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門俗事》是2021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俗門俗事
- 作者:沈雯
- 類別:地域文化
-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5821079
《俗門俗事》是2021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雯。
《俗門俗事》是2021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雯。內容簡介民俗文化是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人生禮儀、歲時節令、信仰習俗、社會風尚、休閒娛樂等民間風俗習慣的總和,它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
《俗門俗事》是2016年1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鶴坪。內容簡介 西安的作家中,作者鶴坪的經歷是豐富的。他父母是鞋匠,在老西安的大車家巷住了一輩子,見識了五行八作的萬千世事,又從老輩子那裡聽來了一十三朝的掌故和風情,就有了一肚子的“古經”和一笸籃的市井故事。賈平凹說:我一直認為,在這個...
俗事,讀音是sú shì,漢語詞語,意思是世俗的事務,出自《世說新語·品藻》。解釋 世俗的事務。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王黃門 兄弟三人,俱詣 謝公 。 子猷 、 子重 多說俗事, 子敬寒溫而已。”唐·戴叔倫 《山居即事》詩:“地僻生涯薄,山深俗事稀。”宋·司馬光《答胡...
嬰兒在產房呱呱墮地後,嬰兒父親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年輕的母親送去一大盆用老薑炒得熱騰騰香噴噴的“炒冷”。緊接著,就是大量地煮姜醋了,有的一煮就是幾十斤姜。通常的做法是,先把姜皮颳去,用釘拍(一種土製的釘滿了鐵釘的長柄木塊)把姜拍酥,讓其上布滿用釘扎出來的小孔,使之能充分的滲進糖醋...
從原始宗教和巫術演變而來,經過民間長期傳承,已經成為一種風俗習慣。比如貼春聯、貼鬥神。除舊迎新之際,貼春聯、貼鬥神既裝點了節日的氣氛,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同時又寄託了人們驅邪災、保平安的心愿。它是一種信仰,對別人沒有什麼傷害。不同於迷信。俗信 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中形成的約定俗成的傳統...
家長或孩子們會用筷子串饃饃在旺火上烤,認為吃了烤饃饃,可以祛病,俗言:“吃上火龍烤饃饃,一年四季不肚疼”。晉北人重視“逢九”。所謂“逢九”就是指人的年齡到了九的倍數的年份,即是本人的逢九年。逢九的人在除夕夜,要把事先準備好的紅背心、紅衛生褲等貼身衣物(閏月年常用黃色內衣),在旺火上烤...
由於“十里鄉俗各不同”,喜籃內的吉祥物也有增減和變化。定親這一天,婆母還給未來兒媳婦定親物。如:戒指、手鐲、耳環等。也有男女互贈紀念物的。“送錢”,若另送,需在舉行婚禮的前十天進行。由媒人帶彩禮送給女方。五六十年代是以份算,每份24元,普通為 2份。到七八十年代上升為50元。再往後彩禮的金額就...
兒女長大之後,父母托媒人為其物色對象,有個別在嬰孩時期的或有所謂“指腹為婚'的。一般是由媒人從中說合。媒人為了賺取媒禮[莆田俗例是田3園4冰人5]。千方百計、花言巧語“玉成其事'。由此也釀成姻婚悲劇且多。相親 媒人說親之後,其父遇“門當戶對'的,即可代兒女登門相親[一般提男方到女家相女兒],對方...
此俗與後世以白天迎親、穿紅色服飾的婚俗,迥然不同。自唐代開始,始將迎親的時間改為早晨。據唐·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禮,婚禮必用昏,以其陽往而陰來也。今行禮於曉。”曉即拂曉。此後相沿至今。新婦的姿態 古代對剛入門新婦的姿態也很有講究。據《呂氏春秋》記載:“惠子出,白圭告人曰:‘人有...
結夥跳躍的"送財神"景象已經不見,起而代之的是單獨行動--不聲不響走到門前,拿張背面有不乾膠的紅紙財神像往門板上一貼,隨即伸手討錢,正見得時進俗易、推陳出新哩。據說,財神爺是有錢人家供奉的,沒錢的人供奉是不會顯靈的。民間還傳說,財神即為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
啟轎儀式是娶親長隊從女方家回到男方家的習俗。主要有四項禮儀:新娘行辭別禮、送客上轎禮俗、 迎親隊伍繞道俗。4、娶回儀式 新娘下轎潑灑俗。男方家會讓事先安排好的女迎客出門迎接新娘,女迎客替新娘子把轎子的帘子揭起來,攙扶著新娘子下轎。揭蓋頭俗。新娘子在女迎客們的攙扶下走進洞房,新郎在親友的簇擁...
請期。俗稱過禮尾。通知女方婚期,也送去些禮金、禮物。因禮物中有用於女方結婚“開臉”用的蛋粉,故又叫“送粉”。按俗例,男家無論多富有,禮尾也不能多於禮頭(過禮送去的聘金稱為禮頭)。隨同聘金一同送去的還有擇定結婚良辰吉日的日子書。過去,吳川的婚嫁還有收房和哭嫁的習俗。男方送來禮尾後,姑娘不再...
