李一《中國山水精神·當代中國山水畫家(學術點評)》許俊對古典山水的樹石、皴法及布局結構有深入的研究,其作品中的溪流、雲影、山石、樹葉等,既傳承著山水畫的古典圖式,又顯露出現代意味的裝飾感。筆、色相映,彩、墨共顯,在層層積染中又融入了筆情墨韻,因而是饒有“士氣”的青綠山水。雅集、攜麗、...
《現當代青綠山水畫審美研究》出版著作 《中國畫技法大全---皴法析覽》《中國畫技法大全---皴法解析》遼寧美術出版社 發表文章 寫生感悟---《山明水淨》---王健峰 作為學習傳統中國畫的研究生,我認為領悟並掌握課堂知識的最好途徑就是寫生,所謂“師法自然”即是如此。今年我跟隨天津美術學院山水工作室師生一行...
《巨然萬壑松風圖》是中國歷代繪畫經典高清仿真解析範本之一。《萬壑松風圖》是山水畫發展演變的標誌。歷史傳承 《萬壑松風圖》為故宮舊藏,現藏於上海博物館。重要展覽 2014年12月26日—2015年3月,南博特展館舉辦“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萬壑松風圖》是其中展品之一。作者簡介 巨然:生卒年...
只有思想,才能有自家風貌,目以方寸而視千里,胸有自然,筆墨才能遊刃有餘,心有萬卷書,才能悟道哲理,邱漢橋的作品不僅有自家風貌,而且還開創了自己的錘頭皴法和水潤墨漲法,形成了中國山水畫北勢南氣的新格局。媒體採訪 武漢晚報:藝術家趕時髦 會被歷史洗掉 到這個周末,著名畫家邱漢橋的40年藝術展“北勢南...
2002年06月 為《中國畫考級.應試指導.山水》等書繪示範稿四十幅(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年10月 作品入選《當代中國畫傑出人才作品集》(山東美術出版社)著作出版:1989年06月 出版《山水畫皴法十要》1990年04月 出版《周陽高詩畫冊》2002年12月 出版《經典山水畫法》2005年06月 出版《中國畫技法...
中國山水畫從北宋時期處於成熟期,其代表就是皴法的出現。從北宋到南宋又有一次發展,從劉李馬夏到元代又有變了,這一變中有許多東西就是借鑑前人的還提出:借古開今。到了明代就是吳門派又延續了元四家,最後到董其昌就是集大成的有了新的思考,這一思考,最重要的就是拿畫與大自然做比較,畫中丘壑之美畫...
寺後數峰俯仰蒼靄中空翠如滴。其皴法純用斧劈而無劍拔弩張之勢所以為工。唐子畏云:米家法要知積墨破墨方得真境。蓋積墨使之厚破墨使之清耳。米顛山水何嘗一片模糊哉。臨古人畫須先對之詳審細玩使溪徑及用筆、用墨、用意皆存於胸中則自然奔赴腕下。下筆可不必再觀觀亦不能得其神意之妙矣。
山水畫不是簡單的描摹自然的風光,而是畫家的精神的訴求與流露,是畫家人生態度的表達,是畫家人生追求的體現。《富春山居圖》畫的是一個漫長的江水,在一千年的歷史裡,流過淺灘、激流、高峰。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覺,到後面一段,出現了秋天的景,樹葉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華落盡的感覺。富春山居不...
《水墨山石畫法》是2007年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東林。本書中對傳統中國山水畫技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圖文並茂,對各種國畫皴法、樹的畫法、山石的畫法都進行了分步驟講解。內容提要 中國畫技法叢書《水墨山石畫法》由當代著名畫家張東林繪畫並編寫,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社出版。書中收錄了多幅張...
在傳統技法基礎上,推陳出新,獨樹一幟,對解放後的山水畫,起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其人物畫,線條勁健,深得傳神之妙。傅抱石在藝術上崇尚革新,在日本期間研究日本繪畫,在繼承傳統的同時,融會日本畫技法,受蜀中山水氣象磅礴的啟發,進行藝術變革,以皮紙破筆繪山水,創獨特皴法—抱石皴。他的人物畫受顧愷之,陳老蓮的影響...
如果說盤道彎彎,層巒盡染是詩人對登山起步景色的幾筆渲染的話,接著詩人採用散點透視的視角,移步換景,從不同層次以不同的“皴法”向讀者描繪了沿途山水的奇險幽秘。登泰山至中途,過中天門,曲折的盤路便為天梯般的石階代替了。仰望兩側,懸崖千仞,“飛流灑絕,水急松聲哀”,“北眺 嶂奇,傾崖向東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