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河鋪鄉

停河鋪鄉位於黎城縣盆地中心,是一個小鄉鎮,東西長10公里,南北寬4.5公里,總面積32.6平方公里,轄16個行 政村,有8000多口人,耕地面積20000畝,其中水澆地1600畝,地平水淺,交通便利,且有靠近縣城的區位優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停河鋪鄉
  • 別名:停河鋪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黎城縣
  • 車牌代碼:晉D
人口數據,地理位置,環境資源,交通狀況,基礎設施,經濟基礎,農業生產,文化底蘊,行政區劃,政府,相關信息,簡介,三隊,五制度,社會狀況,教育,交通,衛生醫療,文化體育,名勝古蹟,

人口數據

停河鋪鄉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8158

4334

3824
家庭戶戶數
2318
家庭戶總人口(總)
7978
家庭戶男
4186
家庭戶女
3792
0-14歲(總)
1990
0-14歲男
1056
0-14歲女
934
15-64歲(總)
5654
15-64歲男
3023
15-64歲女
2631
65歲及以上(總)
514
65歲及以上男
255
65歲及以上女
25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7092

地理位置

停河鋪鄉區位優勢明顯。東臨河北涉縣,南接平順、潞城,西連襄垣、武鄉,北界晉中左權,與河南林州為鄰。地處晉、冀、豫三省交匯,信息靈通、市場廣闊、物流匯集、流傳迅速,開發潛力巨大。

環境資源

停河鋪鄉地處黎城盆地東北部邊緣,地勢大致是北和南兩頭高中間低,海拔在800米—1200米之間。北部和南部邊界地帶為中低山,其餘為較平坦的盆地丘陵區,有許多深溝大壑。氣候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一般情況是春季多風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澇,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1℃左右,極端氣溫最高39℃,最低為-19℃,全年無霜期約180天,年平均降雨量約550毫米,雨量多集中在6、7、8月,降雨量約占全年降雨的70%。主導風為東北風和西北風。

交通狀況

停河鋪鄉交通便利。309國道、長邯鐵路和長邯高速公路穿鄉而過,207國道、309國道連線線橫貫境內,成為出入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3小時可到河北邯鄲,2小時可到晉中左權,距長治飛機場40公里,到北京1.5小時,到上海2小時,到廣州2.5小時。

基礎設施

停河鋪鄉基礎設施完善。通訊發達,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程控電話突破1000部,建移動通信基站2座,網路覆蓋全鄉,開通了國際網際網路、無線電話等通信業務,投資者在停河鋪境內可與全球各地迅速進行聯繫。電力充沛,緊鄰黎城110千伏變電站,總裝機容量2×31500KVA,村村完成了農網改造工程,電力供應充足。村村通水泥路環鄉相通,80%的村實現了巷巷通水泥路。完成了農村飲水解困工程,15個村通了自來水,建成了嶺底村集雨場,改寫了該村吃水難的歷史。全鄉教育、衛生事業長遠發展,境內有中學1所,國小10所,基本實現了村村有新校,普及了九年教育、學前三年教育和中國小實驗教學;有衛生院1所,村村建有衛生所,建立了農民健康檔案,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與農民達到了90%以上。村村啟動了沼氣建設工程,全鄉共建成沼氣300個。
停河鋪鄉停河鋪鄉

經濟基礎

停河鋪鄉經濟基礎較好。轄區內有晉能化工電力鐵合金廠、中科聚合鋁有限公司等縣級重點企業,晉能鐵合金年產值1.6億元,年上交稅金1300萬元;中科聚合鋁高純納米型淨水劑項目一期工程年產值1.5億元,年上交稅金1000萬元。鄰近還有飛鶴核桃乳業公司、金華公司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我們停河鋪鄉大力實施“項目帶縣”戰略,外引內聯,多輪驅動發展經濟,一年多來,共引進資金3000多萬元,創辦了七里店加油站、七里店骨科醫院、潞安華信科技有限公司、華通運輸公司等一批企業。依託區位、交通優勢,在309國道沿線,大力發展公路經濟,支持餐飲服務企業,形成了以中街、停河鋪為中心的三產服務區。發揮地平水淺、土地肥沃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培育起了像綠源奶牛場、停河鋪麵粉加工廠、太行綠色有限公司、治元養豬場、霞莊養豬場、大停河養豬廠、元村養豬場、七里店養豬場、長征養雞場等一批種、養、加龍頭企業,有力地帶動了全鄉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停河鋪鄉沼氣建設工程停河鋪鄉沼氣建設工程

