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習心悟》是201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修習心悟
- 作者:黃仁良
- 出版時間:2019年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47842379
《修習心悟》是201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修習心悟》是201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太極拳被稱為文化拳、養生拳、禮讓拳、哲學拳,它匯聚了道、儒、釋三家的思想學說,講究內修外練。懂得太極拳理方能明理生智,本書中作者結合六十載習拳體會,詳細談了太...
修習悟解。得佛深意者。諸佛無不知之。若有人聞上乘法。一心受持。即能行般若波羅蜜無相無著之行。了無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無我者。無色受想行識也。無人者。了四大不實。終歸地水火風也。無眾生者。無生滅心也。無壽者。我身本無。寧有壽者。四相既亡。即法眼明徹。不著有無。遠離二邊。自心如來...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
此時,悟到一切法空性,遍一切一味相。空無相性,不了即不了,一了則一切了,故此也稱為頓悟的──中國稱之為小頓悟。此頓悟空性,重在離一切相的平等法性之體驗,而巨細無礙的緣起事,功德無邊的悲智事,此時都沒有圓滿。更依此頓悟的般若慧,攝導萬行,修習上進。這與悟前的事修不同,悟前修可稱為緣...
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鹹皆循環,不曾散失,計以為常。注釋:窮心境性,二處無因“窮”,窮究。“二處”,心與境二處。欲窮究心與境之性,以求一切法之本元為從何而起,然發覺心境二處皆無生因,亦即沒有發現能生心境二處者;換言之,心境本身即是源頭...
第五時,心一向純靜,有事觸亦不動,由攝心熟,堅固準定矣。修煉方法 世俗修真門派以東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劃分,隱世門派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別,此處不便多述)。根據門派不同,所持論調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又不同,功法亦千變萬化。簡而言之,修真方法無人引路不可私自修習,否則後患無窮,...
其實學佛修行很簡單,一是發堅固的大菩提心,二是長期依所發的大菩提心認真躬行實踐,三是最終將大菩提心修習圓滿。依此三個步驟行持,定成佛道。此四心中,具前三心,亦可稱為菩提心,若成就後一心,也可包括前三心。具此如上四心,是為從當下修心所說的頓悟。從抓綱抓總而言頓悟者 從抓綱抓總而言頓悟者,...
’相傳北齊·慧文讀此文豁然證悟圓理之極致,乃授予慧思,慧思又傳予智顗,遂成天台一宗之基礎。氣功名詞 佛家氣功習用語。認為修習般若,集中精神,專注於一(一個念頭、一個景物),即所謂“一念心”,可頓得三智之果,從而豐富智慧,用不著分階段進行。三智指一切智,一切種智,道種智。得三智後即能斷除...
但是上述之正智與真如仍未究竟,於悟入真如而現起正智後,進入悟後起修之漸悟菩薩位——修習解脫果和大菩提果;漸漸地斷除阿賴耶識所藏一念無明煩惱種子,成就解脫果而出三界,薰習無生法忍而漸漸斷除無始無明塵沙惑,向佛地如如之境邁進,一直道“金剛道後異熟空”,識種之流注變異已經斷盡而究竟成佛時,便...
所以《瑜伽師地論》云:“由聞思力所攝根律儀,能伏煩惱現行;由修習力所攝根律儀,能斷煩惱隨眠。”此中覺察功夫與禪宗修無念行,念起即覺、覺之即無的功夫相同,也是六祖“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的行正是道的具體實踐。前面所說以分別慧於善惡邪正等法,善取善舍,有為有作,使身心諸行正直無邪,...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巳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盤。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眾生雖求善友,...
2.無量之義:指慈相應等心,即欲利益、安樂之饒益相,一切無量之所顯示:所緣廣大,利益安樂思維最殊勝,極為純熟,且能得無量果。要之,以強盛之心力,於所觀慈等相令圓滿、普遍、清白,而且專注,即四無量心。又聖者修四無量心達至極境相應之定:修慈者,極於遍淨(第三禪);憶念空無邊處,修習悲心最為...
《瑜伽師地論》卷三十稱此九住心為‘九種心住’。指內住、等住(又稱續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等持。印順《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章〉釋之雲∶‘從初學的攝心,到成就正定,有九住心,也就是住心的修習過程,可分為九個階段∶(1)內住∶一般人,一向是心向外散;儒者...
入出息念是南傳上座部佛教四十種禪定修行方法之一,是一種通過保持正念專注於呼吸的修行方法,是四念處當中身念處的修行方法,在經典中排在第一位。定義 入出息念能達到的最高禪定境界為四禪。入出息念是佛陀曾經修習的,佛陀就是通過入出息念達到禪定,並在此基礎上修觀而證悟涅槃的,因此歷代禪修大師均推薦入...
又云:阿那般那觀、安那般那念、念安般、安般守意。意譯為念入出息、念無所起、息念觀、持息念。簡稱安般、數息。乃五停心觀之一,八念之一,十念之一。即計數入息或出息次數,以收攝心於一境,使身、心止息。此為除散亂,趨入正定之修法。又將數息觀細分,有算數修習、悟入諸蘊修習、悟入緣起修習、...
人心本性原來清淨,具備菩提、般若之知,只緣一向迷妄顛倒,不能自悟。如得善知識啟發,修習念念不著法相的“般若行”,一旦妄念俱滅——這是“無念”的極致,真智發露,自會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而成“般若三昧”,也就是“識心見性,自成佛道”的頓悟。從此以後,於境無染,自在解脫,雖仍不廢修行,但既...
