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研究

傳播學研究

《傳播學研究》是2015年5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毓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播學研究
  • 作者:張毓強
  •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5月
  • ISBN:978756571304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集粹了《現代傳播》自2009年至2013年發表的24篇傳播學論文佳作。這些論文涵蓋了傳播理論、傳播史、傳播實務的前沿、經典話題。

作者簡介

張毓強,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博士,《現代傳播》編輯。先後畢業於聊城大學、中國新聞學院、中國傳媒大學,2006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出版著作《美國公共外交研究》,譯著《西方傳媒與戰爭》、《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權利》,編著《怎樣做新聞翻譯》、《街頭政治與顏色革命》等。在《國際新聞界》、《中國記者》、《現代傳播》等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和參與多項課題研究。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傳播、公共傳播、公共外交。 《現代傳播》雜誌主編,教授、長江學者、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電視傳播、影視文化與理淪研究與電視策劃,主要著作有《電視美的探尋》《中國電視觀念淪》《影視文化論稿》等,主要策劃作品有《再說長江》等。

圖書目錄

總序
數字媒體時代的平台建構與競爭[1]
一、豐裕的競爭就是平台的競爭
二、平台競爭的關鍵
三、廣電與電信競爭現狀:複製性競爭
四、兩大系統角力的競爭領域與競爭態勢
五、政策層面的抉擇——融合與博弈
結語
信息低保:構建信息公平社會的基本保障[1]
一、實施信息低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實施和保障信息低保的要素
三、實施和保障信息低保的主要措施
綠壩事件:信息如何成為權力政治?[1]
一、交鋒:“綠壩”事件的五大焦點
二、癥結:從公權力的越界到私權利的激烈表達
結語:網際網路中公權力與私權利何以平衡
重現烏托邦:中國傳播研究的想像力[1]
一、危機與轉型的時代
二、回歸歷史與社會
三、探尋主體與價值
四、重現烏托邦
鄉村媒介、媒介鄉村和社會發展[1]
一、鄉村媒介
二、媒介鄉村
三、發展
四、農民對媒介和媒介技術的使用
2009年國內重大事件的傳播渠道與效果分析[1]
一、前言
二、研究方法
三、新疆烏魯木齊“7·5”事件的傳播狀況
四、國慶60周年慶典的傳播狀況
五、甲型H1N1流感的傳播狀況
六、結論分析
辯證心理學視域下的官員部落格[1]
一、依據辯證心理學的觀點,官博存在的基礎是官員個體與網民個體之間的對話或交流
二、依據辯證心理學觀點,須在一定的社會背景和相互關係中去考察官博的現狀
三、依據辯證心理學觀點,官博的生命力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延伸的
2010年中國慢運動傳播研究報告[1]
一、慢運動概念及其解讀
二、推廣新知是媒體與生俱來的責任
三、慢運動目前在我國傳播狀況分析
四、對慢運動傳播的幾點建議
結語
電視學理論體系建構路徑、方法與模式[1]
一、電視理論體系建構路徑
二、電視理論體系建構方法
三、電視理論體系建構模式
四、電視理論體系建構的反思
關於中國傳播學問題的本體性反思[1]
一、歷史的邏輯
二、問題的困境
瞬間效果:傳播效果研究的新課題[1]
一、傳播效果研究的困境與認知神經科學的引入
二、瞬間效果:傳播效果研究的範式創新
三、瞬間效果研究的框架與進路
跨學科視野中的中國跨文化傳播[1]研究:進程與問題[2]
一、20世紀80年代早期:跨文化傳播研究在中國興起
二、作為一個交叉領域的跨文化傳播研究:基於中文期刊的量化分析
三、跨文化傳播的學科化建議
傳播研究本土化路徑的迷失[1]
一、中國傳播研究本土化與“西方理論,中國經驗”二元框架的興起
二、“西方理論,中國經驗”研究路徑的形成
三、“西方理論,中國經驗”研究路徑的迷失
溝通與和諧:漢語全球傳播的渠道與策略研究[1]
一、漢語學習渠道分析
二、中國媒介接觸情況
三、中國文化認同情況
四、漢語全球傳播策略
積極探索中國公共外交新思路[1]
一、公共外交之所以受到廣泛重視,是因為它是一種注重效果的新型外交方式,有其明顯的特點
二、研究公共外交的規律特點,認清我們面臨的形勢任務,對我國有效開展公共外交至關重要
三、國際輿論環境依然惡劣,糾偏正名的任務仍很艱巨
四、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探索中國公共外交新思路
傳播研究本土化的兩個維度[1]
一、本土化焦慮的產生
二、本土化問題的提出方式
三、本土化的標準問題
四、本土化話語的維度:理論和套用
五、本土化話語的維度:特殊與普遍
六、一種本土化還是多種本土化?
網際網路與大眾政治的勃興[1]
一、大眾政治在網路輿論中呈現
二、大眾政治勃興的雙重邏輯
三、大眾政治對權力關係的重構
四、對大眾政治走向的辯證思考
美國電視競爭格局及其策略借鑑[1]
一、美國三大電視網傳播現狀及競爭格局
二、美國有線電視台傳播現狀及競爭格局
三、地方電視傳播現狀與競爭格局
四、美國電視傳播策略及其對中國電視的借鑑
“爆吧”集體行動中公民參與表達的實現及其規制[1]
一、“69聖戰”等幾起主要的爆吧事件概述
二、“69聖戰”爆吧事件中公民參與表達的原因、高潮和存在問題
三、爆吧集體行動中的公民參與表達及其規制對策
可見與不可見[1]
一、可見的呈現:媒介成為性別議題呈現的主要場域
二、可見的推動:媒介成為為女性賦權的利器
三、不可見的製造:消費文化與傳統性別文化結盟
四、不可見的緣由:理論研究與媒介現實錯位
資本與國家:網際網路的政治經濟學[1]
國家動員
作為社會關係的資本,以及積累運動
結語
世界信息與傳播新秩序的教訓[1]
新秩序的歷史教訓
媒介研究和辯論中的帝國主義概念
新秩序和批判學派
表達自由制度中的政府、司法和大眾傳播[1]
一、政府是自由的敵人和朋友
二、獨立的司法是自由的守護神
三、大眾傳媒是自由的享有者和實踐者
結語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