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業

信託業

信託業(Trust Industry)信託與銀行、證券、保險並稱為金融業的四大支柱,其本來含義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按照《信託法》第一章第一節對信託的定義,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信託行業資產規模經歷連續7個季度同比增長率逐季下滑的尷尬後,終於在今年二季度實現了扭轉。公開資料顯示,截止到二季度末,全國信託資產規模突破15萬億元,同比大增27.1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託業
  • 外文名:Trust Industry
  • 包括:信託與銀行證券保險
  • 含義:受人之託、代人理財
起源,《信託法》簡介,信託業的歷史,信託投資公司的業務,人民銀行的調整,行業數據,行業整頓,經營方略,行業特點,構成要素,行業現狀,政策支撐,整合保留,新觀點造勢,信託業上半年數據,制度創新,總結,

起源

《信託法》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簡稱《信託法》)於2001年4月28 日在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通過,並於當年10月1日正式實施。《信託法》從制度上肯定了信託業在我國現行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必要性,為我國信託市場(即財產管理市場)構築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將信託活動納入了規範化和法制化的發展軌道。

信託業的歷史

信託在國外已有3800年的歷史,因為它一頭連著貨幣市場,一頭連著資本市場,一頭連著產業市場,既能融資又能投資,被譽為具有無窮的經濟活化作用。用美國信託權威思考特的話說,“信託的套用範圍,可以和人類的想像力相媲美。
信託投資信託投資
”在國外將個人財產及金融資產委託給信託投資公司進行管理,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信託業已經發展成為現代金融業的重要支柱之一,信託與銀行、證券、保險並稱為現代金融業的四大支柱。
據最早的文字記載,信託是來源於公元前2548年古埃及人寫的遺囑。但具有原始特性的信託,則起源於英國的“尤斯制”,英國是信託業的發源地。但英國現代信託業卻不如美國、日本發達。開辦專業信託投資公司,美國比英國還早,美國於1822年成立的紐約農業火險放款公司,後更名為農民放款信託投資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信託投資公司。
中國的信託業始於20世紀初的上海。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專業信託投資機構——中國通商信託公司,1935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央信託總局。新中國建立至1979年以前,金融信託因為在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管理體制下,信託沒有能得到發展。
1979年10月,國內第一家信託機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宣告成立,此後,從中央銀行到各專業銀行及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紛紛辦起各種形式的信託投資公司,到1988年達到最高峰時共有1000多家,總資產達到6000多億,占到當時金融總資產的10%。

信託投資公司的業務

信託投資公司主要從事的與銀行類似的業務,真正的信託投資業務也有開展,如金信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於1992年發行的浙江省內第一隻共同基金“金信基金”,1995年8月推出的“個人特約集合委託存款”業務。但是由於缺乏法律上的規範和信託投資公司的管理經驗,在1999年人民銀行對信託業進行第五次整頓前,信託投資公司僅剩下239家。

人民銀行的調整

從1999 年開始,人民銀行就對原有的239家信託投資公司進行了清理整頓,擬合併保留60家,目前,已有50家經過了重新審核登記。此次清理整頓採取的方式是:一方面改變部分信託投資公司的企業性質,並讓其徹底退出信託市場,另一方面通過資產整合和進行股份制改造,重新審核登記了部分信託投資公司。在中國信託業發展過程中,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全行業先後經歷五次清理整頓。
在歷史跨入新世紀之時,伴隨《信託法》和《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信託業終於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我國的信託業也必將為加快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繁榮市場經濟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行業數據

信託業協會近日公布的2012年四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信託全行業65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為7.47萬億元。在房地產信託和銀信合作發展均受限的背景下,信託資產仍能實現近50%的增長。實現營業收入638.42億元,同比增長45.32%。合計實現利潤總額441.4億元,同比增長47.83%。

