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
洪井鄉距縣城僅8公里,扼全縣南北交通之要衝,207國道縱貫全境,地理位置
優越,交通十分便利,19條通村水泥路、柏油路整潔平坦,縱橫交錯,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氣候特徵
洪井鄉氣候條件宜人,自然資源豐富。該鄉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便於作物生長;境內山多坡廣,山大溝深,林木繁密,牧草茂盛,具有發展林牧業、種植小雜糧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白雲石、石灰石等礦產蘊藏量大,便於開採,南信——古寺頭鐵礦24平方公里磁異常已完成前期勘探工作。
歷史人物
該鄉是一塊人傑地靈、英雄輩出的土地,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上下求索,為新中國的解放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湧現出了殺敵英雄李公田、全國勞動模範宋來喜等一批傑出人物。這裡也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土地,1941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北社村召開了聞名全國的北方高幹會議,討論落實了建黨、建政、建軍的方針政策。
位置境域
洪井鄉位於黎城縣中部,東與東陽關鎮、停河鋪鄉為鄰,南與黎侯鎮毗連,西與上遙鎮的老幔頂搭界,北與西井鎮接壤。鄉政府駐洪井村。距縣城10公里。面積92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清光緒九年(1883),全縣劃為4鄉204村,轄區內的南信、北信、前白雲、後白雲、窯頭、煙子、鴿子峧7村隸屬隴阜鄉管轄。轄區內的莊頭、李堡、北社、洪井、吳家峧、橫嶺、石橋背、長畛背、曹莊、王家莊、柏官莊11村隸屬委泉鄉管轄。1935年全縣劃分為3個區,91個編村,轄區內的港北、李堡、北社、西莊頭4個編村隸屬一區管轄。王家莊、曹莊、洪井3個編村隸屬二區管轄。抗日戰爭時期,橫嶺以北各村曾屬黎北縣一區、黎城縣五區管轄。洪井等村隸屬黎城一區管轄。1953年全縣區下劃鄉,北社、洪井、煙子、山窯頭4個鄉隸屬一區管轄。王家莊鄉、柏官莊鄉、曹莊鄉隸屬五區(南委泉鄉)管轄。1954年10月撤銷區級建制,全縣劃為5個基點,32個鄉,轄區內洪井鄉有13個自然村,北社鄉有7個自然村,隸屬城關基點。柏官莊鄉有8個自然村,隸屬南委泉基點。1958年8月,北社、洪井兩鄉聯成虹光人民公社。柏官莊鄉與南委泉鄉合稱躍進人民公社。1961年設柏官莊公社。1984年5月,更名為柏官莊鄉,2000年12月撤銷柏官莊鄉建制,並於洪井鄉。下轄洪井、吳家峧、橫嶺、石橋背、劉家、洪河、山窯頭、南信、煙子、白雲、北社、港東、莊頭、李堡、南社、柏官莊、孔家峧、王家莊、鴿子峧、長畛背、程家、曹莊、三十畝、黃草辿24個村民委員會。
衛生事業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醫療衛生事業,成立了鄉衛生院和村衛生所,醫療衛生隊伍不斷壯大
醫療設備不斷完善,醫療技術不斷提高,農村衛生條件大為改觀,人民健康水平大為提高。
2005年,本鄉有鄉級醫療機構2個,村級衛生所25個。
各村配齊了農民健康員,建立健全了農民健康檔案。全鄉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基本上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文化事業
新中國成立前,轄區內除部分村建有戲台外,幾乎沒有文化設施,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各方麵條件的改善,文化生活和文藝設施逐步充實。
20世紀60年代,大多數村曾辦有“農業學大寨”展覽室和社會主義教育展覽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絕大部分村修建了劇場,辦起了圖書室、活動室,豐富了廣大人民民眾的文藝生活。
基礎設施
