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息差

信用息差是指企業債券到期收益率與同期限國債到期收益率的差值,它被公認為反映了企業信用溢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用息差
  • 所屬領域:金融
內容,風險,

內容

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債券市場經過近二三十年的發展,已處於相對成熟穩定的階段。債券市場的成熟,不僅表現在其債券市場的規模上,而且表現在其債券市場對其產品定價的合理性上。債券的定價包含了債券信用息差的確定。在國外,對債券信用息差的研究處於較成熟階段,大量學者通過該國債券市場的實際數據,找到了影響信用息差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能夠解釋信用息差的較大部分。影響信用息差的一些共識因素包括如預期損失、稅收、風險溢價、流動性溢價、經濟周期、其他市場風險因素等因子。
對信用息差的研究開始於Merton運用期權定價模型對債券預期損失的估計,他認為是預期損失決定了信用息差的大小。隨後大量學者改進Merton的模型重新對預期損失進行了估計。但他們的結果發現預期損失只能對信用息差的一部分進行解釋,於是後來的學者便開始了對影響信用息差其他因素的研究。後來的研究主要分為對信用息差因子巨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研究。微觀層面主要關注債券個體因素,如流動性、信用狀況等;巨觀層面則集中於短期利率、國債利率差等因素的研究。

風險

信用息差是銀行由於面臨信用風險暴露而對借款單位要求獲得的補償。信用息差風險是持有需要進行市場評估的金融產品的銀行由於企業信用息差的變化而可能遭受損失的風險。換句話說,信用息差風險源於在貸款期限內企業預期違約機率的增加。當預期違約機率增加時,不僅預期損失趨於增加,而且在貸款到期前,由於信用風險息差的變化還會導致組合重組成本的上升,這些都會減少交易中涉及的現金流量現值
以信用息差為交易對象或需要對其進行市場評估的資產組合一般具有信用息差風險,因為信用息差的變化影響著資產組合的價值。正是由於這些資產組合具有市場評估價等特點,因此它們面臨的信用息差風險更適合於在市場風險管理模式中度量。而且,為了管理信用息差風險,交易雙方的風險價值度量模型都必須考慮到信用息差的變動對資產組合價值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