行業整頓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缺乏卻造成了信託業的先天不足,一直陷於“發展-違規-整頓”的怪圈,自1979年恢復業務以來先後經過五次較大的整頓。在具體業務上,信託公司其實一直從事銀行存貸業務、證券業務和實業投資業務,可謂“耕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中國信託業協會中國信託業協會
綜觀信託業24年波動徘徊的歷程,其癥結可以用“不務正業”四個字來概括,換言之,功能定位混亂、主次業務顛倒是信託業不斷出事兒的根源。
我國信託業發展的幾起幾落有其客觀原因:
誕生時缺乏基礎,一是缺乏一定的市場需求和經濟基礎。“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是信託的基本功能,因此信託生存的首要條件是有“財”可理。建國以來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採取的是高積累、高投資、低工資、低收入的政策,民間基本上無可理之財。二是缺乏健全的社會信用基礎。
信託“以信任為基礎”,信任關係的確立和穩定是信託賴以生存的土壤。我國社會信用關係尚缺乏剛性,信用鏈條十分脆弱,契約意識較差;總體而言,信用基礎仍十分薄弱,制度建設滯後,不完備。
直到2001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正式施行,我國的信託制度才初步確立。在此之前沒有一部專門的信託法,也無其他明確信託關係的法律規範。這使信託機構的活動長期缺乏權威的基本準則,令信託業的發展陷入歧途。這些年來,信託公司主要從事銀行存貸業務、證券業務和實業投資業務,沒有集中到“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主業上來。
1、第一次清理整頓是1982年,國務院針對當時各地基建規模過大,影響了信貸收支的平衡,決定對我國信託業進行清理,規定除國務院批准和國務院授權單位批准的信託投資公司以外,各地區、部門均不得辦理信託投資業務,已經辦理的限期清理。
2、第二次清理整頓是1985年,國務院針對1984年全國信貸失控、貨幣發行量過多的情況,要求停止辦理信託貸款和信託投資業務,已辦理業務要加以清理收縮,次年又對信託業的資金來源加以限定。
3、第三次清理整頓是198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清理整頓信託投資公司的檔案,同年10月,人民銀行開始整頓信託投資公司。第二年,國務院針對各種信託投資公司發展過快(高峰時共有1000多家),管理較亂的情況,對信託投資公司進行了進一步的清理整頓。
4、第四次清理整頓是1993年,國務院為治理金融系統存在的秩序混亂問題,開始全面清理各級人民銀行越權批設的信託投資公司;1995年,人民銀行總行對全國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了重新審核登記,並要求國有商業銀行與所辦的信託投資公司脫鉤。
5、第五次清理整頓是1999年,為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人民銀行總行決定對現有的239家信託投資公司進行全面的整頓撤併,按照“信託為本,分業管理,規模經營,嚴格監督”的原則,重新規範信託投資業務範圍,把銀行業和證券業從信託業中分離出去,同時制定出嚴格的信託投資公司設立條件。