農業生產

停河鋪鄉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地平水淺,土地肥沃。年平均氣溫10.4℃,平均降雨量320毫米,無霜期180天。全鄉地勢較為平坦,耕地較廣,人均耕地2.6畝。水資源富足,鑿地幾米即可取水,共有淺水井1600眼,勇進渠穿鄉而過,除嶺底外的15個村均可受益,渠水控制灌溉面積10000畝。勞動力資源充沛,全鄉共有勞力3670人,從事一產的勞動力1680人,僅占全部勞力的40%,勞動力中國中以上文化占48.6%,高中以上文化占9.2%。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孕育了眾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核桃、花椒、柿子、棗譽稱“黎城四大寶”,全鄉優質核桃樹保有量達到21萬株,核桃年產量100萬公斤,被譽為“核桃之鄉”。子鎮、上台北蘋果,西黃須西瓜,靳家街黃金梨遠近聞名;石羊墳、西宋村、大停河蔬菜初具規模;全鄉尖椒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產量達到180萬公斤,成為名副其實的尖椒種植基地。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05萬畝,總產334.2萬公斤,畝產319.66公斤;秋糧播種面積1.18萬畝,總產量503.4萬公斤,畝產425.33公斤;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科5畝,總產量犯.9萬公斤,畝產134.53公斤;蔬菜播種面積48團畝,總產972萬公斤,畝產2以刃公斤。西黃須村在停河鋪鄉來說算是個大村,共252戶,856口人,2580畝耕地。在村黨支部帶領下,通過多次技術培訓,政策講解,該村大興調產之風,一是大面積實施退耕還林,全村退耕800畝。二是大興蔬菜日光溫室大棚,調整糧經比例,以尖椒為主的特色產業,逐步形成規範態式,西黃須村共種植尖椒600畝、西瓜200畝、玉米配種400畝、種植藥材100畝,優質綠色小麥600畝。三是大興養殖業、養羊戶由原來的5戶增加到15戶,羊的只數由200隻增加到500隻。四是多業並舉,共同發展,只要有利於產業的發展,只要對民眾有利可圖,黨支部都積極為民眾引進和推廣,農民人均收入得到了大幅度增加。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381元。在停河鋪鄉名列前茅。
停河鋪鄉某養豬廠停河鋪鄉某養豬廠
停河鋪鄉停河鋪鄉

文化底蘊

停河鋪鄉文化底蘊深厚。靳家街古文化遺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本鄉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文明史長達2700多年。古老的歷史,造就了一代代英雄豪傑、風流人物。東晉時期,西燕慕容永後燕慕容垂在台北對陳兵8萬,英雄天下;西漢大將馮奉世封爵關內侯,出疆戍邊,為西漢統一立下赫赫戰功。古老的歷史,相對閉塞的環境,也塑造了停河鋪人溫敦淳厚、安土守鄉,樸實勤儉、忠厚善良的民風、民俗。停河鋪鄉文物名勝和自然景觀眾多,既有靳家街古文化遺址,又有七里店西漢名將馮奉世祠、馮奉世墓;既有稱為黎城古八景之一的“白岩曉煙”,又有稱為新八景之一的“金牛哞月”;既有元村的白岩寺唐代石窟造像,又有台北古戰場遺址;既有西黃須的堯帝故里,又有霞莊村的王家李家祠堂。全鄉文化繁榮,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有線電視,被譽為“影視文化村”的大停河還開拍了《愛讓人流淚》和《清風無聲》兩部由農民自導自演的鄉土題材電視劇,極大地繁榮了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廣泛開展了文明家庭、文明單位、文明村創建活動和平安鄉村創建活動,全鄉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馮奉世馮奉世

