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公司融資選擇研究

基於控制權私人收益的視角

外文題名

Research on financing choice of the company under information asymmetry

導師

齊寅峰指導

學科專業

企業管理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南開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6

關鍵字

上市公司 融資策略 信息不對稱

館藏號

F279.24

館藏目錄

2009\F279.24\5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公司融資選擇研究
  • 外文名:Research on financing choice of the company under information asymmetry
  • 副題名:基於控制權私人收益的視角
  • 論文作者:向冠春著
中文摘要,主要內容,章節信息,評價,

中文摘要

融資選擇是公司最重要的財務活動之一,與公司的資本結構直接相聯繫,對該問題的探討已經成為財務理論界和實務界研究的熱點。在這個方面,國外許多學者以已開發國家成熟的市場環境為背景對公司融資選擇進行過廣泛、系統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而我國正處於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具有不同於西方等已開發國家的制度背景和公司特點,所以我國公司的融資選擇行為有可能與國外不同。在我國,一些學者研究公司融資選擇時發現“股權融資偏好”現象,與國外經典的融資選擇順序理論的預測正好相反。但是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來解釋這一“異常”現象。

主要內容

本文採用“演繹推理”和“比較歸納”的思想,構建了在一定條件下的公司融資選擇理論模型,分別探討了信息完美和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控制權私人收益如何影響公司的融資選擇。嘗試從控制權私人收益的角度研究我國上市公司融資選擇的偏好。與此同時,本文選取1999年至2004年的6197個有效樣本為研究對象,實證檢驗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選擇情況。在實證研究中,分兩步檢驗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選擇狀況,即首先檢驗上市公司內外部融資選擇情況,然後再檢驗外部融資中債務和權益融資的選擇情況;將整體樣本分兩個階段(分別為1999-2001和2002-2004),比較不同時期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選擇情況;按照規模、獲利能力、成長性、股權控制狀態等公司特徵對樣本進行分組,比較研究不同特徵公司的融資選擇情況。

章節信息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關鍵概念、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研究創新;
第二章按照融資相關理論演變的過程,系統地回顧了權衡理論、信號理論、啄食順序理論和市場時機選擇理論;
第三章主要從國家、市場和公司三個層面分析了與融資相關的制度背景;
第四章是融資選擇的理論分析,在前人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情況,以信息不對稱為前提,從控制權私人收益的視角構建公司融資選擇理論模型;
第五章是融資選擇的實證檢驗,對內、外部融資選擇和外部融資中股權與債務融資選擇進行實證檢驗,在進行實證研究的過程中,按照一些關鍵變數從不同的角度對全體樣本進行分組比較,以期發現影響公司融資選擇的重要因素;
第六章總結全文主要的研究結論,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來研究的方向。

評價

論文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結合中國的制度背景,構建融資選擇模型。在國內,已有融資選擇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實證描述上,還沒有一個系統的融資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釋中國上市公司的融資現象,本文試圖在這方面做些嘗試。本研究在借鑑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博弈論的思想,從控制權私人收益的視角構建了公司融資選擇理論模型,分析不同條件下公司融資選擇情況。 2.目前國內對於上市公司融資選擇的實證檢驗主要集中在公司槓桿存量水平上,而作為公司存量的公司槓桿水平是自公司成立以來融資累計的結果,不能很好表明公司當期的融資偏好,從公司融資增量的角度通過建立實證模型檢驗公司融資選擇偏好,更能貼近我們要研究的融資選擇問題。本文在借鑑Shyam-Sunder and Myers(1999)等實證模型的基礎上,根據我國上市公司的實際,分步驟、分階段、分組檢驗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選擇情況。 3.實證研究結論的新發現。我國許多學者研究認為中國上市公司存在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並且很少有人研究內外源融資選擇問題。本文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整個研究時期,上市公司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內外源融資的偏好,但是在不同時期出現明顯的差異,前一階段明顯表現出外源融資的偏好,後一階段明顯表現出內源融資的偏好;對於外部融資而言,總體來說,上市公司偏好債務融資,不過有些類別的上市公司明顯偏好股權融資,例如有股權融資資格的上市公司。總體而言,本文的研究發現與上述被普遍認為的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結論不太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