經營方略

1、要重塑信託業的形象,注重品牌效應,突出自身比較優勢,實施特色戰略,獲得崇高信譽,實現規模經營
特色也即要塑造自己的企業個性與風格,要與其他同類公司存同求異,在優勢方面重點突破。要明確發展戰略,制定業務發展規劃,最佳化內部組織結構,建立起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充分運用信託機制,最佳化社會資源配置,滿足日益強勁的充滿個性化特色的金融需求。以市場為依託,以創新為動力,開發信託業務新品種,捕捉信託制度孕育的無限商機。
2、在加入WTO的大變革中,要積極推行國際化戰略,加快融入國際金融市場
要推進機構的國際化和信託業務的國際化,要積極與國際金融機構建立戰略聯盟,讓他們參股或成立合資的信託機構,或合作開展信託業務,其立足點以國內為主,時機成熟時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
中國信託業發展報告中國信託業發展報告
在經營管理上要儘快與國際接軌,進行制度創新,儘快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信託模式,要加緊培養和吸納高素質的國際經濟、金融等專業人才,嚴格執行國際慣例,在境外,首先在香港、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設立業務機構,健全國際業務網路,拓展國際業務領域。要擴大經營規模,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更要注重國際業務的多邊化發展,走出去,實現信託業的跨國經營。
3、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
這種合作並將是金融混業的前奏。要想大規模銷售信託品種,尤其是銷售個人信託品種,利用銀行或證券信託業的網點代理銷售是最好的,不僅銷售範圍大、銷售成本低,而且體現了信託業方便客戶、服務客戶的思想。信託和保險結合的空間也極其廣闊,當前可以研究為信託業務提供收益保險,把信託不能承諾的收益改由保險信託業以保險的形式向投資者承諾。這樣不僅可以開發新的業務品種,而且能夠避開“信託投資公司不能承諾回報”的約束。
4、將實業投資領域作為信託業的重要業務領域。
管理產業基金或創業基金,接受各種以實業投資為方向的專業資金信託,是信託業樹立信託品牌、提高信託市場占有率的捷徑,也是與實業經濟的最佳結合點。同時信託業應積極參與基礎建設和政府重點建設,提供各種形式的項目融資,通過發行信託收益憑證,如發行高速公路收費權收益憑證、電力等公用事業收益憑證等拓展業務空間。由於基礎建設具有收益穩定的特點,對追求長期收益穩定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有相當的吸引力。
5、促進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深度融合。
針對我國轉軌經濟的特殊要求,支持企業改制,大力開展信託投資業務。發揮資本連線的紐帶作用,促進產業資本的擴張;最佳化資源配置,盤活不良資產;提供財務管理服務,進一步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協調勞資關係,提供各種職工信託服務,促進職工企業歸屬感,在更高層次上激勵職工的勞動積極性。立足於結構調整,尋找那些在未來的調整中將成為主導因素的企業、項目或產品,通過為他們提供全方位服務, 可以為企業融資提供擔保,在企業治理結構上提供解決方案等等,幫助其提升價值而收益,即努力成為行業整合的戰略投資者。
6、針對我國金融業發展滯後的現實,大力開展特色理財服務。
運用信貸、拆借、項目投資等多種途徑對資產進行組合管理,能夠產生組合投資、規避風險、保值增值等多重效果,這是其他類型金融機構所不能比的。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信託,如證券信託、債券、信託、產業投資信託,引導個人和企業閒置資金轉化為投資,通過收益和風險的合理組合,開發針對不同層次的特色理財服務,必然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
7、開發北京市場,善用奧運商機。
利用北京將在2008年舉辦奧運會的契機,在城市基礎設施、公益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採用資金信託、公益信託等方式提供金融服務;此外憑藉北京高新技術發展的區域優勢,在高新技術領域的風險投資、激勵機制的實現等方面提供金融信託服務。
8、積極進行業務創新,構築高效的業務支持系統
(1)以資金信託為重點,在穩定發展現有委託存貸款業務基礎上,重點開拓證券投資信託和個人信託業務。
(2)在擴大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的同時,積極籌組產業投資基金,探索國有股的收購和重組工作。
(3)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研究和設計國有股減持方案和社保基金管理方案,尋找國外金融機構共同拓展中國養老金管理市場。
(4)受託開展債權清理和企業股權託管業務,同時開展財務顧問、管理諮詢等業務。在業務創新的同時,還必須進行與之相適應的體制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組織創新和經營理念創新等一系列配套的創新,使業務創新得到保障和支持。培育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經營管理團隊;實行優良的激勵機制與作業機制;建立廣泛的社會資源與業務管道。
經營管理者深層次策劃,實行基本戰略,並主動推進結構性、系統化的改革,自覺完善制度,最佳化管理,促進整個目標及過程的深入推進與展開,這便是戰略經營管理的最佳化效應。努力增強信託業的經濟實力,擴大社會影響力,提高知名度,樹立美譽度,增殖無形資產,乃信託業戰略實施之大計。戰略思維,理性決策,果敢實踐,信託業必將在“戰略制勝”的知識經濟時代中迎來新的輝煌。