行政區劃

霞莊村
中街村
下台北村
停河鋪鄉停河鋪鄉
停河鋪村
蘇村
北停河村
大停河村
嶺底村
西黃須村
元村
上台北村
西宋村
靳家街

政府

黎城停河鋪鄉小政府大服務
“政府就是好,服務上門,連水都不喝一口,能有這樣的政府服務,不愁沒有好日子過。”談起現在的政府服務,黎城縣停河鋪鄉子鎮村李福生老漢打心眼裡高興。原來他發現自家沼氣池不能正常供氣,當時正巧是個星期天,他心裡不由犯了愁:這可去哪裡找人修?只好找出前不久鄉幹部給的一張服務卡來,試著打了個電話,結果不大一會兒,鄉里技術人員老王就趕來給修好了。有了鄉政府真心實意的好服務,全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好成績。2006年一季度,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50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該鄉還榮獲2005年長治市“人民滿意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
停河鋪鄉是黎城縣一個小鄉鎮,只有8000多口人,2萬多畝耕地,地平水淺,交通便利,且有靠近縣城的區位優勢,但經濟發展卻十分緩慢。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停河鋪鄉開展了一場“圍著農民轉、領著農民乾、幫著農民富”的主題實踐活動,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變靚”這一目標,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推動經濟發展。在活動中,要求所有機關幹部都“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做出樣子”,真心實意為老百姓服務。現在幹部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換好工作服運動鞋,準備下鄉,並且把一張張印有服務內容和聯繫方式的服務卡送到老百姓手裡。
停河鋪鄉停河鋪鄉
“農民有需求,政府就該有服務。”鄉黨委書記桑利剛對政府職能是這樣理解的。該鄉沼氣池建設發展迅猛,已建成500多口,但由於管理技術服務跟不上,有些沼氣池沒有真正發揮出效益來,挫傷了部分農戶的積極性。為此,鄉政府派出專人到上級有關部門學習沼氣技術,回來後組建了“沼氣服務站”,實行24小時提供上門服務。該鄉已成立了勞務輸出、尖椒種植、核桃管理、奶牛養殖等十幾個服務組織,幾乎每個幹部都具有某一方面的技術專長,有的甚至成為全能的“多面手”。
為推動新農村建設,該鄉實行鄉幹部包扶制,每個幹部都有一個聯繫村,且參與村裡的事務管理,但“決策不拍板,幫忙不添亂”,充分尊重村集體和廣大村民的意見。在各個村,也有少數先富起來的人,但“一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夥富了才算富”。為此,在2005年底進行村委換屆選舉中,鄉黨委、鄉政府著重培養、發現各村致富能人,讓他們能帶領大夥致富。蘇村村民王孝勇是該村先富起來的能人,在縣城開有洗煤廠,擁有資產百餘萬。鄉黨委動員他回村參加競選村委主任,結果以高票當選。當選後,王孝勇自己掏錢修通了村裡的水泥路,安裝了自來水,現在又籌資100多萬元,進行高標準的新村規劃建設。幫著農民找富路則是鄉黨委、鄉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05年,該鄉免費為農戶發放了3萬多株優質核桃苗,06年,對栽種尖椒的農戶免費提供良種和地膜補貼。同時,在全鄉大力推進招商引資,興工富民。目前已引進潞安華信、天盛防腐等6家投資500萬以上的企業,全部竣工後,可安排當地500餘勞動力就業,增加勞務收入近300萬元。該鄉靳家街村今年新上了兩個村辦集體企業,還引進新上兩個項目,現在村民大多在企業上班,預計今年村集體經濟將突破百萬元。

相關信息

簡介

停河鋪鄉:強化護路責任狠抓制度落實
黎城縣停河鋪鄉鐵護辦緊緊圍繞進一步引深平安鐵路示範路段這條主線,在鐵路沿線加大宣傳巡邏力度,實行了“三隊五制度”工作措施,把“兩保一創”活動推向高潮,紮實推進鐵路護路聯防社會管理和護路聯防正規化建設。

三隊

“三隊”即鄉、村、學校三級鐵路護路聯防隊。停河鋪鄉黨委政府始終把鐵路護路工作同綜合治理工作、基層創安工作相結合,列入議事日程,擺上重要位置。結合鐵路護路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鐵路治安形勢,成立了黨委書記任組長、分管副書記和派出所所長任副組長的鄉護路聯防隊。要求各村成立相應的鐵路護路聯防領導小組,因村而宜成立義務護路聯防隊,中學和聯校也成立了鐵護領導小組,使護路工作更具體,責任更明確。