傳統的“團圓飯”可以忽略營養組合,也可以不管科學搭配,滿桌的食品皆以約定俗成的吉慶食品為主要組合,如前面所述的南方“團圓飯”必有火鍋、魚、湯圓、蘿蔔等食品。而在中國的北方,“團圓飯”中必不可少的如年糕、餃子、團圓餅、雞、魚、南瓜菜、隔年菜之類。由此來看,傳統的“團圓飯”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在中國年俗中,過年要把五窮趕走。人們放鞭炮,到處串門,喜慶氣氛帶旺人氣,趕走牛鬼蛇神,還要拿起掃帚把垃圾清掃出門,意指把髒東西都趕出去,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民俗簡介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
難以還債者只好躲出去,“躲年關”,年三十貼了對子後再回家,俗有“年三十兒貼花門”之後外人便不可進家的規矩,稱“要命的祭灶,救命的春聯”。填倉 全家老幼便一起享用祭灶糖、餅和共進晚餐。進晚餐多用麵條等素食,不食葷腥,講究吃得越多越好,稱“填倉”。年事準備 過了祭灶節,中國民間認為“神煞上天...
此俗是古代宗教的遺風。跳神人有男有女,在各地有不同的稱謂,有的稱神漢、端公,有的稱巫婆、師娘等。跳神的目的很廣泛,可請神來消災治病、驅邪攆鬼,也可請亡靈對話。跳神時,設有香案、神位,上置供品、香燭。跳神人先焚香叩首,閉目假寐,意為前去請神;繼而跳起稱已請來神靈。然後全身戰傈,邊跳邊舞邊...
17.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結交往來的事。陶淵明詩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貶義,“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塵世”。18.窮巷:偏僻的里巷。輪鞅(yāng):指車馬。鞅,馬駕車時套在頸上的皮帶。19.白日:白天。荊扉:柴門。20.塵想:世俗的觀念。21.時復:有時又。墟曲中:一作“...
臘八節習俗,俗稱“臘八節”,浙江省杭州地區春節前較重要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臘八節習俗歷史悠久,“臘日”是指農曆十二月初八,是臘月里重大的祭祀節日之一。浙江省杭州地區以獨特的臘八粥製作工藝和僧俗共舉大規模施粥活動為核心,和以供佛祈福為主題的臘八粥出鍋、盛粥、供送、講經等儀軌構成...
老人逝世,俗說“歸家”、“過身”、“過背”、“老掉”。入殮,俗說“入棺”、“收殮”。安葬,俗說“過山”、“出葬”。辦喪事,俗說“做白喜事”或做“喪事”。入殮、出殯、安葬(俗稱“落事”)都要請堪輿(俗稱“地理先生”)擇“吉日、吉時”和安葬的“風水寶地”。 喪葬習俗流傳,已經有幾千年...
此俗在遂溪縣部分農村一直沿襲。在四川省西充縣的紫岩鄉,“二月二”卻是個辛酸的紀念日,當地有個賣娃埡,是舊中國貧苦人家沒有錢,將難以撫養成人的子女在二月二這天拿到市場上去賣的歷史印證。此“賣娃埡”位於西充縣紫岩鄉場頭,一棵巨大的黃葛樹下,“賣娃埡”石碑分外醒目。據當地人介紹,2000年初,當地...
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廣東省珠海市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斗門水上婚嫁習俗是珠海市斗門區白蕉、上橫、斗門、乾務、井岸等鄉鎮的疍家居民傳統婚嫁習俗,誕生於清代初期,至清同治光緒年間發展成熟,清末民初達到鼎盛。斗門水上婚嫁習俗的形式繁複多樣,講究禮儀,有比較固定的程式和約定俗成的...
蘆席,吳地俗呼“蓆子”,新娘腳踏蓆子,寓祝日後能生子。婚禮開始後,由掌禮吟唱 “三拜”儀式,祝頌新人吉祥富貴,新人拜過大地後,新郎新娘雙雙登上新漁船的臥艙內,照例熱熱鬧鬧地行“人洞房”儀式。這時,榮擔廳提供的喜娘等人會在旁不時出口一些吉祥“口彩”配合進行,並烘托氣氛。小船漁民在子女結婚時,...
等景點,同時配有功能齊全的各類服務設施。中華孝道園內的先祖廟堂,是集國祭與家祭於一體的綜合性大祠堂,俗眾除了可以在此祭拜華夏民族的共同祖先外,還可在此通過供奉先人的往生蓮位緬懷先祖,祭拜先人。堂內共有105間先祖祠堂,總人數在全國排名前100位的姓氏祖先設單間供奉,其他姓氏設5間綜合性祠堂供奉。
概念:我國古代流行於南方地區的一種將棺木放置於懸崖峭壁之上的一種古老葬俗方式。名稱:崖葬、岩葬、仙人葬、箱子岩、掛岩子 起源時間:商代後期(福建武夷山“船懸棺”距今3400年)分布區域:南方山區(西南雲、貴、川及長江以南的省區)懸棺葬俗的演變形態:(1)洞穴式(初始形態)(2)鑿穴式(發展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