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884年12月29日出生。
1911年
辛亥革命爆發,俞飛鵬前往上海,加入上海
學生軍。蔣介石擔任滬軍第五團團長後,即任命俞為
軍需官。
1913年,經
蔣介石力薦,俞飛鵬被保送入北京軍需學校,系統地學習了
軍事運輸和後勤知識。
1924年蔣被孫中山任命為
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他任命俞為籌備委員兼軍需部臨時主任。蔣介石當上黃埔軍校校長後,即任命俞飛鵬為軍需部副主任。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俞飛鵬積極配合,成為蔣介石的得力助手
1928年初,南京政府第二次北伐,俞飛鵬被蔣介石再次任命為
國民革命軍兵站總監,同年11月調任行政院軍政部軍需署署長。
1930年,任交通部次長直至部長,其任職期間,建成9省
長途電話網。開通中英、中美國際長途
無線電話,開通上海、廣州、
漢口之間無線電話。
1937年2月,中日矛盾日趨激化,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正式通過了“戰備動員令”,俞飛鵬負責制定了種種戰時交通應急方案,為抗戰初期國民黨的大撤退作了準備。抗戰全面爆發後,俞飛鵬受命兼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後方勤務部部長。
1938年,兼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後勤部部長。
1941年兼任中緬運輸總局局長,在
仰光淪陷前將當地物資搶運回國。
1942年2月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俞飛鵬面臨搶運外援物資和運送軍隊入緬的雙重任務。在他的統籌調度下,運輸車輛出則運送軍隊及軍需物資,入則搶運存於仰光的外援物資,不僅確保了入緬中國遠征軍3個軍的順利出征,而且還在1942年3月8日仰光淪陷前將存放於該地的6.64萬噸外援物資中的5.2萬噸搶運回國。
1949年,赴台灣後,辭去一切軍政職務,只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其間先後擔任招商局董事長,
中央銀行副總裁等。
1966年因肺炎在台北去世。
人物生平
術士之子
俞飛鵬,號樵峰,奶名豐年,學名忠稚,光緒十年甲申(1884)出生於
奉化城裡文聚堂弄朝東閶門的一個貧寒家庭。俞飛鵬的祖父宗祓,生子三人,依次取名德賢、德懷和德桂,分立智、仁、勇三房。第三房德桂,即俞飛鵬之父。二房德懷,是
俞濟民、
俞濟時兄弟的祖父,故俞飛鵬與俞濟民、俞濟時兄弟是堂房叔侄關係。所以,俞濟時、俞濟民兄弟的飛黃騰達,都與俞飛鵬的提攜有關。據晚清國學大師
章太炎為俞父德桂撰寫的墓誌云:“德桂公性恬淡,善
數術,不務禾業,不求仕,而能約己。”所謂“數術”,就是指江湖上的算命、占卦、看風水之類的職業。6口之家,賴此生活,窘困寒酸可想而知。
德桂字叢三,自署丹崖,生於清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卒於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終年64歲。原配周氏,中年亡故,續娶范氏。俞飛鵬兄弟4人皆周氏所生,范氏賢淑,待前妻子女,視同己出,以此俞飛鵬待范氏也如生母,常到范氏家鄉西圃村走親住宿,對那裡懷有深厚感情。俞發跡後,於1931年葬其父和周、范二母於
奉化西圃村的同山之麓,並造房屋數楹,作為墳莊,在奉化是很有氣派的墓域之一。為了自己回家掃墓之便,俞飛鵬憑藉交通部次長權位,募款造了一條從縣城到西圃長5華里的石砌公路,為其個人乘小車往返之用。
結識蔣氏
幼年的俞飛鵬聰明伶俐,父母盼其長大後有所作為,改變家境。所以,想盡一切辦法,供其讀書上進。
俞飛鵬先在私塾里就讀,繼又被送進
奉化第一所新式學堂——龍津學堂,於1906年考人
寧波府師範學堂。1908年畢業,回家鄉奉化從事國小體育教育。期間,他結識了革命人士
周駿彥(枕琴)、張碩卿(家瑞),並在他們的引見下結識了蔣介石。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並迅速向全國各地蔓延。在革命高潮的鼓舞下,俞飛鵬風聞蔣介石參加了陳英士領導下光復滬浙的鬥爭,就放下教鞭,離開講台,趕往上海,尋找蔣介石。尋蔣不著,加人上海學生軍,參加了光復上海的戰鬥。上海光復後,
陳英士被推舉為都督。蔣介石參加光復浙江之役後回到上海。被陳英士任命為滬軍第5團團長,負責訓練新軍。俞飛鵬和蔣介石見面後,即被蔣任命為第5團軍需官,開始了兩人漫長的合作關係。
