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懷仁旺火習俗)

春節(懷仁旺火習俗)

春節(懷仁旺火習俗),流行於山西省懷仁縣(今懷仁市)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懷仁旺火,俗稱“攏火龍”,又稱“大旺火”,每逢春節除夕和元宵節,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裡面放柴,外面貼上大紅字條,上寫“旺氣沖天”等字。單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後,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圍起一圈,有的做遊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孩子們也可以走街串巷觀看評論火堆大小,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也大。

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懷仁縣申報的春節(懷仁旺火習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節(懷仁旺火習俗)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山西省懷仁縣(今懷仁市)
  • 遺產編號:Ⅹ-1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活動內容,民俗禁忌,文化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攏旺火習俗來源於舊時人們對土地與火的崇拜,明萬曆年間的《懷仁縣誌》有如下記載:“正月、元旦:鳳興燒旺火,放爆竹,祀天地眾神及先祖畢,家眾以次拜族黨、親友,飲食相招,彌月乃止”;清朝《大同縣誌》描述:“元旦,家家鑿炭伐薪壘壘高起,狀若小浮圖。及時發之,名曰攏火龍。”舊時元宵節,沿街的大小商家鋪子前都要攏火龍。一攏就是三個,一個大的、一個中的、一個小的。正月十四晚上點燃中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日子晚上點燃大的,十六點燃小的。
春節(懷仁旺火習俗)
春節(懷仁旺火習俗)

主要活動

活動內容

1、壘旺火
春節(懷仁旺火習俗)
春節(懷仁旺火習俗)
懷仁當地老百姓對旺火有著特殊的情感,認為旺火是一年興旺發達順意的象徵,因此壘旺火就成為一年節俗中一件神聖的事情。壘旺火,一是要選擇便於切割、有一定焦油性的優質炭,砍切成大小不等的塊狀,壘的過程往往是邊壘邊砍炭,一層一層壘砌,毛面在里,光面在外,炭與炭的接觸面要能互相咬合。二是造型要美觀。通常為寶塔型。造型一是底大,層層收縮,頂尖,中空,橫切面為圓形,縱剖面是三角形。造型二是中下部為圓柱形,上部層層收縮,頂尖,中空,橫切面為圓形,狀如削開的鉛筆形。三是旺火壘的時候要層層疊疊,且留有均勻的出氣孔。旺火有時要砌一底座。“旺火上接天,下接地,講究‘天圓地方’,所以當地人先用磚石盤一個方形磚台,台中如北方的灶連炕的做法一樣,南向留出風道火口,台上內置柴草,外用刻成四方塊的煤塊一層一層壘高並逐層內縮,圈成一個圓錐面,再用一塊扁平的煤塊將上面的口封成一個小平台,平台上置一塊細長的煤作為旺火尖頂,這樣一個煤塊壘成的實體就是旺火了。”“懷仁的旺火最有特色,這與懷仁的炭含煤焦油大有關。用懷仁的炭壘成的旺火能燒成一個整體,不易倒塌。”‘懷仁的旺火之所以比別的地方壘的高,且不倒不塌,是因為懷仁的炭燒著以後,有煤焦能把炭粘在一起。壘旺火在高度上有一種說法,認為旺火一年應比一年高,取義“年年高升年更比一年旺”。一般兩米以內,直徑不超過一米。壘旺火的地點一般為院子中央或大門前方中間空地。旺火中空,中間要填充木柴,普通家庭的旺火底座的中間往往填充易燃的東西,如樺皮、松枝草、紙,有的在填充物上還要倒上汽油、機油等,便於點燃。壘旺火最費工的是砍炭,現在大旺火的炭都是和煤礦定好的,在壘旺火之前已經都削砍平整了,便於砌壘。
2、點旺火
根據旺火的用途,旺火點燃的時間略有差異。除夕夜,一般子時點旺火,很多人在午夜零點鐘聲敲響就點燃旺火,點火者一般為男性,出嫁的女子不能在娘家過年看點旺火。旺火點燃後,鞭炮、禮花齊鳴,人們慶賀拜年。元宵節旺火,大約在晚七點半左右點燃。除夕旺火燃燒到一定程度,主家會把準備好的汽油、機油、酒精等易燃液體直接潑向旺火,使得旺火火焰飛竄很高,邊澆邊喊“旺氣沖天”,討個口彩。旺火點燃後,忌諱冷水滴到地上,認為會使人起瘡,還忌諱開箱櫃。點旺火迎神祭祖:過年是家人團聚的重要時刻,祖先庇佑才能家業興旺,因此過年要請亡祭祖。民間“請亡”、“接祖先”壘約0.5米左右的小旺火在“請亡”時點燃。年三十下午4點左右,家中男子到十字路口燒紙錢,吆喝祖先(亡靈)回家,到家後要燃香點燈,擺供品燒紙錢祭祖。祭祖一日三餐如生人,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六“送亡”。懷仁人認為除夕夜天上的神靈會降凡間,而旺火具有迎神通天的作用。因此,點旺火時,還得擺香案供品,燃香迎神,供品常設一盤水果(如蘋果、桔子等)、一盤素菜、一盤糕點,此謂“接神平安供”,保佑四季平安,一年吉祥。元宵夜,懷仁縣城點旺火,極為壯觀。十幾米高的大旺火點火需要技巧,一般有專人負責。點火者架梯子搭在旺火上,爬到梯子上面從旺火四分之三處點火,然後撤走梯子,所有人員退到安全距離,隨著旺火內部木柴的燃燒,濃煙溢出,人們摒住呼吸靜靜地等待,只聽“咚”的一聲巨響,大量濃煙從旺火上部無數小孔噴出,人群歡呼,預示著點火成功。高達十米多的旺火如果從底部點火,巨大的煙氣和火勢可能把旺火撐塌。從旺火中上部點燃,便於把旺火內部的煙氣疏導放出,不至於倒塌。高聳的旺火,獨特的點火技巧,煙火漫天,人山人海,元宵節點旺火成為懷仁文化一大特色。
3、轉旺火
春節(懷仁旺火習俗)
懷仁旺火習俗
除夕和元宵節,人們圍繞旺火,左轉三圈,右轉三圈,總計六圈,六六大順,以圖辟邪,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除夕以家庭為主,元宵節則有四面八方的人轉懷仁縣城街心廣場的旺火,為求吉利。
4、烤旺火
除夕夜懷仁人有烤旺火習俗,前後左右身子都要烤一烤,希望能求吉辟邪。家長或孩子們會用筷子串饃饃在旺火上烤,認為吃了烤饃饃,可以祛病,俗言:“吃上火龍烤饃饃,一年四季不肚疼”。晉北人重視“逢九”。所謂“逢九”就是指人的年齡到了九的倍數的年份,即是本人的逢九年。逢九的人在除夕夜,要把事先準備好的紅背心、紅衛生褲等貼身衣物(閏月年常用黃色內衣),在旺火上烤一烤,認為這樣人就會在逢九年,全年通達。
5、接旺火
旺火是家庭興旺、運勢興旺的象徵。旺火燃燒得越旺,越是新年吉祥的好兆頭。接旺火也是在接旺勢。除夕旺火子時點燃,燃燒一兩小時,主家就會(初一)把一部分燃燒正旺的炭火,接到家中生火的灶里和爐子裡,通常先給長輩屋裡接,意為接旺氣。接旺火,有個原則,就是剩下的旺火炭還要保持繼續燃燒,旺氣不斷。接旺火後,一般要用所接旺火炭做飯(吃餃子),家人團聚吃飯,此謂吃“接氣飯”。接完旺火後,很多農村人都講究不脫衣睡覺,有“熬年”的習俗。

