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循環電子傳遞(pseudo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出自《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假循環電子傳遞
- 外文名:pseudo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 所屬學科:生物物理學
- 公布時間:2018年
假循環電子傳遞(pseudo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出自《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假循環電子傳遞(pseudo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出自《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定義光合作用光反應中,光解水產生的電子經光系統Ⅱ和光系統Ⅰ兩個光系統驅動經...
假循環[式]電子傳遞 假循環[式]電子傳遞(pseudo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公布時間 201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植物學名詞》 (第二版)
循環電子傳遞 cyclic electron transfer,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鏈狀連線的一般電子傳遞系統〔非循環電子傳遞系統(noncyclic electrontransfer system)〕是隨著氧化還原反應而進行的,可以看到從傳遞系統接受電子的電子受體(O2等)以及向傳遞系統供給電子的電子供體(呼吸基質等)在量上發生實質性變化。與此相反,在循環...
循環的電子傳遞,名詞,指電子傳遞成分在環狀的電子傳遞系統〔循環電子傳遞系統(cyclic electron transfer system)〕中的循環傳遞電子流而言。鏈狀連線的一般電子傳遞系統〔非循環電子傳遞系統(noncyclic electrontransfer system)〕是隨著氧化還原反應而進行的,可以看到從傳遞系統接受電子的電子受體(O2等)以及向傳遞系統...
循環式電子傳遞途徑(cyclic electron transfer pathway)線上性電子流中,被傳遞的電子經過兩個光系統接力合作,最終被NADP+接收,並將NADP+還原成NADPH。在循環式電子傳遞途徑中,被傳遞的電子經PSⅠ傳遞給Fd之後,不是進一步傳遞給NADP+,而是重新傳遞給細胞色素b6/f複合物,再經PC又回到PSⅠ,形成了閉路循環。
這種電子傳遞被稱為非環式電子傳遞。其特點是產生O2並伴隨還原力NADPH和ATP生成。定義 PSII的OEC氧化水產生的電子經複合體傳至PSI,最後經Fd還原NADP+,即H2O→PSII→PQ→Cyt b6f→PC→PSI→Fd→FNR→NADP+,這種電子傳遞被稱為非環式電子傳遞。其特點是產生O2並伴隨還原力NADPH和ATP生成。
非循環電子傳遞(non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是2018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 光合作用光反應中,光解水產生的電子經由光系統Ⅱ、質體醌(PQ)、里斯克鐵硫蛋白、細胞色素f、質體藍素(PC)、光系統Ⅰ、鐵氧還蛋白(Fd)直到的電子傳遞途徑。其產物除ATP外,還有NADPH和。出處 《生物物理學名詞》第二版。
循環[式]電子傳遞 循環[式]電子傳遞(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定義 一般指光系統Ⅰ(PSⅠ)中電子經鐵氧還蛋白(Fd)、質體醌(PQ)、細胞色素b₆/f複合物、質體藍素(PC)等電子傳遞體返回到PSⅠ的電子傳遞途徑。出處 《植物學名詞》 (第二版)。
非循環[式]電子傳遞 非循環[式]電子傳遞(non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定義 光合作用中,水光解產生的電子經光系統Ⅱ(PSⅡ)、細胞色素複合物和光系統Ⅰ(PSⅠ),一直傳到的電子傳遞途徑。電子傳遞排列方案類似英文字母Z。出處 《植物學名詞》 (第二版)。
光合磷酸化是指由光照引起的電子傳遞與磷酸化作用相偶聯而生成ATP的過程。概念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是植物葉綠體的類囊體膜或光合細菌的載色體在光下催化腺二磷(ADP)與磷酸(Pi)形成腺三磷(ATP)的反應。有兩種類型:循環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環式光合磷酸化。前者是在光反應的循環式電子傳遞過程中同時...
PQ如此往返穿梭,在傳遞電子的同時,把質子從類囊體膜外傳人腔內,造成腔內外的質子濃度差,推動光合磷酸化作用,合成腺苷三磷酸(ATP)。這種來自水的電子,經過兩個光系統的推動和一系列電子傳遞,最後傳遞到NADP+的電子傳遞途徑,稱非循環電子傳遞。如果PSI激發的電子傳遞給Fd後,不用於NADP+還原,...
PSⅠ參與的電子傳遞路線是:核心複合體周圍的LHCⅠ吸收光能,通過誘導共振傳遞到P700,然後按順序將電子傳給原初電子受體A₀(Chla)次級電子受體A₁(可能是葉醌,即vit K₁),再通過鐵硫中心(Fe-S),最後交給鐵氧還蛋白(ferredoxin,Fd)。1.非循環電子傳遞鏈 非循環電子傳遞鏈從光系統Ⅱ出發,會裂解...
內共生假說是指線粒體來源於細菌,即細菌被真核生物吞噬後,在長期的共生過程中,通過演變,形成了線粒體。該學說認為:線粒體祖先原線粒體(一種可進行三羧酸循環和電子傳遞的革蘭氏陰性菌)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後與宿主間形成共生關係。在共生關係中,對共生體和宿主都有好處。共生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例如根瘤菌與...
金屬離子輔因子在氧化還原反應中不結合或釋放質子,因此在電子傳遞鏈中都只通過蛋白質傳輸電子。電子沿著這些輔因子鏈跳躍,在蛋白質中移動很長的距離。這些現象的本質是量子隧穿效應,在小於1.4×10米的距離內非常迅速。電子傳遞鏈 真核生物的 許多生化代謝過程,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環和β氧化,都會產生還原型輔酶...
