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流河沉積

曲流河沉積

曲流河沉積(meandering river deposit)又稱蛇曲河沉積、高彎度河沉積,是指彎度指數2~13,坡降小,河床穩定,凸岸壩發育,濱河床沙壩不發育,寬深比較小(<10)的河流的沉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曲流河沉積
  • 外文名:meandering river deposit
  • 涉及學科:第四紀與地貌學,古地理學
  • 別稱:蛇曲河沉積
  • 類型:河道、牛軛湖、天然堤等
  • 沉積模式:以陸源碎屑岩為主
環境類型,河道,牛軛湖,天然堤,河漫灘,決口扇,垂向沉積層序,沉積模式,

環境類型

曲流河的主要亞環境類型(即微地貌單元)有河道(包括河床滯留和邊灘—Point bar)、牛軛湖(Oxbow lake)、天然堤(Natural levee)、決口扇(Crevasse splay)、河漫灘等類型。

河道

(1)河床滯留沉積
又稱河道滯留沉積,它由粗礫岩和底部河床滯留礫岩組成,是在河流流量最高時短距離搬運的產物。在正常流動情況下,由於流水沖刷與分選作用,細粒物質不斷被帶走,礫石則滯留在河床底部。這類沉積常位於河流沉積剖面的底部,其特徵明顯,向上顆粒逐漸變細過渡為邊灘沉積。
(2)邊灘
邊灘沉積又稱點砂壩沉積,是蛇曲河流最主要的地貌單元,也是河床側向遷移作用的必然產物。河水在河道中呈螺旋狀前進,並不斷對外岸(或凹岸)進行沖刷作用,又由於橫向環流將河流中的搬運物帶到內岸(或凸岸)沉積下來,這就形成了以側向加積為主的沉積特徵。開始僅僅形成淺灘(Riffles),隨著河流的不斷側向遷移,淺灘也不斷增長,並在河流內彎部分形成寬闊的邊灘。凹岸水深,則流速大,凸岸則水淺,流速小。底流在側向運動中強度逐漸減弱,因而引起了碎屑的沉積分異作用,使其沉積物具有明顯的特點。在邊灘下部比較靠近河心的部位,沉積較粗的顆粒(以砂粒為主);上部離河心較遠,沉積較細物質。
邊灘的大小和形態是隨著河流的大小和彎曲度而變化,在較小的河流中,邊灘較為簡單,位於河曲的凸岸一側,並平緩地向河道傾斜。在大的河流中,相對較為複雜,主要是在洪水期,當部分河流經過點砂壩表面時,便形成流槽和流槽砂壩,每一個流槽砂壩代表河道在一次洪水期中遷移的結果。
邊灘的厚度近似於河床的深度,其寬度則決定河流的大小與彎曲度,河道寬、彎曲度大,邊灘發育就寬闊,反之亦然。

牛軛湖

牛軛湖沉積屬廢棄河道沉積,主要是洪水期帶來的細粒物質,如粉砂和泥質等。蛇曲河道在發育過程中,由於截直作用或沖裂作用,可以使某一段河道或整個河道廢棄,從而形成牛軛湖沉積或廢棄河道沉積。
曲流河沉積
牛軛湖的形成與河流截直作用相關聯,而河道的廢棄除了與截直作用有關外,還有沖裂作用:截直又可分為串溝截直與頸項截直。
(1)串溝截直
河道逐漸占據邊灘上的老窪地(淺槽)而壓縮短期流程的現象稱為串溝截直。在逐漸廢棄的河道中的水流量逐漸減少,沉積了較厚的粉、細砂,這就構成了這種砂多泥少的層序結構特徵。
(2)頸部截直
在曲流環最狹窄的頸部突然截斷,形成新的河道後,
被截斷的曲流環的出口和入口很快地被砂淤塞,水流量也很快減為零。隨後便堆積了粉砂、粘土等細粒懸浮沉積物。因此,不同的截直作用所造成的沉積序列不同。
(3)沖裂作用
在彎曲度較大的曲流河中,由於曲流河道反覆不斷地被截斷、廢棄,並堆積了細粒物質。這些堵塞物一般難以被侵蝕掉,而是愈積愈多,到一定階段,它們便將曲流帶封閉起來。這時整個曲流帶由於垂向加積而高出泛濫平原的通常高度,當洪水時期,天然堤一次大的決口就可以使河流發生沖裂作用。