無論是參禪、念佛、看教還是持咒,都特別注重內在心性的修持,因而對心性的修習與悟入至為重要,受到破山及歷代禪修者的高度重視。禪學宗旨 禪宗南宗強調即心即佛的心佛一體觀,六祖慧能一系如荷澤神會、本淨、南陽慧忠、南嶽懷讓、青原行思及石頭希遷等禪師都將心佛相即的理念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作為指導禪修...
(4)忍陀羅尼∶謂安住法之實相而忍持不失。其修得方法有二∶先世之久習力、現在之修習力。以上之四陀羅尼,若約聞、思、修、證而言,則法陀羅尼是聞慧;義陀羅尼是思慧;咒術陀羅尼是依禪而起,攝末從本,修慧從本;忍陀羅尼是證心住理,屬於證行。若約位而言,則法、義、咒術三陀羅尼是由初僧...
我沒在修習上師相應法時,行者修習虔誠和虛心,成就善緣行善,就要經常祈禱上師許願。所以祈禱上師瑜伽是修悟淨慮的甚深竅訣,是觀察捉摸不透的自心,在自續中獲證非凡的證悟功德的特殊善巧方便。故經常要很敬重地向上師許願。上師相應法是觀想上師為阿彌陀佛的形象。為什麼要觀想上師為阿彌陀佛呢?這是因為如果以上...
反之,若於一切內外境界無法達到不為所亂,不起心攀緣、不受染著、不為所動,就沒達到佛所言之“攝心”的境界,也就是已經犯了佛戒——是故,這個“戒”不但是菩薩的“心地戒”,而且是“佛戒”(佛所自行之戒),菩薩由於持“佛戒”,故得修習“佛定”(佛所自行之定)。又,“攝心”依一般通教而言,已...
“沙門”,是標示翻譯者的身分。翻譯人是一位出家的沙門,而不是居士。“沙門”是印度出家人的通稱,譯成中國話叫做“勤息”。“勤”是精勤、勇猛的意思;“息”是止惡的意思。合起來說,就是精勤修習佛法,滅除一切煩惱;也就是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瞋、痴三毒的意思。“安世高”是翻譯人的德號...
果定是聖弟子才能證入的出世間定,其所緣是涅槃。證入果定的目的是當下得以體驗涅槃之樂。在這些定中,生起的是與聖弟子證悟階段相等的果心,如阿拉漢能證入阿拉漢果定。修習 與聖道相應的定(出世間定)的修習法,將包括于慧的修習法中敘述。因為修慧的時候當然亦修習於彼(聖道相應定)了。道果安止速行也就是...
再如憍梵缽提尊者舌根圓通,他說:“如來示我一味清淨心地法門,我得滅心,入三摩地……。”次如烏芻瑟摩明王火大圓通,是以“火光三昧”而得成就。其次,月光童子水大圓通,由於修習“水觀三摩地”而得成就。再者,琉璃光法王子之風大圓通,他說:“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
(3)明心菩提︰折伏粗煩惱後,進而切實修習止觀,斷一切煩惱,徹證離相菩提──實相,所以名為明心菩提。這三種菩提即趣向菩提道中由凡入聖的三階,是般若道。這時,雖得聖果,還沒有圓滿,須繼續修行。明心菩提,望前般若道說,是證悟;望後方便道說,是發心。前發心菩提,是發世俗菩提心;而明心菩提是發勝...
“可見達摩傳其禪法之前,有不少人修習五停心觀等大小乘禪觀。而到了宋/贊寧撰《宋高僧傳》,”習禪篇“共六卷,其中正傳103人,附見29人,始於唐代禪宗五祖弘忍,終於宋代天台山德韶(891~972,為青原下第八世法眼文益門下,永明延壽之師),完全在為禪宗張目。到了明代,如惺撰《大明高僧傳》,”習禪篇...
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顯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禪。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淨禪,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百千三昧。達摩門下,展轉相傳者,是此...
而得三昧就是修習禪定的最高成就。但禪定三昧本身也不是學佛最高的目的──三昧的功能在於它能令行者,依三昧(定慧等持)之力,而照破一切‘無始無明’,從而真正開悟:從小悟、大悟,乃至大徹大悟而成佛。但成佛本身也不是最終的目的:成佛之後,便依自己修行成佛的經驗與方法,教導其他眾生,令普皆悟得自心自性...
道諦(梵文Margasatya),指超脫“苦”“集”的世間因果關係而達到出世間之“涅槃”寂靜的一切理論說教和修習方法。四諦中,苦、集二諦系世間因果,集諦為因,苦諦為果;滅、道二諦系出世間因果,道諦為因,滅諦為果。其中,苦與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與因,而滅與道表示證悟世界之果與因,即世間有漏之果為苦諦...
複次修習何業不生無間。修諸善業回向所求。決定得生諸善趣中不入無間。複次修習何業感得何果。若修善業感可愛果。若造惡業感非愛果。若遠離此善不善業。愛非愛果終不可得。譬如慈女商主遠行久不歸家子無由得。復云何業而不得果。所修惡業回心發露。省悟前非思惟嫌厭。心念口言作意專注重重懺悔。此業...
修習夢境成就,則能在實際之生、死、中有三階段證悟無有自性之真如性。第五、遷識成就法(往生)。遷識的要義是引生無分別俱生智。所謂遷識,指人在臨命終時能以自力(氣心力和定力)把自己的心識遷往他方淨土或其他世界,使心識在遷往途中毫無障難而行,它則作為最佳之護送者。主要的關鍵在得氣心自在,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