行業特點

(1)相關法規的滯後性與外部環境趨於完善並存
儘管我國與一些已開發國家相比,信託法律體系尚不完善,相對信託實際業務的需求仍顯滯後,如日本除基本法中設有《信託法》、《信託業法》、《兼營法》外,還設立了種類齊全的信託特別法,主要包括:《貸款信託法》、《證券投資信託法》、《抵押公司債券信託法》等等。但應當說當前我國信託業面臨的外部環境比起信託業發展初期,已發生了明顯改善。首先是法律環境的改善。
除2001年分別正式頒布、實施了我國第一部《信託法》之外,同年還制定出了《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並在2002年5月再次對該管理辦法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訂,同時《信託投資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也已出台。其次是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全國保留的六十家信託投資公司已大部分完成重新登記,重新登記後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內控制度、資產質量、專業人才隊伍都進行了重大重組和整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了較大提升。
特別是我國入世後,伴隨著經濟環境全球化的趨勢,信託業的國際競爭與合作日趨顯露,信託業的發展空間得以巨大拓展。與此同時,我國連續十幾年創造經濟成長率7%以上的奇蹟,GDP總值2002年已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六位,財產積累和可支配主體多樣化,各類發展基金和公益基金的日益增加,居民個人的貨幣擁有量(居民存款已達10萬億人民幣)及金融性財產快速增長,國企改革和國有經濟的戰略性重組,要求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必須加以改革。
這一切均要求迅速建立和完善一個以法人信託市場、個人信託市場以及公益信託市場共同構建的信託市場體系,建立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信託理財機構和理財專家隊伍,提供種類齊全、多元化的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信託品種和相關服務。一個信託業強勢崛起的時代已經到來。
(2)傳統業務的局限性與信託品種不斷創新並存
傳統的信託業務實際上大部分基本都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信託範疇,不僅容易產生運營中的不規範,而且也很難為信託公司的長遠、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依託。雖然在當前特殊和轉軌期,還有部分信託機構較大程度的依靠資本市場投資、資金委託貸款等傳統業務維繫,但是一個更加廣闊的充滿希望和挑戰回歸本業的信託市場空間已經打開,一大批觀念超前,按市場化規則運營的信託公司,運用全新的金融工具,按照市場導向和社會需求開發出大量的創新信託產品,例如:基礎設施建設信託、教育信託、房地產信託、土地開發信託、MBO資金信託、租賃信託等等,從而使得信託業亮點頻頻,真正具備了金融支柱的態勢。
(3)總量規模的控制性與信託機構相對稀缺並存
中國的信託機構自改革開放以來,最高峰時達一千餘家。經過最近一次的重組整合之後,只保留了六十家,從數量上有了大幅度縮減,從業態的影響以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度上表面看似乎有所減弱,但與之相伴而至的是信託機構作為一類可以提供多元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金融機構同時具有了資源的稀缺性質。按照中國人民銀行[2002]第5號令,《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信託業,任何經營單位不得在其名稱中使用“信託投資”字樣。面對我國巨大的信託市場需求,現存的信託機構無疑面臨著一次空前難得的發展機遇。
(4)分業管理的專業性與信託業務多元化並存
我國目前採取分業經營的金融體制,在對信託業規範管理的同時,也對信託業“金融超市”的特色帶來一定約束,但分業經營的管理模式對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也同樣具有約束效應。
相比之下,信託業由於其經營範圍的廣泛性,產品種類的多樣性,經營手段的靈活性和服務功能的獨特性,可以對不同種類的市場需求和服務對象,通過信託品種的創新設計、組合運用,對信託財產和自有資金採取出租、出售、貸款、投資、同業拆放、融資、租賃等多種方式,全方位滿足各類市場需求,具有極明顯的綜合優勢。
信託業的優勢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權靈活配置。信託關係依據主體自治原則,可以設計出一種全新的信託當事人權利與義務結構。信託當事人一經簽訂信託契約,就把運用、處分、管理權分離給受託人。信託契約對信託財產的運用、管理、處分有著嚴格的規定,受託人只能按照契約約定的範圍和方式進行運作。這種利用信託受益權對法定權利進行重新劃分的機制,是一種受法律保護的科學的制度安排,是信託所特有的制度優勢。
(2)破產風險隔離。根據信託財產獨立性要求,信託財產與委託人未設立信託的其他財產相區別,與受託人的固有財產及其他信託財產相區別;受益人除享有約定的權益外,不得在信託存續期間對信託財產提出要求。信託財產獨立性是信託制度最重要的法律原理。它使得一項信託業務的信託財產與委託人、受益人的其他財產,受託人的固有財產以及其他的信託財產之間的風險隔離開來,大大減少了信託財產所面臨的風險。
(3)信託機制具有混業經營的功能,具有天生的混業經營優勢。信託財產形態多樣,可以是貨幣、有形資產、智慧財產權、動產、不動產等。信託財產運用方式亦同樣具有多樣化、個性化等特點,它可投資於證券、實業,也可用於租賃、擔保、貸款等。在我國目前金融分業經營的體制下,信託(投資)公司是惟一可以涉足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產業市場及連通實業與金融的多功能金融機構,可以在三者市場之間進行流通、結合,充分發揮投融資的雙向功能。
(4)信託創新具有個案化、靈活性的特點。信託之所以能夠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獲得廣泛套用,關鍵在於其更能體現以人為本,可以根據不同投資者的喜好和不同項目的特性,量身定做各種個性化的非標準信託產品,通過集合投資、專家理財,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投資者多樣化和特定的需求。這種可以根據委託人的喜好和不同項目的特性進行個性化、靈活性產品設計的優勢,是其他金融機構所無法比擬的。
3.信託(投資)公司的業務創新
信託財產轉移與管理、長期規劃、彈性靈活是信託的主要內在機制特徵,信託套用空間十分廣闊,而創設信託所要實現的目的,與法學家們的想像力一樣是沒有限制的。所以信託創新將會隨著人們需求的變化而不斷發展。同時,信託理財專業化的趨勢亦愈加明顯,理財效率將進一步提高。資產證券化、年金信託、表決權信託、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治理中的持股制度安排、社會福利與社會公益事業的運行機制等將成為信託創新的重要領地。