五制度

“五制度”,即例會、巡邏、責任書、檢查評比、獎懲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落實鐵路護路工作各項任務,在“兩保一創”活動中,該鄉進一步完善了各項制度。一是例會制度。鄉黨委每季度召開一次鐵路護路工作例會,針對護路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護路領導小組每月末召開一次護路工作總結講評會,聽取匯報、解決問題、安排工作。二是巡邏制度。鄉、村護路隊上路沿線巡邏,並準確登記巡邏記錄。三是簽訂責任書。鄉黨委同各村、聯校、中學分別簽訂責任書,各村各養牲畜戶、“五殘”人員監護和機動車輛駕駛員簽訂責任書,學校和各班主任簽訂責任書,落實責任。鄉護路領導小組實行定人包點包段負責制,哪裡出問題由該段負責人負責落實。四是檢查評比制度。鄉護路領導小組每月一次檢查,半年一小結,年終總評比,並通報全鄉各村。五是獎懲制度。年底對在鐵路護路工作中成績突出者實行物質獎勵、精神鼓勵。

社會狀況

教育

明、清時期,本鄉的教育處於自髮狀態,一些村辦有私塾。霞莊村曾辦有書院、經館。民國時期開始創辦正規學校。1923年,有初級國小11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絕大多數村有了初級國小。1951年上台北辦起全鄉第一所高級國小。“文化大革命”前,完小發展為3所。1968年開始,停河鋪、霞莊、子鎮、上台北、西黃須、靳家街村先後辦起七年制學校,其餘各村則為五年制學校。1971年停河鋪七年制學校改為九年制學校,開始招高中班。1982年高中撤銷。1982年後,各七年制學校撤銷,僅保留停河鋪初級中學。到2004年底,共有學校11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即停河鋪中學;完小6所:停河鋪、霞莊、西黃須、靳家街、上台北、子鎮;複式初小4所;中街、蘇村、大停河、元村。2006年,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10所、教職工69名,在校生943名,其中國中生264名,小學生679名。

交通

停河鋪鄉交通便利,309國道、邯長鐵路和長邯高速公路穿鄉而過,207國道與309國道連線線橫貫轄區內,成為出入東南西北的交通樞紐,3小時可到河北邯鄲,2小時可到晉中左權,縣城的公車線路經過本鄉11個村。2001年,建成環鄉水泥路,2004年,全鄉16個村都通了水泥路。

衛生醫療

1952年焦本玉在台北、范森榮在西黃須建立聯診所,1953年7月,聯診所轉為停河鋪鄉保健站,站址村民宅,1958年10月城關五星人民公社衛生院成立,停河鋪保健站為其下屬單位,1961年6月保健站改為停河鋪公社醫院。2006年,全鄉16個行政村有衛生所18個,其中集體(非營利性)12個,個體(營利性)6個,鄉村醫生23名,農民健康員16名。2005年完成了第一次農民健康普查,2006年1月,建立起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文化體育

1984年,本鄉建立了文化工作站,村建有文化室。霞莊村文化室在全縣名列前茅。停河鋪、大停河、西黃須、子鎮等村均有民樂隊。春節元宵鬧紅火,婚喪大事等均請民樂隊演奏。“文化大革命”時期各村均成立宣傳隊。2000年後,較好的民樂隊有停河鋪村楊鴻飛民樂隊、大停河村楊忠保民樂隊和楊迎斌“黑牡丹”民樂隊、靳家街村耿蘇田民樂隊、子鎮村王培堂民樂隊。新中國成立前,中街、子鎮、台北等村曾有戲班。傳統的民眾體育活動有耍拳、跳繩、踢毽子、抓歸、彈房、打瓦兒、摔跤等。2004年,本鄉成立了老年人體育協會和太極拳分會。項目主要有太極拳、太極劍、象棋、桌球等。

名勝古蹟

有黎城古八景之一的“白岩曉煙”、黎城新八景之一的“金牛哞月”。有靳家街古文化遺址、馮奉世墓和各村的古寺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