洪井鄉基礎設施完善,發展環境寬鬆。洪井鄉幹部民眾以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的號召為契機,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建設通村水泥路,使全鄉通水泥路、油路的村數達到19個,占到全鄉行政村總數的80%以上;然後又投資125萬元完成深度達380米的洪河水源井建設及給水配套工程,從根本上解決了全鄉13個行政村、5000餘人口的吃水困難問題,為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
行政區劃
白雲村,橫嶺村,曹莊村,劉家村,石橋背村,南信村,長畛背村,鴿子交村,洪河村,吳家交村,李堡村,煙子村,王家莊村,山遙頭村,程家村,莊頭村,後賈嶺村,洪井村,柏官莊村,北社村,黃草占村,南社村,三十畝村,港東村,麻池灘村。
經濟發展
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的糧食作物有小麥、穀子、玉米、大豆。穀子、小豆品質優良、全縣有名。
油料作物有油菜、油葵等。1970年,洪井、柏官莊兩公社有耕地1784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00公頃,糧食總產量3009噸;
2005年有耕地1422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1354公頃,糧食總產量達到4499噸。2010年,糧食總產量6679噸,其中小麥總產量1075噸。
新中國成立後,大搞植樹造林,轄區內有洪井林場、柏官莊林場和三皇垴果樹場。
大片荒山荒坡得到綠化,特別是207國道沿線,種樹與種灌木,花草結合,形成生態、經濟社會、景觀效益同時並舉的地帶。
曹莊養豬場2005年生豬存欄1000餘頭,並依託養豬建成頗具規模的沼氣設施,向居民集中供氣。
工業得到較大發展,舊時轄區內僅有小型的家庭手工業。
20世紀70年代,建起了磚瓦廠、修配廠、閥門廠、石料廠等社隊企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工業發展較快,2006年各類企業發展到17個,從業人員1000餘人,總產值達到1.7億元。
90年代後,個體私營商業興起,尤其國道沿線,商店、飯店、酒店鋪、旅店、汽車機車修理鋪、美容美髮店等生意紅火。
200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720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880萬元,林業收入390萬元,牧業收入624萬元,工業收入510萬元,建築業收入348萬元
運輸業收入200萬元,商飲服務業收入410萬元,其他收入34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352元。
郵政編碼
洪井鄉,洪井鄉曹莊郵編,洪井鄉李堡,洪井鄉南信村,洪井鄉王家莊郵政編碼,洪井鄉洪井村郵編,洪井鄉劉家村,洪井鄉橫嶺村,洪井鄉洪河村郵政編碼,洪井鄉南社村郵編,洪井鄉莊頭村,洪井鄉北社村,洪井鄉程家村郵政編碼,洪井鄉煙子村郵編,洪井鄉白雲村,洪井鄉港東村,洪井鄉柏官莊郵政編碼,洪井鄉三十畝村郵編,洪井鄉石橋背村,洪井鄉鴿子交村,洪井鄉長畛背村郵政編碼,洪井鄉孔家交村郵編,洪井鄉山窯頭村。
郵政編碼為047607的行政單位共有23個
沼氣事業
洪井鄉沼氣事業之所以能全面普及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縣委、縣政府把沼氣建設列入為民辦“八件事實”之 一。二是縣農業局領導與技術人員科學規劃、周密部署、認真指導、嚴把質量。三是洪井鄉黨委政府大力支持。該鄉在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四萬餘元對農民進行補貼,農戶只需投資500元,就能用上高標準、高質量的“一池三改”沼氣。四是沼氣技工加班加點,保質量,保進度,不畏困苦搞建設,確保了農戶早日用上沼氣。據初步統計,每戶年出欄生豬5頭,戶均就可增收1000餘元,同時可節省煤炭開支600餘元,節省肥料投資300餘元,僅此一項戶均增收節支近2000元,全村可增收節支5萬餘元。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支持下,馬家娥村百餘口農民一定會早日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教育事業
1953年,各村先後辦起了託兒組、託兒所。1982年,國家教育部正式頒布“幼兒教育大綱”,開始使用全國幼兒教育通用教材。
1986年,有幼稚園5個,幼兒教師5人,入園幼兒137人。2006年有幼稚園2所,其餘均在國小附設幼兒班。轄區內最早成立的初級國小是1916年2月的李堡、柏官莊初級國小。
