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莊村

霞莊村,是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停河鋪鄉下轄村霞莊村是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優秀建築魅力名村,是停河鋪鄉所轄行政村。地處東經113。25;北緯36。22,位於黎城沉積盆地的北部,全村國土面積2.5平方公里,全村256戶,797口人,共有耕地1950畝。東距東陽關十五華里,北行五里是蟒山,東北接蘇村,東南鄰北停河村。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霞莊村有“遠見近不現”的地理特點,具有很強的戰略意義。霞莊村歷史文化悠久,相傳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時期,便有人定居,曾由余李兩姓共同居住建村。在抗日戰爭時期,劉伯承、彭德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工作和學習過。

2007年,霞莊村被縣政府命名為首批民俗文化村。2009年8月份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入選住建部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2019年1月,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霞莊村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停河鋪鄉
  • 電話區號:0355
  • 郵政區碼:047699
  • 地理位置: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停河鋪鄉下轄村
  • 面積:2.5平方公里
  • 人口:797
  • 著名景點:春秋閣、李氏祠堂
村情概況,紅色景點,春秋閣,李氏祠堂,關帝廟、戲台,村莊特點,展覽室,王家祠堂,王廷善故居,傳聞典故,文化廣場,舊居,園池,下馬落轎處,

村情概況

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停河鋪鄉下轄村
霞莊村從大體上分為東,中,西三塊。“中”間這塊乃是村中之重點。主要以老以前的“老房屋”“老建築”為主,其保存相當完好,村里對其也進行了維護與保養。這些房屋與建築相當的有特點。不僅有以前的木雕石雕磚雕、繪圖等,而且還全是磚木結構。並且街道全部採用了“丁”字格局。這種格局的街道不僅有利於防水、防火;而且在抗戰時期還發揮了極其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如是初來此地,定會迷失走向。並且村里還建立了許多的景點,像“關帝廟”“真武廟”“王氏宗祠”“李氏宗祠”“五龍大廟”等等,而且還有許多傳聞典故,像流傳於嘉慶年間的“狗看告示,奇聞傳今”;緒年間的“牧羊人授課,震驚鄉坤”等等。這裡歷代出名人,明朝的三品官員,清朝的四品官員。並有龍五十二年縣裡贈送的“名高上佐”匾為證,距今已有300餘年了。近年來村里正在走“民俗文化”的發展道路。並以此為中心,申請“民俗文化之旅遊村”。“東 西”兩頭則是以新建的紅磚大瓦房為主,不但寬敞高大,而且整齊統一。此外,還有周邊一帶的少許居民,居住的比較偏僻。不過村里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發展,水泥路已鋪遍了大街小巷,將村裡的所有居民都連為了一體。

紅色景點

春秋閣

建於嘉慶5年,重修於道光8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上面“拱秀”二字,依然清晰可見,因年久失修,早期的彩繪已不復存在,目前所現是由村民集資,新完成的新繪(唐彩)。

李氏祠堂

民國二年春建,民國四年李氏族人刻碑立字。院中兩顆攀槐,隨建堂而栽,至今也有近百年歷史。從入牆上的兩塊均文字記載來年,李氏在北宋時期遷來,距今有1500年歷史,其中李祖在北宋遷居武鄉墨登,今已有940餘年,繁衍40代,遍及省內外,大江南北。

關帝廟、戲台

它建於嘉慶5年,道光8年重修。集廟台、看亭、戲台俱全,裡面供奉的是關帝爺。
戲台建於明朝,在宣統三年重修,是我縣最古老的戲台,它具有明清風格。

村莊特點

由於村莊建設條理,居住集中,加之地形自然條件形成和道路分布的限制,不論從何方而來,很遠就能看到村,但接近村時,卻不見村莊在何方,實在是令人迷惑不解。
全村所有街巷,無一十字,皆是丁字形。在抗戰時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小股敵人進村,易於阻擊和穿街轉移,不易被發現,且有利於打擊敵人。在防洪防風方面也有很大作用。

展覽室

冷 楚 原名楊曙光,晉冀豫省委黨校校長1940年2月至6月。
韋國清 北方局黨校校長 隨營學校校長。
李秀連 1946年被授予“太行區紡織英雄稱號”的李秀連。在抗戰期間,組織婦女進行織布、織衣。在她的帶動下,全村婦女紡紗織布,不僅滿足了全村人民的穿衣用布,同時也有力地支援了前方軍隊用布。
陳錫連舊居:129師 385旅。1947年居住的舊居。
鄭易風舊居:地區農業指導所。1941年—1943年居住。在此居住試研成功“金皇后”玉米,此後在全縣推廣。
2006年秋,129師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窮的作子宋克荒、女兒宋勤來追父親足跡。

王家祠堂

於光緒26年建,1998年重修。王氏家族在明朝的洪武年間由王應遞、王應選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桐遷至黎城,王應選留在霞莊定居,王應遞在棗畔村定居。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繁衍25代。

王廷善故居

王氏家族代表人物,王氏第六世祖王廷善,生於弘治年間,畢業於太學。嘉慶年間,在朝做到三品祭官。主要負責皇帝祭天、祭地、祭祖等大典,及朝里的其它各種禮儀節序,皆稱其學問深、正直敢言。
乾隆二十五年,黎城縣官送匾“名高上佐”。

傳聞典故

霞莊在歷史上讀書很多,普及面廣,秀才之多,全縣皆有所聞,被譽為“文風村”。
1、狗看告示,奇聞傳今。(清嘉慶年間)
2、牧羊人授課,震驚鄉紳(光緒年間)
3、受祿道台,拜謝恩師(鹹豐年間)
4、彭莊送神跌碎,警語流傳至今(光緒四年)
5、知縣坐堂失言,急忙收庭退堂(光緒十年)
6、耕牛咬壞莊稼,舉人照常領罰(光緒七年)

文化廣場

1、新華書店、開路先鋒團—1940
開路先鋒團,歷屬晉冀豫區黨委,經常在五龍廟舞台,演出精彩節目,對於抗戰期間,傳播先進思想、文化傳播起到很大作用。
2、新華印刷廠、文化接待站
曾經接待過著名作家趙樹理、丁玲等。趙樹理曾在這裡長期居住,足跡踏遍黎城。《小二黑結婚》、《萬象樓》定稿印刷。

舊居

1、劉伯承、鄧小平舊居(129師):1938年3月,居住於此。
2、彭德懷、左權舊居
3、1940年4月11日—4月2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高幹會,在五龍廟召開,會議由北方局書記楊尚昆主持。提出了“建黨、建軍、建政”的“囚籠政策”。

園池

每逢雨季,村裡的雨水皆家街而過,流入園池,待圓池水滿後,便自動排洪,流至河溝內,有自動排洪作用。由於不流異鄉,皆有“肥水不流外人田”、“財氣不外溢——聚財”之稱。

下馬落轎處

霞莊自古素稱禮儀之鄉、文風之地。進村下馬落轎是民俗之一,追其源始於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本村王氏六世祖王廷善,在嘉清年間,為官“三品”,他負責朝廷祭祀及慶典,曾說“官居三品,不忘鄉黨”,於是每次回鄉探親時在村外落轎,步行進村。此舉被傳為美德,在外為官者均仿而效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