民俗禁忌

旺火預示著主家一年運勢如紅紅火火的旺火,事業興旺,生活紅火,萬事順意。因此旺火最大的禁忌就是倒塌,民眾認為旺火壘好後忽然倒塌,是不吉利的。尤其是點旺火後很快就倒塌,預示著當年主家會遭災,遇事不順。認為旺火充分燃燒後自然倒塌是最好的。點燃旺火後,家裡講究不能將冷水滴到地上,認為會起瘡。從點燃除夕旺火的那一刻起,整個正月一般都講究家庭和睦,不吵罵不打架,否則會在新的一年裡給全家帶來晦氣。

文化特徵

旺火有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旺火形成時,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景象壯觀。方圓百里的人潮湧來觀看,人們圍著最大的旺火堆轉圈祈求“旺運”。旺火習俗是懷仁地區乃至朔州、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千餘年社火文化實踐的總結,是歷代匠師們的智慧結晶,是古老的攤禮文化與社火藝術結合的遺存,是邊塞文化、黃河文化的具體體現。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春節(懷仁旺火習俗)
懷仁旺火習俗
懷仁旺火是古老的儺祭與社火表演結合的遺存,具有重要的民俗學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由於經濟社會的轉型,一些有造詣的老藝人年事已高,後繼乏人,面臨傳承困境,急需採取有力措施保護。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懷仁市文化館獲得春節(懷仁旺火習俗)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春節(懷仁旺火習俗)項目保護單位懷仁市文化館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懷仁市文化館。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5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懷仁縣的懷仁大旺火,於晚上七點點燃,旺火有長長的火焰,紅光耀眼,引得數萬民眾前來觀看,人潮在旺火的四周有序轉動,以此來祈福許願。
春節(懷仁旺火習俗)
春節(懷仁旺火習俗)
2019年2月,在懷仁市“旺火廣場”可以看到或高聳壯觀,或精緻小巧的“懷仁旺火”,在聲光電技術的作用下,火紅的火焰不停地燃燒升騰,既是節日夜空里的景色,也是該市的標誌性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