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師人員能力驗證規則是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認可技術研究中心參考了《合格評定能力驗證的通用要求》(ISO/IEC 17043)、《利用實驗室間比對進行能力驗證的統計方法》(ISO 13528)中的全部或部分條款編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用管理師人員能力驗證規則
- 外文名:Competency verification rules for credit managers
- 編制單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認可技術研究中心
- 發布日期:2022年12月26日發布
- 編 號:CCAI-R-P11:2022
- 實施日期:2022年12月26日實施
1範圍
2引用檔案
3術語和定義
4 人員能力驗證組織要求
4.1 培訓時長
4.2 培訓教師
4.3 培訓方式
4.4 考核時間
4.5 考核方式
4.6 考核結果
4.7 培訓及能力考核內容
5 考核申請條件
6 驗證結果評價
6.1 統計量計算
6.2 人員能力評價
附錄1
分類 | 培訓及考核清單 | ||
第一篇理論篇 | 第一章 信用的本質 | 第一節 中西主要信用觀點述評 | 1.西方古今主要信用思想及其核心 2.中國古今主要信用思想及其核心 3.中西信用思想異同比較 4.中西信用思想的邏輯性和解釋力缺陷 |
第二節 信用現象的社會考察 | 1.經濟生活中的信用現象及特徵解析 2.社交生活中的信用現象及特徵解析 3.學術生活中的信用現象及特徵解析 | ||
第三節 信用的本質 | 1.規則的微觀功能——行為引導 2.規則的巨觀功能——社會建構 3.規則與契約的關係——正當性 4. 契約與社會秩序的勾畫——社會秩序建構的必要條件 5. 守約與社會秩序的實現——秩序建構的充分條件 6. 信用的本質——秩序的底層邏輯和社會的元規則 | ||
第四節 信用的內涵 | 1.信用作為元規則的內涵 2.信用相關概念的辨析 信用與誠信 信用與信譽 信用與信任 3.信用與誠信之爭的成因與實質 | ||
第二章 信用的形態 | 第一節 社會契約的分類 | 1. 基於契約主體差異的視角公約:倫理、道德、法律 私約:契約、協定、承諾 2. 基於契約內容差異的視角政治、經濟、社交、學術契約 3. 基於契約形式差異的視角書面、口頭、默認、俗成契約 | |
第二節 信用行為的表現形態 | 1. 公約與私約信用行為的界定與表現形態 2. 政治、經濟、社交、學術等信用行為的界定與表現形態 | ||
第三節 社會信用的表現形態 | 1.政治信用的定義和表現形態 2.經濟信用的定義和表現形態 3.社交信用的定義和表現形態 4.學術信用的定義和表現形態 | ||
第三章 信用的機制 | 第一節 信用的風險 | 1.個體信用風險的定義與表現 2.社會信用風險的定義與表現 3.信用風險的個體損失 4.信用風險的社會後果 | |
第二節 信用風險的發生機制 | 1.失信的發生機制 2.違信的發生機制 | ||
第三節 信用行為的獎懲機制 | 1.守信行為正向獎勵的馬太效應 2.無信行為反向懲戒的驅出效應 | ||
第四節 信用風險的控制機制 | 1. 個體信用風險的控制機制 事前防範機制 事中規避機制 事後減損機制 2.社會信用風險的治理機制 | ||
第五節 信用機制正常運行的條件 | 1.必要條件:社會價值導向性 2.充分條件:信用信息對稱性 | ||
第四章 信用的影響 | 第一節 信用風險的判斷標準 | 1.價值判斷標準 2.事實判斷標準 | |
第二節 信用行為的影響因素 | 1.主觀因素及解析——信用意識 2.心理因素及解析——信用心理 3.客觀因素及解析——信用能力 4.信用影響因素的系統結構 | ||
第三節 信用評價的基本原理 | 1.傳統信用評價的理論依據 2.現代信用評價的理論擴展 3.全息信用評價的基本原理 | ||
第四節 信用風險識別的基本原則 | 1.全面性原則 2.客觀性原則 3.定價性原則 | ||
第二篇技術篇 | 第一章 信用管理概述 | 第一節 信用管理的定義 | 1.廣義的信用管理定義 2.狹義的信用管理定義 |