天然堤

天然堤沉積也是曲流河的主要特徵之一,它分布於蛇曲河道兩岸。天然堤是由於洪水期河水漫越河岸,當河水流速降低時,攜帶的大量懸浮物質在岸邊很快沉積下來所形成。其沉積物質比邊灘細,隨著遠離河道,其粒度相應減小。
天然堤在平面上的形態隨河道彎曲呈條帶狀彎曲體,是一種楔形脊狀沉積物。在橫剖面上為不對稱的三角形,向河道一側較陡,向泛濫平原一側平緩。並逐漸向後過渡。天然堤的頂面代表了最大洪水期所達到的水位高度。其岩石的粒度比邊灘要細,但比運離河道的洪泛平原或泛濫平原沉積要粗,垂向上緊靠邊灘沉積之上,沉積構造發育,可見各種小型沙紋層理、不規則的水平紋層、乾裂和植物根等。

河漫灘

河漫灘也叫泛濫平原(Overbank,Floodplain)是曲流河系中面積分布最廣的部分。在現代地貌學中,泛濫平原與沖積平原(Alluvial plain)可謂同意詞,但在沉積學中,沖積平原多是指從沖積扇上或辮狀河周圍的平原。因此,河漫灘是在洪水泛濫期間,河水溢出到曲流河兩岸平原中最低洼部分,故又稱河漫灘為泛濫盆地。這裡的沉積物主要是洪水帶來的懸浮載荷,沉積的岩石有泥岩、粉砂岩以及薄層泥質灰岩,是典型的漫積產物。在氣候乾燥地區,可見泥裂構造和鈣質及鐵質結核。在潮濕條件下,植物生長茂盛。進一步可發展成沼澤,形成大量有機物質堆積,甚至出現泥炭層或煤層沉積。
曲流河沉積
在剖面上,它位於沖積相旋迴的上部,河流的彎度愈大,剖面上代表洪泛平原的細屑沉積愈厚。另外,在泛濫平原中常可形成洪泛(泛濫)盆地或叫河漫湖,它是洪泛平原中的最低部分。其地形平坦,排水性差,因而起著沉積盆地的作用。在洪水期,越岸的水流經過天然提和決口扇沉積了較粗的物質之後,懸浮的細粒物質主要在洪泛盆地中沉積下來。但其沉積速度較慢,一次洪水期的沉積厚度約1~2cm。

決口扇

在高水位時,過量的洪水衝決天然堤,並在堤岸靠平原方向的斜坡上形成樹枝狀水系的扇狀堆積物,稱之為決口扇。
決口扇沉積是一種舌狀體的砂體,剖面上呈透鏡體狀。厚度一般不大,從十幾厘米到幾米,粒度常常都比與之相連的堤岸沉積要粗。

垂向沉積層序

曲流河各微相在剖面上的出現順序,自下而上可分為四個沉積單元:
曲流河沉積
①河道底部的滯留沉積;
②邊灘沉積,ε-型板狀交錯層理;
③邊灘頂部或叫壩頂,發育有良好的爬升波痕紋理或小型槽狀交錯層理;
④垂向加積或漫積,具體為天然堤和泛濫平原沉積。主要由斷續波狀(小型流水沙紋)交錯層理粉砂岩和水平紋理粉砂質泥岩及塊狀泥岩組成。

沉積模式

20世紀60年代,Allen(1963)提出的曲流河的沉積模式,至今仍被看作是曲流河的經典沉積模式,其特點可如下:
曲流河沉積
①以陸源碎屑岩為主。從下到上依次為礫岩、砂岩和泥岩。岩性變化頻繁,極不穩定,上部偶見泥質灰岩薄層。
②沉積構造向上變小,交錯層理類型由大型變到小型,向上逐漸出現波狀和爬升波狀層理,中間夾有水平層理,並可發育泥裂、雨痕等。
③常見植物印痕和植物根,可能有泥炭和煤,也見少量淡水軟體動物,如腹足類和雙殼類等。以上沉積模式反映曲流河巨觀標誌組合。在微觀上,這些岩層特別是砂岩,在粒度分布、它生和自生礦物成分及其組合特點等方面都比較明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