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向加積

側向加積

側向加積,簡稱側積,是指沉積物堆積於一個斜坡地貌上,而整個加積過程中並不發生改變這一斜坡的地形特徵,只引起沉積物沿坡向下進行側向移動或堆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側向加積
  • 外文名:Lateral Accretion
  • 簡稱:側積
  • 學科:沉積學
  • 表現:凹岸侵蝕,凸岸加積
  • 測井回響:鋸齒狀鐘型
定義,表現,測井回響,側向加積與地層形成,側向加積與岩石地層單位穿時“普遍性”原理,

定義

廣義的側向加積是指沉積物堆積於一個斜坡地貌上,而整個加積過程中並不發生改變這一斜坡的地形特徵,只引起沉積物沿坡向下進行側向移動或堆積。狹義是指發生在河道內部,由於河道的彎曲使水流形成側向運動並造成沉積物重新分布的過程,它是形成曲流點沙壩(也稱邊灘)的主要成因機理。

表現

沉積物的搬運方式以混合負載為主,沉積物粒度可粗可細,其關鍵是在河道的彎曲部位,表現出凹岸侵蝕,凸岸加積。沉積物的特點是形成典型的、向上變細的漸變正韻律結構特徵,在整個層序中粗粒部分所占的比率在50~70%之間,沉積構造以低角度下切型板狀交錯層理為主。

測井回響

測井曲線上表現為鐘型或鋸齒狀鐘型,代表層序為砂質曲流河的點砂壩沉積,其孔、滲的對應關係一般很好,而其層內非均質特點屬強烈的正韻律非均質,這種儲層在進行油氣田開發時,是最容易造成水竄的流動單元。其砂體在空間上的疊置形式為典型的單向或雙向階梯式(右圖),即可出現單邊或多邊式,反映出河道的側向遷移、分叉與合併較為頻繁。
側向加積

側向加積與地層形成

側向加積作用形成的地層具有如下特徵:
側向加積
1、原始沉積的地層序列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並非總是水平和上新下老;
2、岩性界面通常與時間界面不一致或斜交;
3、岩石地層單位穿時“普通性”原理的沉積學基礎是側向加積作用;
4、由側向加積作用形成的地層,其特徵和時間屬性在地層的不同延伸方向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在平行加積方向上,具有相同特徵的地層和地層界面表現出最大的穿時性;
在垂直加積方向上,具有相同特徵的地層和地層界面表現出最小的穿時性。
6、地層的相變規律通常服從瓦爾特相律。

側向加積與岩石地層單位穿時“普遍性”原理

穿時(diachronism)是由英國地質學家wright (1926)介紹英國蘭開郡內的磨拉石粗砂岩在其分布範圍內其地質時代隨地區變化而提出來的。這一概念在現代地層學中是指在連續的海侵或海退過程中,一個岩石地層體及其界線與地質時間界面斜交的現象。
穿時普遍性原理是shaw(1964)首先提出的,他把陸表海的沉積物分為兩種沉積環境的產物。一種是直接來源於海水本身原地生成的沉積物; 一種是來源於海水範圍之外的陸源異地生成的沉積的。
在陸表海沉積二元論的指導下,根據陸表海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徵以及總機械能量的分析得出兩條基本的結論,即穿時普通性原理。
側向加積
第一條:原地生成岩序列中的岩層,雖然其側向延伸趨向同時,但和鹽度完全均一的海盆中連續生成的沉積物不一樣。因為在陸表海里,不同類型的原地生成岩,之所以能夠在空間上連續地延伸,其唯一的途徑只能是通過海水進退造成的環境遷移運動造成。因此,連續分布的、正常延伸的原地生成岩必然是穿時的。
第二條:異地生成的(或外來的)沉積物在陸表海的不同部位趨向漸變。穩定但特徵不同的異地生成岩,之所以被此能夠以正常順序連續出現,其唯一途徑只能是通過體現該持征的總機械能的側向遷移而形成。
如果能量的遷移是在緩慢的過程中完成的,則形成的異地岩石單位側向可以追溯,就是穿時的。
如果能量的遷移突然,這時,在過渡區內就不復存在這種岩石,則岩石單位不能追溯。於是,所有非火山形成的、異地生成的和側向連續的陸表海沉積的岩石單位,以及在無間斷的連續剖面中位於其上或其下的相鄰異地生成岩岩石單位,都必然是穿時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