構成要素

(一)信託行為
信託行為是指以信託為目的的法律行為。信託約定(信託關係檔案)是信託行為的依據,即信託關係的成立必須有相應的信託關係檔案作保證。信託行為的發生必須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進行約定。
(二)信託主體
信託主體包括:委託人、受託人以及受益人。
1、委託人。委託人是信託的創設者,他應當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委託人提供信託財產,確定誰是受益人以及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權,指定受託人,並有權監督受託人實施信託。
2.受託人。受託人承擔著管理和處分信託財產的責任,應當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受託人必須恪盡職守,履行誠實、信用、謹慎、有效管理的義務;必須為受託人的最大利益,依照信託檔案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和處分信託事務。
3、受益人。受益人是在信託中享有信託受益權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也可以是未出生的胎兒。公益信託的受益人則是社會公眾,或者一定範圍內的社會公眾。
(三)信託客體
信託客體主要是指信託財產。
1、信託財產的定義和範圍。信託財產是指受託人承諾信託而取得的財產,以及因管理、運用、處分該財產而取得的財產。通常我們也將前者稱為信託財產,而將後者稱為信託收益,信託財產和信託收益是廣義的信託財產。
2、信託財產的特性。信託財產特性主要表現為獨立性,具體包括三個方面:(1)信託財產與委託人的自有財產和受託人的固有財產相區別,因此信託財產的安全較有保證。(2)信託設立後,信託財產脫離委託人的控制,由具有理財經驗的受託人對其進行有效管理,進而較好地實現信託財產的保值增值。(3)受託人因信託財產的管理、運用或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財產都歸入信託財產。受託人不享有信託利益。
3、信託財產的管理。為了保證信託財產的獨立性,信託財產必須與受託人自己的固有財產及其他信託財產分別管理。只有分別管理,才能保障各個受益人的利益。如果信託財產是貨幣,可以放在一起管理、運用,但必須分別計算。

