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傳鉞

倪傳鉞

倪傳鉞(1908-2010),崑曲演員。原名筱榮,後易名宗揚。江蘇蘇州人。在虎丘國小初小畢業後,受同學顧傳玠的影響,於1922年進入崑劇傳習所學習崑曲老外,師承吳義生,工老外,兼老生。在師兄弟中文化基礎較好,又能刻苦鑽研,藝業進步甚快。出科加入“新樂府”昆班演出。新中國成立後,倪傳鉞積極從事崑曲教學工作,培養了三代崑曲演員,窮其一生完成了保留、傳承崑曲的重大歷史責任。評論家黃南丁曾著文評述“新樂府”有“四個半全才”,倪即占其中一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倪傳鉞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戊申)
  • 逝世日期:2010
  • 職業:崑曲演員
  • 畢業院校蘇州崑劇傳習所
主要作品,社會評價,人物生平,

主要作品

傳鉞嗓音較老生稍闊,比白面略蒼,是典型的老外嗓子。他善於揣摩劇情,剖析角色,擅長做功,能戲頗多。飾演老外戲《八義記·鬧朝、撲大》中趙盾、《十五貫 ·判斬、見都、訪鼠、測字》中況鐘、《浣紗記·寄子》中伍子胥《繡襦記·打子》中鄭儋、《千忠戮·草詔》中方孝孺、《滿床笏·納妾、跪門》中龔敬、《千金記·鴻門、撇斗》中范增、《鳴鳳記·辭閣》中夏言、《荊釵記·開眼、上路》中錢流行以及老生戲《邯鄲夢·雲陽、法場》中盧生、《牧羊記·望鄉》中蘇武、《釵釧記·大審》中李若水等角色均稱拿手。尤其是在《如是觀·交印》中主演宗澤(老外),臨終將帥印託付岳飛時,一股忠義正氣,表現於眉目之間,又將垂危病情曲曲傳出,感人肺腑,成為蜚聲曲壇的看家好戲。
倪傳鉞
他精心繪製的《崑劇傳習所舊址圖》在蘇州崑劇歷史陳列館展出後影響較大,已多次在有關崑劇專著中影印發表,原畫現珍藏於蘇州戲曲博物館。1986年起他積極參與文化部昆指委培訓班的教學工作,向學員們傳授了《出罪》、《府場》、《鬧朝》、《撲犬》等折子戲。20世紀90年代後,因年事已高,平時深居簡出,以書畫自娛,但仍繼續參與輔導上海的業餘崑曲活動。1998年1月11日,上海崑曲研習社與上海崑劇聯誼會為70歲以上社員舉辦祝壽演出,傳鉞以九旬高齡粉墨登場,與師弟王傳蕖等合作演出了《不伏老·北詐》全出(飾徐茂公),創造了崑劇演出史上的一個奇蹟。

社會評價

傳鉞好學不倦,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擅長竹笛,能填詞譜曲,兼擅書畫。曾於演劇之餘,從蘇州著名山水畫家陳子清習畫,得其真傳,造詣頗深,被譽為“傳”字輩中秀才,深受穆藕初等賞識。
倪傳鉞、王傳蕖、呂傳洪等倪傳鉞、王傳蕖、呂傳洪等
香港演員羅家英通過微博表達對倪傳鉞先生的悼念,他稱“崑曲傳習所現在已成歷史,但永遠受人傳頌。我身為後輩,要向他們學習,除了藝術外,還有他們的品德,忠於本業,不離不棄,無論任何環境,絕不放棄。”  倪傳鉞生前所在的上海戲曲學院已向全國各崑劇團發去了唁電。倪傳鉞曾執教多年的江蘇省崑劇團表示:“倪老師走了,實際上不僅是‘傳字輩’一代人的離去,也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我們作為崑曲後輩,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

人物生平

20世紀30年代初,“新樂府”內部矛盾逐漸激化,師兄弟們推其為代表,與嚴惠宇多次談判未果。傳鉞遂為首發起合股籌資組成共和班性質的仙霓社,並被推選為社務主持人之一,分管財務賬目工作。經其當家理財,數年後終於還清了一切債務。1935年1l月隨仙霓社從南京演出返蘇後,於翌年初,易名倪宗揚,正式離班轉業。1937年冬旅居重慶,在穆藕初為總經理的農本局任出納科副科長、科長。穆氏逝世後,於1944年起,調任四川絲業公司總務科副科長、業務科科長等職。工作之暇,常為公司總經理、業餘崑曲家范崇實(工老生)“拍曲”授藝,並與同在重慶的姚傳薌一起參與指導重慶曲社的業餘崑曲活動,當年《申報》載文稱其為“終曲社軍心者”。1957年9月起,調任上海市戲曲學校崑劇班教師,主教老外,兼授老生,參與培養了計鎮華、甘明智、姚祖福等優秀老生人才。1962年12月曾在蘇州舉行的“蘇、浙、滬三省(市)崑曲觀摩演出大會”上主演《寫本》、《斬楊》等戲,這是返滬後首次參與的崑劇觀摩演出活動。1972年12月退休,居上海。1978年4月,應江蘇省崑劇院邀請赴寧出席崑劇工作座談會,並與王傳淞鄭傳鑒合作示範演出了《荊釵記·上路》。隨後接受江蘇省蘇劇團(後又恢復為江蘇省蘇崑劇團)邀請,出任該團附設的學館崑劇教師,培養了楊曉勇、高雪生等第三代蘇、昆兼學兼演的老生新人。1981年11月,文化部、中國劇協等在蘇州聯合舉辦崑劇傳習所成立六十周年紀念活動,他榮獲紀念匾,並在會上示範演出了名劇《交印》,獲行家的高度評價,稱其扮演的宗澤有“老將風度,衰而不竭,沉而見壯”,“確是不同凡響”。
倪傳鉞倪傳鉞
2010年9月21日,崑曲藝術家教育家倪傳鉞在上海去世,享年103歲。
上海戲曲學院與相關單位將協助家屬處理後事,追悼會將於9月27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