1913年,經蔣介石力薦,陳英士保送俞飛鵬進人北京軍需學校。在該校,俞飛鵬系統地學習了軍事交通運輸、後勤補給等方面的知識,為他日後長期從事軍需後勤、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初步基礎。
1914年,俞飛鵬從北京軍需學校出來,由於
二次革命失敗,陳英士、蔣介石遭
袁世凱通緝,投靠無門,不得不重新拾起教鞭,先後執教於北京師範學校、
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5年離開北京,回到寧波,先後在寧波四中、紹興五中擔任舍監。
1917年,孫中山南下廣州“護法”,組建了“援閩粵軍”,以
陳炯明為總司令。為加強對這支軍隊的監控,孫中山選派了許多革命黨人進人軍中,蔣介石是其中之一。1918年3月,孫中山電召蔣介石人粵,命他擔任“援閩粵軍”作戰科主任。俞飛鵬獲此訊息,當即去函蔣介石,表示願意隨軍效命。蔣很快回信表示歡迎。俞到軍中後,因蔣介石與陳炯明不睦,數次推薦俞飛鵬,建議加以重用,始終未達目的。俞飛鵬在鬱郁不得志的情況下,於1920年初託辭離開福建,回到
奉化。
1920年9月。蔣介石回到寧波,約昔日好友
周駿彥、俞飛鵬、
蕭萱等同游天童寺,向俞等分析了國內形勢,指出了革命希望。俞聽後深受鼓舞,立即趕回福建,隨“援閩粵軍”回師廣東。
依為股肱
1921年4月,蔣介石為其同父異母胞兄
蔣介卿謀得廣東英德縣縣長之職,怕他人地生疏,才能不濟。特邀俞飛鵬前去輔佐。俞任英德縣財務科長,實際上充當蔣介卿的保鏢和參謀長。1922年,俞飛鵬出任福建
松谿縣縣長,後轉任
浦城縣縣長。次年任粵軍總司令部審計處處長。
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俞飛鵬被任命為籌委會7個委員之一,兼軍需部臨時主任,負責籌備軍需工作。5月3日,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兼
粵軍參謀長,俞飛鵬於5月12日經蔣介石提名,出任軍校軍需部副主任(主任為
周駿彥)。
黃埔初創,困難重重。軍校成立後,每月僅3萬元經費,難以滿足499名學生的一伙食費、服裝費、書籍文具費以及購買槍枝彈藥等日常開支。俞飛鵬苦心經營,一方面注意節用,嚴格開支,一方面重視開源,積極募款,保證了軍校的正常運轉。1926年2月,俞飛鵬晉升為軍校經理部主任。
1925年2月和10月,
廣州國民政府發動了兩次東征,討伐叛軍
陳炯明的殘餘勢力。俞飛鵬受命組織運輸總站,隨軍行進。他的任務除負責軍需物品的運輸補給和戰利品的處理之外,還負責整頓新收復地區的財政金融。他曾身兼惠、潮、梅等7縣財務處長,對穩定金融、保證東征順利進軍,鞏固各地經濟秩序起了重要作用。
1926年6月5日,國民黨
中央執行委員會臨時會議正式通過了“出師北伐案”,同日,
國民政府任命蔣介石為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6月30日,為配合北伐進軍成立了國民革命軍
兵站總監部,俞飛鵬任兵站總監。7月9日出兵北伐。
兵站總監責任重大,任務繁多,軍隊後勤方面事務無所不涉。於此可見在
北伐戰爭中蔣介石依畁俞飛鵬之深。1927年11月初,
北伐軍攻占江西南昌,蔣介石首先設立江西財政委員會,派俞飛鵬兼任主席及財政處處長,以儘快整頓江西財政金融為戰爭服務。同月,俞飛鵬之父德桂病亡,作為人子,俞飛鵬意欲請假奔喪,蔣介石沒有批准,答覆是:“惟軍事之殷,該總監轉餉輸粟,責任殊巨,……況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日,所望勉抑哀思,在軍成服。所請辭職,礙難照準。”於此也可見俞飛鵬當時工作之重要。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俞飛鵬積極配合,成為蔣的得力助手。他和朱守梅一道,支持
奉化城裡大地主周舉人、戴舉人為首的“法治學會”,直接插手干預奉化“剡社”創辦的進步刊物《新奉化》的出版,鎮壓寧波和奉化的工人和學生運動。竭力推行
清黨反共活動。他曾向寧波清黨頭子楊虎、
陳群(被稱為“狼虎成群”),指控進步作家
王任叔(巴人)是共產黨員,使王任叔被捕入獄,險遭毒手,幸經
辛亥革命老人
莊崧甫力保,才免於難。由於俞飛鵬反共態度堅決。因而更加得到蔣介石的信任重用。
南京政府成立後,俞飛鵬任上海
江海關監督兼上海地方財政委員會委員。1928年初,南京政府第二次北伐,俞飛鵬被蔣介石復任
國民革命軍兵站總監、國民黨中央撫恤委員會委員。同年11月調任行政院軍政部軍需署署長。1929年3月
蔣桂戰爭爆發,5月蔣馮戰爭又爆發,1930年規模更大的蔣、閻、馮
中原大戰展開。從1929年3月起。蔣介石詞俞飛鵬任中央編遣區(第一編遣區)經理分處處長,隨蔣參加新軍閥混戰。在這些戰爭中蔣介石贏得了全都勝利。
發表刊文
