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懸,漢語詞語,
拼音:dào xuán
意思是頭向下、腳向上懸掛著比喻極其艱難、危險的困境。常用在民意、軍事、政治等方面重大變化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倒懸
-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
- 基本釋義:頭向下、腳向上懸掛著
-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
拼音
基本釋義
用法
出處與詳解
①《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②《後漢書·劉焉傳》:“從事 廣漢 王累 自倒懸於州門以諫。”
③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臧洪傳》:“張揚、飛燕旅力作難,北鄙將告倒懸。”
④清 蔣一葵 《長安客話·仙人洞》:“近門有大石鐘,倒懸其上,門之內深黑,則人不敢入矣。”
⑤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牆角倒懸的那張七弦琴,琴上的套子,不知拿去作了什麼。”
①清 昭連 《嘯亭雜錄·誅伍拉納》:“ 伍制軍 拉納 ,繼 福文襄 督 閩 ,惟以貪酷用事,至倒懸縣令以索賄。”
②《明史·海瑞傳》:“ 宗憲 子過 淳安 ,怒驛吏,倒懸之。”
①漢 焦贛 《易林·井之恆》:“解釋倒懸,歷國安泰。”
②《後漢書·張玄傳》:“明公總天下威重,握六師之要,若於中坐酒酣,鳴金鼓,整行陣,召軍正執有罪者誅之,引兵還屯都亭,以次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縣,報海內之怨毒,然後顯用隱逸忠正之士,則 邊章 之徒宛轉股掌之上矣。”
③《三國志·吳志·陸抗傳》:“若敵泛舟順流,舳艫千里,星奔電邁,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縣也。”
唐 杜甫 《聞斛斯六官未歸》詩:“本賣文為活,翻令室倒懸。”
④《金瓶梅詞話》第一回:“黎民失業,百姓倒懸。”
⑤清 孫枝蔚 《貧士》詩:“亦有親與故,其室皆倒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