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歷史

偃師歷史

建置 據《讀史方輿紀要》:“周武伐紂,回師息戎,因我偃師”。周武王伐紂之後,回師西亳,息偃戎師,馬放南山,牛放桃林,表示不再用兵,偃師因此而得名。因此,西亳從周代時始稱“偃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偃師歷史
  • 出處:《讀史方輿紀要》
  • 地理位置:河南省
歷史人文,歷史沿革,

歷史人文

偃師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東征伐紂在此“息偃戎師”而得 名。歷史上先後有夏、商、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是國內已知建都朝代最多的縣級市。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0處。境內有被史學家命名為“二里頭文化”的夏都斟鄩遺址,該遺址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宮殿基址群、禮器群、鑄銅作坊遺址、綠松石器作坊遺址和中國最早的宮城(即翟鎮夏商二里頭宮城遺址),是迄今為止可以確認的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是史學界公認的“華夏第一王都”;有被夏商周斷代工程確定為夏商斷代界標的商城遺址,商都西亳,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偃師是唐朝高僧玄奘和北宋名相呂蒙正的故鄉,市內有全國聞名的東漢太學遺址和靈台遺址,以及商湯王冢、伯夷、叔齊墓、呂不韋墓、齊田橫墓、王鐸墓、顏真卿墓、唐太子李弘冢、杜甫墓等;張衡、蔡倫、班固、王充等歷史人物都在這裡成就了偉業英名。2005年,被授予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市)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據《讀史方輿紀要》,“周武王伐紂,回師息戎,因名偃師。”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攻取朝歌,滅掉商朝。武王回師鎬時,認為天下已經太平,決定偃師息戎。於是“放馬華陽”,兵車入庫,表示不再打仗。  秦因置偃師縣。1993年撤縣設市。  2001年,偃師市轄12個鎮、5個鄉:城關鎮、翟鎮鎮、首陽山鎮、李村鎮、諸葛鎮、府店鎮、高龍鎮、龐村鎮、緱氏鎮、顧縣鎮、岳灘鎮、寇店鎮、山化鄉、大口鄉、邙嶺鄉、佛光鄉、佃莊鄉。  2000年,偃師市轄13個鎮、4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816026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118823 、首陽山鎮 50487 、佃莊鎮 38686、 翟鎮鎮 41268 、岳灘鎮 39042 、顧縣鎮 58628 、緱氏鎮 62899、 府店鎮 41250、 高龍鎮 35816、 寇店鎮 36020、 龐村鎮 36790、 李村鎮 68888 、諸葛鎮 50860 、山化鄉 45905、 邙嶺鄉 33217、 佛光鄉 13086、 大口鄉 44361。  至2001年底,全市轄城關、首陽山、岳灘、顧縣、翟鎮、佃莊、李村、龐村、寇店、高龍、緱氏、府店、諸葛等13個鎮和邙嶺、山化、佛光、大口等4個鄉,332個行政村。  2005年,偃師市鄉鎮區劃調整:撤銷佛光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府店鎮管轄,府店鎮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5年12月31日,偃師市轄13個鎮、3個鄉:城關鎮、首陽山鎮、諸葛鎮、顧縣鎮、高龍鎮、寇店鎮、府店鎮、龐村鎮、岳灘鎮、李村鎮、翟鎮鎮、緱氏鎮、佃莊鎮;山化鄉、邙嶺鄉、大口鄉。  2009年12月21日,河南省民政廳批覆(豫民行批46號),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將偃師市諸葛鎮整建制劃歸洛陽市洛龍區管轄。  2010年3月19日,河南省民政廳批覆(豫民行批8號),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將偃師市李村鎮整建制劃歸洛陽市洛龍區管轄。  至2010年年底,偃師市轄11個鎮、3個鄉:城關鎮、首陽山鎮、顧縣鎮、高龍鎮、寇店鎮、府店鎮、龐村鎮、岳灘鎮、翟鎮鎮、緱氏鎮、佃莊鎮;山化鄉、邙嶺鄉、大口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