行業現狀

經過第五次清理整,重新登記發牌的信託投資公司普遍經過了資產重組,卸掉了歷史的債務包袱,充實了資本金,改進了法人治理結構,吸取了過去的經驗教訓,革新了市場經營觀念,增強了抗風險能力,夯實了發展的基礎,提高了整體的經營管理水平,以誠信為前提條件的信託業必將逐步獲得社會的認可。

政策支撐

進入2001年,以《信託法》、《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和《信託投資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頒布實施為標誌,我國信託業基本結束了長達三年的 “盤整”格局,躍出谷底,步入規範運行的軌道。
信託與租賃信託與租賃
2002年5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頒發[2002]第5號令,根據《信託法》和《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法律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再次對《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其內容較原《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對信託投資公司業務開展的可操作性方面進行了重大調整,使信託投資公司在發起設立投資基金、設立信託新業務品種的操作程式、受託經營各類債券承銷等方面的展業空間有了實質性突破。
按照新《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信託投資公司可以直接作為投資基金的發起人從事投資基金業務,而無需先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同時,信託投資公司設計信託業務品種可完全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而無須向中國人民銀行報批核准。
《信託投資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也於2002年6月13日正式頒發,並在7月18日正式實施,進而為信託投資公司開展資金集合信託業務提供了政策支撐。至此,由《信託法》、新《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和《信託投資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檔案和規定構建起來的信託公司規範發展的政策平台已經趨於完善。

整合保留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全國批准保留的信託投資公司為六十家左右,原則上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保留一至兩家,到2003年4月份之前,已有五十餘家信託投資公司完成了中國人民銀行要求的重新登記工作。其中主要包括:中煤信託、上海國投、華寶信託、重慶新華信託、大連華信、山東英大、愛建信託、陝西國投、中海信託、北京國投、西藏信託、重慶國投、深圳國投、廈門國投、平安信託、中泰信託、吉林信託、山西信託、東莞信託、浙江信託、金新信託、金港信託、金新信託、甘肅信託、西安信託、中融信託、中信信託、山東信託、伊斯蘭信託、黔隆信託、蘇州信託、外經貿信託、慶泰信託、西部信託、江蘇信託等。獲準保留的信託投資公司均已領到“準入證”,具備了全面開展規範化信託業務的基本條件。