俞飛鵬在1936年~1948年發表刊文如下:
序號 | 題名 | 作者 | 刊名 | 年卷期 |
---|
1 | 《全國交通狀況》 | 俞飛鵬 | 中華郵工 | 1936年第2卷第5期 |
2 | 《招商局及航政上幾個重大問題》 | 俞飛鵬 | 交通雜誌 | 1936年第4卷第5期 |
3 | 《我國交通事業狀況(選載)》 | 俞飛鵬 | | 1936年第13卷第4期 |
4 | 《專載 我國交通事業狀況》 | 俞飛鵬 | 交通雜誌 | 1936年第4卷第5期 |
5 | 《航政局的職責》 | 俞飛鵬 | 交通職工月報 | 1936年第4卷第7-8期 |
6 |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中之交通事業》 | 俞飛鵬 | | 1937年第134期 |
7 | 《一年來之交通行政》 | 俞飛鵬 | 四川經濟月刊 | 1937年第7卷第1-2期 |
8 | 《一年來之交通行政》 | | 交通雜誌 | 1937年第5卷第1期 |
9 | 《交通部今後之建設計畫》 | 俞飛鵬 | 交通月刊 | 1937年第1卷第1期 |
10 | 《禮義廉恥與工作競賽》 | 俞飛鵬 | 新運導報 | 1941年第34期 |
11 | 《抗戰四年來後方勤務之概述》 | 俞飛鵬 | 軍事雜誌 | 1941年年第136期 |
12 | 《蘭溪徐君墓表》 | 俞飛鵬 | 浙江省通志館館刊 | 1945年年第2卷第1期 |
13 | 《蘭溪徐君墓表》 | 俞飛鵬 | 浙江省通志館館刊 | 1946年第2卷第1期 |
14 | 《台灣漁業參觀記》 | 俞飛鵬 | 水產月刊復刊 | 1947年第2卷第4期 |
15 | 《一年來之糧政》 | 俞飛鵬 | 中農月刊 | 1948年第9卷第4期 |
16 | 《歷年來之糧政措施》 | 俞飛鵬 | 糧政季刊 | 1948年第8期 |
17 | 《紀念新運與厲行糧食節約》 | 俞飛鵬 | 新運導報 | 1948年第5卷第1期 |
18 | 《糧政--軍糧之籌措》 | 俞飛鵬 | 國防月刊 | 1948年年第6卷第2期 |
19 | 《抗戰四年來後方概述》 | 俞飛鵬 | 軍事雜誌 | 1948年年第136期 |
軼事典故
免死金牌
在台灣,象徵軍人至高無尚榮耀,在蔣介石任內有“免死金牌”之稱的“
青天白日勳章”流入收藏家之手。曾任台“央行副總裁”的前
台灣陸軍上將俞飛鵬生前獲頒的“青天白日勳章”,13年前連同俞飛鵬獲頒的另外5枚勳章,被
桃園陳姓收藏家花千萬元(新台幣,下同)搜購。
報導說,這6枚勳章原由俞飛鵬旅居加拿大的孫子保管,有人說是俞家家道中落才賣勳章,陳姓收藏家說,俞家家族過得很好,因對祖父勳章沒有特別感情才會轉讓。
陳姓收藏家說,俞飛鵬當年因將重要物資撤退至台灣,才獲頒“
青天白日勳章”。他說,“青天白日勳章”又稱“免死金牌”,傳說當年
黃百韜之子黃效先犯下殺人案,經黃效的母親持“青天白日勳章”向蔣介石求情,才由死刑改成無期徒刑。
人物評價
為抗戰做出貢獻
從1930年9月起,俞飛鵬歷任交通部次長、常務次長、代理部長、部長。俞飛鵬任職交通部期間,協助或親自完成的事務主要有:1936年建成了9省
長途電話網;1936年開通了中英、中美國際長途
無線電話,在國內開通了上海、
漢口、廣州之間的無線電話;改革航政管理,購買海輪,大大增強了航海業的運輸能力。尤為顯著的是,他為抗戰交通做了許多準備。
1937年2月,中日矛盾日趨激化,國民黨
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正式通過了“戰備動員令”,俞飛鵬負責制定了種種戰時交通應急方案,為抗戰初期國民黨的大撤退作了準備。抗戰爆發後,俞飛鵬受命兼任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後方勤務部部長。1938年1月,交通、鐵道二部合併,俞飛鵬專任後勤部長,直到抗戰勝利。
抗戰中俞飛鵬做得最出色的工作是整頓
中緬公路。1941年11月,軍事委員會決定成立中緬運輸總局,取代原來的西南運輸處,全權負責
滇緬公路的一切事務,由俞飛鵬兼任局長。俞飛鵬上任後,對原來的一套管理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滇緬公路運輸面貌煥然一新,其功效很快得到顯示。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俞飛鵬面臨搶運外援物資和運送軍隊入緬的雙重任務。在他的統籌調度下,運輸車輛出則運送軍隊及軍需物資,入則搶運存於仰光的外援物資,不僅確保了入緬
遠征軍3個軍的順利出征,而且還在1942年3月8日仰光淪陷前將存放於該地的6.64萬噸外援物資中的5.2萬噸搶運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