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唐代鄭谷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倦客》是唐代詩人鄭谷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聯概括寫自己遭逢戰亂、輾轉漂泊的情況;次聯具體描寫輾轉流徙的情景;第三聯抒發感慨;末聯點出歸隱的主旨。此詩語言平易,對仗工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倦客
  • 作者:鄭谷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詩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整體鑒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倦客
十年五年岐路中,千里萬里西復東。
匹馬愁沖晚村雪,孤舟悶阻春江風。
達士由來知道在,昔賢何必哭途窮。
閒烹蘆筍炊菰米,會向源鄉作醉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倦客:因漂泊而疲勞的羈旅之客。詩人早年遭逢戰亂,曾逃亡巴蜀,流寓荊楚吳越。登第入仕後,又遇軍閥混戰,屢屢“耷走驚魂”故自稱“倦客”。
②歧路:即岐路,岔道。典出《列子·說符》:“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
③達士:明智達理之士。典出《呂覽·知分》:“達土者,達乎死生之分。”知:通曉。
④哭途窮:典出《世說新語·棲逸》“阮步兵嘯聞數百步”注引《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反。”途窮,路盡,喻境遇困窘。
⑤菰(gū)米:雕胡米。生於水中,至秋結實,可為饌。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長年累月我奔波在岔道之中,千里萬里我西去又轉而復東。
傍晚騎駑馬愁對荒村的飛雪,春日乘孤舟悶對阻船的江風。
明智人由來通曉人世的道理,昔賢者何必痛哭迷失的途窮。
閒暇烹煮蘆筍炊熟菰米來食,有機會就回到故鄉作一醉翁。

創作背景

光啟三年(887年),春風得意的鄭谷回到蜀中與家人團聚。這是他的第二次入蜀,此後他即留滯於蜀中,等待出仕的機會。此次在蜀的時間不短,時光逐漸耗卻了鄭谷初始的喜悅,“十口漂零猶寄食”(《漂泊》)的現實越來越讓他灰心。面對珠玉塵封、命途多舛、投告無門,鄭谷顯得頗為無奈。而漂泊奔走、浪蕩無依的生活終於讓他身心俱疲,在他心中“歸隱”種子開始萌發,開始嚮往田園生活。遂作此詩,抒發自己歸隱田園的心境。

作品鑑賞

整體鑒析

這是詩人所寫的一首遭逄離亂、漂泊流離的詩。
首聯概括寫自己遭逢戰亂、輾轉漂泊的情況。“十年五年”,從時間上言戰亂、漂泊年月之久;“千里萬里”,從空間上言戰亂、輾轉地域之廣。次聯具體描寫輾轉流徙的情景:暮色蒼茫中,騎著匹駑馬,冒著鵝毛風雪,憂慮歇宿的村落;春日裡,乘著孤舟,頂著獵獵江風,擔心旅途受阻。“愁”“悶”二字,細膩地刻畫了詩人的心理活動;“沖”“阻”二字,描寫了旅途的艱難困苦。第三聯抒發感慨。明智達理之士,本來就通曉造化之道,人世之理;往昔的才德之士,也應該不為困窘的境遇,痛哭流涕。這裡借達士、昔賢的明智從側面寫岀自己的曠達和心志。末聯點出歸隱的主旨。閒暇便采來蘆筍和菰米,烹煮而食;有機會就回歸故鄉,作一個隱居的醉士。
此詩避寫戰亂,只寫漂泊,語言平易,對仗工整,前二聯蘊含悲苦淒涼之意,後聯顯露出曠士的清操之氣。

名家點評

鹹陽地方志辦公室研究員何金鎧《中華詩詞曲對仗大辭典》:“頸聯多以虛字為對,系主體虛名對。”

作者簡介

鄭谷(約851年~約910年),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光啟三年(887年)進士,官右拾遺、都官郎中等。以《鷓鴣》詩聞名,人稱“鄭鷓鴣”。詩多寫景詠物,亦有一些關心社會及民瘼之作,詩風通暢清新。著有《宜陽集》,已佚,存《雲台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