新觀點造勢

某些“新觀點”順應信託業發展趨勢。
最近,信託業界對圍繞信託公司的功能定位和業務發展方向傳出的一系列新的觀點(下簡稱“新觀點”),反應較為強烈。新觀點提出了涉及信託公司固有業務、信託業務、關聯交易、資本金、合格投資人、受益權轉讓、資金信託契約份數、異地信託等八項措施,核心是固有業務壓縮、信託業務規範、關聯交易清理。
某些“新觀點”順應信託業發展趨勢
關於固有業務,新觀點要求在“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基本定位下,信託公司應取消現有業務範圍中的同業拆放、貸款、融資租賃業務,並將投資業務範圍界定為金融類公司股權投資、自用固定資產投資和短期投資(包括股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央行票據等),原則上取消實業投資,充分保證資產的流動性。
信託業信託業
具體操作上,信託投資公司可採取公司分立、業務剝離、公司轉制等方式逐步壓縮固有業務,限期達到上述要求,同時信託公司不得辦理存款、資金拆入、發行債券、資產回購等任何形式的負債業務。不得以經營資金信託或者其他業務的名義吸收存款。降低對外擔保比例,限定不超過淨資產的一定比例。
對於信託業務,新觀點要求對信託業務範圍進行梳理,大致分為信託業務和兼營業務。信託業務按信託產品進行描述,如資金信託計畫、企業年金信託業務、信貸資產證券化、不動產信託、事務管理型信託等;兼營業務包括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投資諮詢、證券承銷、代保管等投行業務和中介業務。信託公司不得將信託財產用於貸款和賣出回購業務。
而對於關聯交易,則進行限制——取消善意關聯,禁止逆向關聯。關於善意關聯,信託公司經營信託業務,不得有下列行為:將信託資金投資於自己或者關係人的有價證券;將不同信託賬戶下的信託財產進行相互交易;以固有財產與信託財產進行相互交易;信託與固有賬戶、信託財產專戶之間不得辦理沒有交易背景、沒有簽訂協定或契約的款項劃撥、墊付甚至混用。
關於逆向關聯,即信託公司不得以固有財產或信託財產向關聯方融出資金,轉移財產,不得為關聯方提供擔保,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權作為質押提供融資,不得接受關聯方股權作為信託財產進行受益權分割。
關於信託份額限制,新觀點還對取消200份限制,允許開展異地信託業務,資本金浮動管理,以及合格投資人、受益權轉讓等做出了相關規定。對取消資金信託契約200份和異地信託業務的限制,順應了金融領域對外全面開放後信託業務的發展趨勢。
“新觀點”令信託公司找不著北
多年來一直對信託業十分關注,不斷提及自己事業發展的第一桶金得益於信託的上海遠景投資有限公司張遠景懷著對信託業的良好期盼,對上述新觀點詳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信託的本質是設計,信託業務具有多樣性,對信託業務的過多限制,是否有利於信託公司生存和發展?取消同業拆放、貸款、融資租賃經營等業務,信託公司的金融性將大打折扣,而以保證資產流動性為目的,對實業投資的限制,其合理性值得商榷。
自有資金投資實業未嘗不可,投資實業並非資產不流動,資產證券化的結果同樣可以保證資產流動性。信託業務一定要具有多樣性、流通性,其多樣性表現在,除傳統資金信託外,亦有企業年金信託、不動產信託、事務管理型信託、教育信託、公益信託、離岸信託、產業投資信託、投資理財等,而信託產品流通性表現為,流通是風險的最好防範,增強流通才能降低風險,更好地吸引投資者,因此如何設計信託產品,使其具有流通性,建立流通平台交易,以及信託產品證券化,包括交易平台證券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張遠景說,信託業務和非信託業務區分確定,有廣義、狹義之分,誰能說信託公司現有的兼營業務就不是信託業務?對受益權轉讓設限,妨礙了信託業務發展,也缺乏法律依據。而就關聯交易而言,不是不可以關聯交易,而是關聯交易必須經過合法的程式,應明確關聯交易過程中的兩個合法依據:一是公司法下的公司治理結構;二是金融監管領域中的相關規定。
張遠景認為,美國的信託投資人多為自然人,中國更多的自然人成為信託投資人是趨勢,信託公司應做的是風險提示和按照約定經營。信託工具多為富人運用,他們應該具備較多的風險意識。刻意的限制自然人人數,不是防範風險的辦法,而應在信託公司發展和風險防範上找平衡點。
他感慨,長期以來,信託公司一直在探討發展之路並不斷博弈,結果是五次整頓和隨之而來的一連串嚴厲監管。如今的信託公司面臨的問題是在十分狹小的空間裡如何生存?生存的基礎是什麼?他比喻,如今的信託公司處境就好比池塘里的魚,有水但不夠深,缺氧。既然放了水養魚,就要夠魚存活的水量,保持氧分,倘若既要養魚又不給足夠的水量和氧分,魚在水塘中必然會上竄下跳。
談到信託公司的出路時,張遠景說,伴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信託業務領域亦將得到擴大和延伸,對信託公司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信託公司改制或與商業銀行合併成為信託銀行,是值得思考的,這是美國、加拿大、日本、我國台灣地區等金融信託發達地區都相繼走過的道路。這將從根本上改變信託公司缺乏信用基礎,現金流不足,抗風險能力差的狀況,並能實施有效的商業銀行治理模式,徹底改變信託公司現狀。

