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偏勝
- 拼音:piān shèng
- 注音:ㄆㄧㄢ ㄕㄥˋ
- 出處:《與喬希聖論黃連書》《豫省試策一》
引證釋義 (1).謂一方超越另一方;失去平衡。1 宋 秦觀 《與喬希聖論黃連書》:“今病本於肝而久餌苦藥,使心有所偏勝,是所謂以火救火。”清 姚鼐 《復魯絜...
其中風邪偏勝的叫行痹,寒邪偏勝的叫痛痹,濕邪偏勝的叫著痹。黃帝問道:痹病又可分為五種,為什麼?岐伯說:在冬天得病的稱為骨痹,在春天得病的稱為筋痹,在...
經得起夏天,而經不起冬天。這就是陰陽偏勝,失去平衡,所引起的疾病症狀的機轉啊!黃帝問:那么,怎樣才能使陰陽得以調和呢?岐伯答:能夠知曉七損八益的道理,就可以...
陰或陽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氣盛則實”的實證病機。病邪侵入人體,在性質上,必從其類,即陽邪侵襲人體,則邪並於陽,而形成機體的陽偏勝;陰邪侵襲人體則邪並...
得以營養全身;論述了六經偏盛所發生的症狀和治法,同時闡述了氣逆所出現的脈象...若因墜墮而受到恐嚇,就會擾動肝氣,而喘出於肝,其偏勝之氣就會侵犯脾臟。...
陰勝則寒,病因病理學術語。指陰氣偏勝,陽氣偏衰,則出現寒證。出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風寒濕熱為病各有偏勝,根據臨床主症特徵,分辨主導病邪。如遊走不定而痛者為風邪勝;疼痛劇烈,遇冷加重,得熱則減者,寒邪為勝;重著固定,麻木不仁者濕邪為勝;...
臨床表現肢體酸痛,痛而遊走無定處。病因風寒濕三邪中以風邪偏勝,而風邪易於遊走所致。故《素問·痹論》說:“其風氣勝者,為行痹。”詳細解釋...
yáng shèng[overabundance of yang] 陽熱亢盛、偏勝。一般指邪熱盛,而人體正氣亦盛。表現壯熱、無汗、氣粗、煩躁、口乾等證候。《素問·調經論》:“陽盛則...
包括陰陽偏盛、陰陽偏衰、陰陽互損、陰陽格拒、陰陽亡失以及陰陽離決等。別稱 陰陽偏勝 英文名稱 yin-yang disharmony 就診科室 中西醫結合科 常見症狀 壯...
濕盛則濡瀉,病因病理學術語。指濕氣偏勝而出現泄瀉。脾喜燥惡濕,濕氣內盛則脾陽受遏,運化水液功能失調,故見大便泄瀉等症。...
病證名。陽勝是指陽邪侵犯人體,“邪並於陽”而使機體陽氣亢勝所致的病態。由於陽氣的特性是熱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故說:“陽勝則熱”。語出《素問·陰陽應...
內熱也叫內火,中醫證名。又稱為“火熱內生”。指體內臟腑陰陽偏勝之熱。宜辨虛實。常見症狀為胸中煩熱,午後潮熱,五心發熱,口苦,溲赤等。有陽虛和陰虛之分,如...
風氣偏勝則病症表現搖動性或遊走多變的特點。如遊走性的關節肌肉疼痛、眩暈、震顫、四肢抽搐、角弓反張、口眼喎斜、卒然昏仆等。 ...
質勝文則野,漢語古語,出自《論語·雍也》。...... 於此一則體現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則反映了其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於文,...
解煩益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四。具有補心,清心之功效。主治陰陽偏勝,火有餘而水不足,遇事或多言而煩心者,常若胸中擾攘紛紜而嘈雜之功效。症見...
《金匱翼·痹證統論》:“痛痹者,寒氣偏勝,陽氣少、陰氣多也。夫宜通而塞則為痛,痹之有痛,以寒氣入經而稽遲,注而不行也。”其二指痛風。虞摶謂:“夫古之...
指五行維持相互間動態平衡的一種方式。本行亢盛到極點,所不勝必然起而制約,從而表現出某些本行所不勝行的特徵。...
雜揉偏勝,不恆者也。是故氣質之外無性,氣質即性也。第氣質之本然是性,失其本然者非性,此毫釐之辨,而孟子之言性善,即不可易也。陽明言“無善無惡者心...
妓雜歌偏勝,場移舞更新。應須盡記取,說向不來人。 夜坐看搊箏 調箏夜坐燈光里,卻掛羅帷露纖指。 朱弦一一聲不同,玉柱連連影相似。 不知何處學新聲,曲曲...
視正反斜證 ,證名。系指視正直之物為歪斜狀的病證。見《證治準繩·雜病》。又有視斜物反為正者,稱為視斜反正。本病系由陰陽偏勝,神光欲散所致。參見目...
中國美學對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這兩種形態向來有不同側重,但它只能“偏勝”而不可偏廢,這是中國傳統美學的一個重要觀點。這一觀點亦即陰陽相濟。書法美學同樣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