第二節 信用管理的目標 | 1.自身利益目標 2.社會責任目標 3.環境責任目標 | ||
第三節 信用管理的規程 | 1.信用調查與徵信的基本要義 2.信用分析與評價的基本要義 3.信用政策與授信的基本要義 4.信用跟蹤與預警的基本要義 5.風險控制與處理的基本要義 | ||
第二章 信用管理技術 | 第一節 信用調查與徵信技術 | 1.傳統信用調查技術概述 2. 基於網際網路、物聯網的信用調查技術創新 3.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現代徵信技術創新 | |
第二節 信用分析與評價技術 | 1.傳統信用分析與評價技術概述 2.基於大數據的信用分析與評價技術創新:全息信用評價及其模型建構 | ||
第三節 用政策與授信技術 | 1. 影響組織和個人信用政策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其信用政策選擇原則 2. 基於信用評價和信用政策的客戶分類管理 3. 基於客戶分類的授信準則和框架制定 | ||
第四節 信用跟蹤與預警技術 | 1.傳統信用跟蹤與預警技術概述 2.基於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的信用跟蹤與預警技術創新 | ||
第五節 風險控制與處理技術 | 1. 基於信用跟蹤和預警信息調整客戶信用等級、客戶分類、風險定價和排序的技術要點 2. 基於大數據對風險客戶信用資源調查並制定風險控制方案的技術要點 3. 風險冗餘的法律和財務處理的技術要點 | ||
第三章 評價模型建構 | 第一節 信用影響因素的解析 | 1.信用行為影響因素的可評價指標解析 2.評價指標的相關性理論篩選 3.評價指標的相關性實證篩選 | |
第二節 信用評價基準模型建構 | 1.評價指標獨立性之偏相關分析 2.評價指標的歸一化權重確定 3.評價指標標準值和刻度測定 4.評價模型閾值條件確定 | ||
第三節 信用評價模型的機器建 構 | 1.大數據處理平台通過學習篩選信用評價指標、確定指標權重、標準值、刻度和模型閾值 2.對模型進行重複訓練和修正 | ||
第四節 信用評價實用模型的建構 | 1.評價對象類別確定:組織或個體 2.評價對象信用特徵確定:信用行為的決策和實施特徵 3.評價對象行業或群類特徵確定 4.評價主體信用管理政策和成本選擇 5.基準模型的實用化完善 | ||
第四章 信用管理規範 | 第一節 信用管理內部制度建設 | 1.信用管理的實體規範框架 2.信用管理的程式規範主線 3.信用管理的操守規範強化 | |
第二節 信用管理技術規範建設 | 1.信用調查的技術規範 2.信用評價的技術規範 3.信用政策的技術規範 4.信用跟蹤的技術規範 5.風險控制的技術規範 | ||
第三節 信用管理的外部合規性 | 1. 倫理合規性:商業秘密和個體隱私保護 2. 法律合規性: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同業規範及其解讀 | ||
第三篇實務篇 | 第一章 國際知名信用管理機構業務 | 第一節 國際知名信用評價機構 業務 | 1.穆迪公司及其評價業務介紹 2.標普公司及其評價業務介紹 3.惠譽公司及其評價業務介紹 |
第二節 國際知名徵信機構業務 | 1.鄧白氏公司及其徵信業務介紹 2.全聯公司及其徵信業務介紹 | ||
第二章 國內主要徵信機構及信用資料庫 | 第一節 全國統一徵信資料庫 | 央行徵信資料庫介紹 | |
第二節 地方企業信用資料庫 | 1.浙江省企業信用資料庫介紹 2.江蘇省企業信用資料庫介紹 3.上海市企業信用資料庫介紹 4.深圳市企業信用資料庫介紹 | ||
第三節 國內主要徵信機構 | 1.百聯徵信 2.芝麻徵信 | ||
第三章 企業信用管理實務案例分析 | 第一節 實體企業信用管理案例分析 | 浙江省信用管理示範企業——浦江凱鼎農副產品配送有限公司 | |
第二節 網路企業信用管理案例分析 | 天貓網 | ||
第三節 網路社交平台信用管理案例分析 | 微信 | ||
第四節 信用服務公司信用管理案例分析 | 大公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