信託業上半年數據

2015年8月3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15年2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顯示,截止到二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達到15.87萬億元,比2015年一季度末的14.41萬億元環比增長10.13%,比2014年二季度末增長27.16%。這也是自2013年三季度至2015年一季度,連續7個季度信託資產規模同比增長率逐季下滑後,首度迎來回暖態勢,信託業邁入“15萬億元時代”。

制度創新

1、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信託投資公司發展的基礎。產權單元化及政企不分等體制性缺陷曾使信託投資公司的發展徘徊不前。為從根本上解決這種長期困擾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體制性弊端,就必須加快以產權多元化、多樣化為代表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步伐,吸收社會各種經濟成分加盟,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產權清晰、責權利統一的公司治理機制,共同推進我國信託投資業的發展。
2、恰當的市場定位是信託投資公司發展的前提。《辦法》將信託投資公司定位為以收取手續費或佣金為目的,以受託人的身份接受信託財產和處理信託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這種定位,完善了現行金融體系,承認了信託是我國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辦法》規定可以看出,信託投資公司以“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為主業,是專業化的資產管理機構、貨幣市場上的資金經營機構和資本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信託投資公司可以受託經營所有財產經營業務,其經營範圍遠遠大於現有的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甚至還可以接受銀行、證券公司等的委託代理這些企業經營。
3、合格的經營管理人才是信託投資公司生存發展的根本保證。信託有信任與委託兩重含義,有信任才會有委託。信託投資公司只有樹立令客戶信賴的信譽,有令客戶滿意的資金實力、管理水平、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客戶才會有足夠的信心來進行委託,信託投資公司才能發展。要建立良好的信譽,一是要有足夠的實力和完善的機制保證能夠防範抵禦金融風險,使客戶的利益有保障;二是要有高超的理財能力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使客戶能夠得到滿意的收益。要達到以上目的,就需要一批合格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理財專家和金融工程專家。這是信託投資公司生存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信託投資公司人力資本和核心競爭力所在。

總結

由此可見,信託投資公司所處的是一個既是資本密集又是智力密集的行業,其基本職能為“受人之託,代人理財”,其所面對的是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因此對公司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突破傳統治理模式的約束,突出經營決策活動的高效性。傳統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指以貨幣資本(出資人的出資)為基礎的、以貨幣資本的所有者和經營者的權利、義務關係的界定為中心的治理結構。其中主要涉及董事會與總經理在公司經營中的許可權以及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職能設定問題。在這種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總經理主要對公司的日常經營活動負責,董事會則主要負責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活動。
這是國內多數企業普遍採用的公司治理模式。由於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多變性,因此對經營者的決策活動提出較高要求。為提高經營效率,客觀上需要給予經營管理者以較大的決策許可權。為減少決策活動的失誤,客觀上也需要設定決策諮詢機構為經營者提供決策參考。
突出人力資本的地位和作用。信託投資公司是智力密集型的行業。信託投資公司能否發展、能否有信譽、能否有能力來承擔社會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關鍵在於“專家理財”。因此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有知識才能、有發展遠見、有創新意識並用於實踐的人才是信託投資公司的立業之本。儘管人力資本的提法與我國現行《公司法》有不盡相同之處,但從發展的眼光和行業特點的角度考慮,應該在信託投資公司治理結構的規劃設計中引入人力資本的概念,並確定其地位和作用、激勵與約束等內容,尤其是產權構成中的合法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