該學說認為:肌質體祖先原肌質體(一種可進行三羧酸循環和電子傳遞的革蘭氏陰性菌)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後與宿主間形成共生關係。在共生關係中,對共生體和宿主都有好處:原線粒體可從宿主處獲得更多的營養,而宿主可借用原肌質體具有的氧化分解功能獲得更多的能量。非內共生學說 又稱細胞內分化學說。認為肌質體的發生是質膜...
前兩個階段已在前講述,本節主要討論第三階段,即代謝物脫下的氫是如何通過呼吸鏈傳遞給氧生成水,細胞通過什麼方式將氧化過程中釋放的能量轉變成ATP分子中的高能鍵。(一)呼吸鏈(電子傳遞鏈)代謝物脫下的氫通過多種酶和輔酶所催化的連鎖反應逐步傳遞,最終與氧結合生成水,由於此過程與細胞利用O2生成CO2的呼吸...
複合體Ⅱ(琥珀酸-UQ氧化還原酶或琥珀酸脫氫酶)由幾個多肽組成,包括催化三羧酸循環關鍵反應的含FAD的琥珀酸脫氫酶和幾個鐵-硫中心。複合體Ⅱ把電子從琥珀酸經Fe-S傳遞給泛醌,在電子傳遞中不伴有質子的傳遞。在輻射性雜交製圖技術誕生後,犬類的全基因組輻射性雜交圖譜已見報導。DLAⅡ類基因位於12號染色體末端...
琥珀酸脫氫酶與檸檬酸循環中的其它酶不同,是嵌入到線粒體內膜的酶,是線粒體內膜的一個重要部分,其它酶大多存在於線粒體的基質。琥珀酸脫氫酶線粒體三羧酸循環 琥珀酸脫氫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簡稱SDH),黃素酶類,是線粒體內膜的結合酶,屬膜結合酶,是連線氧化磷酸化與電子傳遞的樞紐之一,可為真...
全書共分21章,系統闡述了生物化學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蛋白質、酶、脂和生物膜等生物分子的結構和功能,核酸的結構和功能、DNA複製、RNA合成和蛋白質合成等遺傳信息的儲存、傳遞和表達的相關內容,以及糖酵解、檸檬酸循環、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光合作用、脂代謝、胺基酸代謝等內容。 另外第3版還特別設定了“相關...
其中最主要的是混合功能氧化酶系,其由三部分組成:血紅蛋白類,包括細胞色素P-450及細胞色素b5;黃素蛋白類,包括還原型輔酶Ⅱ-細胞色素C還原酶(或稱還原型輔酶Ⅱ-細胞色素P-450還原酶)及還原型輔酶I-細胞色素b5還原酶,是電子傳遞的載體;脂類,主要是磷脂醯膽鹼,功能尚不清楚。此三部分共同構成電子傳遞體系...
本書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多年生物化學教學經驗的總結和體現. 讀者通過本書可以了解生物化學原理的最主要內容蛋白質和核酸的分子結構和功能;生物膜的組成以及信號轉導;遺傳信息載體DNA的儲存、複製、轉錄和表達;涉及到糖酵解、檸檬酸循環、糖異生、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以及尿素循環等代謝途徑的糖、脂、胺基酸和...
2.2.1 電子傳遞鏈 2.2.2 光合作用原初過程中的氧化還原系統 2.2.3 光合作用的色素系統Ⅰ和Ⅱ 2.2.4 光合作用的原初過程 2.2.5 光合作用的量子產額 2.3 光合作用的第二過程 2.3.1 CO₂的受體 2.3.2 與原初過程的聯繫 2.3.3 卡爾文(Calvin)循環 2.3.4 葉綠體:發生光合作用的部位 2.3....
在有氧的條件下,3-磷酸甘油醛脫氫產生的NADH+H+從細胞質中通過穿梭系統進入線粒體經電子傳遞鏈傳遞生成水,同時釋放出能量。能量變化 1分子葡萄糖在缺氧的條件下轉變為2分子乳酸,同時伴隨著能量的產生,淨產生2分子ATP;糖原開始1分子葡萄糖單位糖酵解成乳酸,淨產生3分子ATP。生理意義 (一) 主要的生理功能是...
三、檸檬酸循環45 四、電子傳遞鏈和氧化磷酸化46 五、無氧途徑48 六、 食物中其他營養的氧化50 第二節光合作用51 一、光反應 51 二、碳反應54 本章小結56 複習思考題57第二部分生物的遺傳與變異59 第四章減數分裂60 第一節減數分裂過程60 一、減數分裂的過程60 二、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不同62 三、減數...
《生物化學(第4版)》是2015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希成。內容簡介 《生物化學》第4版共分為20章,內容包括以蛋白質為主的生物分子的結構和功能,DNA複製、轉錄和蛋白質合成等遺傳信息的儲存、傳遞和表達,以及糖代謝、電子傳遞和ATP合成、脂代謝和胺基酸代謝等內容,系統地闡述了生物化學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食物網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作用 後生動物的食物源 模擬微生物食物網 微生物間的化學相互作用 微生物食物網的空間結構 微生物食物網形式與功能的生物地理學研究進展 推薦閱讀 3.生物被膜 生物被膜的結構與功能 自然生態環境中的生物被膜 工業環境中的生物被膜 醫療系統中的生物被膜 結語 總結 推薦閱讀 4...
8.3.2 在細胞呼吸作用的第二個階段,高能電子會通過電子傳遞鏈 103 8.3.3 在細胞呼吸作用的第三個階段,ATP通過化學滲透作用形成 103 8.3.4 細胞的呼吸作用可以從多種分子中獲取能量 105 8.4 發酵是如何發生的? 105 8.4.1 在無氧的環境下,細胞通過發酵作用實現NAD+的循環利用 10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