1932年,北社高、初兩級國小校成立。1936年,轄區內有初級國小15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轄區內各村先後成立了初級國小,柏官莊完小、洪井完小、北社完小先後成立。
1973年,洪井公社有國小17所,在校學生982人,教職工40名,柏官莊公社有國小11所,在校學生666人,教職工26名。2006年,全縣中國小布局調整,洪井鄉將原27所國小調整為24所。
2005年,全鄉有國小18所(其中洪井聯校11所,柏官莊聯校7所)。完小2所(洪井完小、曹莊完小),在校學生606人,教職工60人。1958年,洪井公社在北社成立了農業中學,後遷址馬家垙。
1968年,試辦七年制學校,轄區內的七年制學校有北社、洪井、煙子、李堡、莊頭、柏官莊、王家莊、三十畝等。
1999年10月,洪井和北社兩所中學合併為洪井中學,2002年,柏官莊中學又併入洪井中學。2010年,全鄉有洪井中學、柏官莊中學二所中學。
文化教育
洪井聯校
一.聯校概況:
洪井聯校地處山西省黎城縣洪井鄉洪井村,成立於1950年。全聯校有中心校2所,國小11所,學生293名。幼稚園5所,在園幼兒150名。
全聯校有在職教師30名,專科以上學歷25人,本科3人,其餘教師全部達中師以上學歷。
二、教育情況:
聯校在上級教育部門的指導下,帶領全體教師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為宗旨,以創建和諧文明校園為目標,以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為動力,圍繞一個中心(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抓住兩個重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危房改造);抓好三支隊伍(校長、教師、學生);處理好三個重點、熱點問題(安全、收費、學校財務);促進四風轉變(校風、教風、班風、學風);團結奮鬥、務本求實、開拓創新、形成了優勝優先發展的格局,跨入了全縣先進行列。
三.危改情況:
2002年危改面積2000平方米,投資70餘萬元,建成了洪井完小,率先實現了教育教學資源的有機整合。
2003年危改面積1400平方米,投資50萬元,新建李堡國小。
2004年投資15萬元,建成北社國小。
2006年危改面積350平方米,投資17萬元,建成了莊頭國小。
四.學校布局調整情況:
2001年有教學點19個,危改撤校同時啟動,已撤併8個教學點形成洪井、李堡兩所中心校。充分利用了教師資源,減輕了農民負擔,改善了教育教學環境。
人們正以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培養人才而勤奮工作,闊步前進。
校長:王蘇榮地址:洪井鄉洪井完小內
黨政工作
黎城縣洪井鄉黨委、政府專門邀請原縣處級(實職)老幹部、縣直各大口參謀組長、老幹部黨支部書記和該鄉老幹部代表30餘人,參觀了北社、莊頭、李堡等村新農村建設和鄉衛生院、洪井國小、洪井村黨員活動場所等社會事業發展項目,聽取了鄉黨委書記、鄉長李志剛的工作匯報,並對洪井鄉今後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過去,人們對洪井鄉的總印象是:山是和尚頭,遍地淨石頭,連村名也是不是山遙頭就是叫莊頭,經濟欠發達的長路走不到頭。自2006年7月新一屆鄉黨委政府組成以來,在鄉黨委書記、鄉長李志剛帶領下,完成了十項工程,辦了不少實事,該鄉各項工作都有長足進步。在新的一年裡,洪井鄉黨委、政府決心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好字優先、科學發展”的方略謀劃全鄉工作。廣大老幹部們一致認為,今年到洪井鄉看有看頭,聽有聽頭,幹部能帶頭,民眾有幹頭,洪井鄉更加燦爛的明天有奔頭。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5460
|
男
| 2969
|
女
| 2491
|
家庭戶戶數
| 1596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5191
|
家庭戶男
| 2732
|
家庭戶女
| 2459
|
0-14歲(總)
| 1230
|
0-14歲男
| 644
|
0-14歲女
| 586
|
15-64歲(總)
| 3825
|
15-64歲男
| 2109
|
15-64歲女
| 1716
|
65歲及以上(總)
| 405
|
65歲及以上男
| 216
|
65歲及以上女
| 189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