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可得性理論

信用可得性理論

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影響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進而影響企業的融資能力,這被稱為“信用可得性理論”。與傳統的通過貨幣數量或利率影響總需求的貨幣政策教條不同的是,“信用可得性理論”強調貨幣政策對貸款人放貸能力的控制而不是對借款人借款動機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用可得性理論
  • 外文名:Credit Availability Doctrine
信用可得性理論的觀點
該理論認為:以往的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理論,僅僅分析利率變動對借款者和儲蓄者的影響,而忽視了利率變動對貸款者的影響,所以當發現借款者的利率需求彈性較低時.就懷疑利率傳導機制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貸款者的利率供給彈性往往高於借款者的利率需求彈性,而貸款者的利率供給彈性的高低直接決定信用供給的可能量,即決定借款者的信用可得性的水平高低,從而進一步影響社會總需求水平的高低。因此,在研究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貨幣政策有效性時,既要分析借款者的信貸需求的利率彈性.又要分析貸款者的信貸供給的利率彈性,才能全面地、正確地認識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該理論認為,貨幣政策通過兩條途徑作用於實際經濟活動,一是貨幣政策通過利率結構變動來影響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及貸款規模,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信用可得性和流動性;二是通過利率結構變動來影響個人和企業的流動性和支出規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