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

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

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是指1772~1795年間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大公國瓜分波蘭的事件。從17世紀開始,波蘭開始走向衰落,而在18世紀時,波蘭的領土開始遭到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個鄰近國家的瓜分,瓜分一共分成三個階段進行,而第三階段的進行導致了波蘭的滅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
  • 時間:1772~1795年間
  • 參與者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
  • 行為:瓜分波蘭
  • 間接原因:波蘭國力衰弱
  • 直接原因:部分波蘭貴族掀起愛國革新運動
背景,瓜分經過,第一次瓜分,第二次瓜分,第三次瓜分,影響,

背景

波蘭國力衰弱
16世紀波蘭已發展成東歐的封建強國,領土面積居歐洲第三位,包括現今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大片土地。然而從17世紀中葉起波蘭走向衰落,農奴制強化,封建割據嚴重;“自由選王制”(國王由議會選舉產生,外國人有資格競選)致使王位頻繁更迭,外國人為王者不乏其數,1572—1795年總共11位國王中有7名外國人;“自由否決權”制度(議會決議只要有一人反對便不能通過)使波蘭無法實行有效統治,從17世紀中葉起約100年間召開的55次議會上,有48次未作出任何決議。政局混亂使的波蘭國力衰弱,成為強鄰爭奪的對象。
俄普奧三國對波蘭領土的野心
當時東普魯士尚在波蘭王國境內,普魯士急於打開通道使東普魯士布蘭登堡連成一片。俄羅斯視波蘭為自己通往西歐的障礙。北方戰爭後,成為波蘭的最大侵略者。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繼承了削弱波蘭的政策。而且俄羅斯帝國為了繼續與奧斯曼帝國作戰爭奪黑海的出海口,急於打開波蘭通道。奧地利大公國在與普魯士王國的領土爭奪中已失去西里西亞,不能坐視普魯士繼續擴張,也要求參與瓜分波蘭。
直接原因
1763年10月,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三世病故,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迫使波蘭議會選舉親俄貴族S·A·波尼亞托夫斯基為新國王,加緊控制波蘭。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部分波蘭貴族掀起愛國革新運動,以便加強中央政權,維護國家獨立,結果引起外國的干涉,導致波蘭陷入被瓜分的危機之中。

瓜分經過

第一次瓜分

1772
1764年4月,為反對波蘭和土耳其,俄羅斯、普魯士結成同盟。1767年6月,俄軍入侵波蘭。次年2月,波蘭部分貴族領導抗俄武裝鬥爭。10 月為防止俄羅斯向巴爾幹擴張,土耳其對俄發動戰爭。1771年7月,奧地利與土耳其訂立軍事同盟。普魯士也拒不履行《俄普同盟條約》。為擺脫外交上的困境,俄羅斯放棄獨霸波蘭的計畫,同意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提出的瓜分波蘭的主張。同時普魯士為聯俄制奧,俄羅斯為推翻土奧聯盟,都同意奧地利參與瓜分。1772年8月,俄、普、奧三國在彼得堡簽訂瓜分波蘭的條約。
第一次瓜分後波蘭疆域(淺黃色和紅色部份)第一次瓜分後波蘭疆域(淺黃色和紅色部份)
根據條約,俄羅斯占領西德維納河、德魯奇河和第聶伯河之間的白俄羅斯以及部分拉脫維亞,面積9.2萬平方千米、人口130萬;普魯士占領瓦爾米亞、除格但斯克市以外的波莫瑞省、除托倫市以外的海爾姆諾省、馬爾博克省,面積3.6萬平方千米、人口58 萬;奧地利占領克拉科夫省、桑多梅日省的南部和加里西亞大部,面積8.3萬平方千米、人口265萬。
波蘭議會最終在1773年9月18日被迫承認條約。此次瓜分條約令波蘭失去211,000平方公里領土(30%領土)和超過400萬人口(三分之一的人口)。

第二次瓜分

1793
18世紀80年代,波蘭中小貴族和新興的資產階級代表又一次掀起愛國革新運動。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波蘭愛國者受革命影響希望收復失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於1791年5月3日通過《五·三憲法》。波蘭的改革運動,遭到了鄰國尤其是俄羅斯的敵視。1792年,俄軍進入波蘭。10萬俄軍長驅直入波蘭,占領華沙,波蘭戰敗。普魯士藉口防止法國大革命蔓延,也進軍波蘭。1793年1月23日,俄、普兩國在彼得堡簽訂瓜分協定。
第二次瓜分後波蘭的疆域(淺黃色部份第二次瓜分後波蘭的疆域(淺黃色部份
根據條約,俄占白俄羅斯(包括明斯克)、第聶伯河西岸烏克蘭大部、立陶宛一部,面積25萬平方千米、人口300 萬;普占格但斯克和托倫兩市、大波蘭地區的幾省、馬佐夫舍一部分,面積5.8萬平方千米、人口110萬。瓜分完成後兩國通知奧地利這一既成事實,奧地利未得到任何好處。

第三次瓜分

1795
波蘭被兩次瓜分後,面臨著最後滅亡的危險。1794年3月24日,波蘭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領導波蘭人民在克拉科夫舉行民族起義,屢勝俄軍,4 月占領華沙和維爾塔,建立革命政權,公布農民解放宣言。11月,俄軍在普、奧配合下,將起義鎮壓下去。俄普奧三國為了剷除波蘭剩餘勢力所帶來的動盪,決定以“將獨立的波蘭徹底抹去”的方式解決問題。1795年10月24日三國代表再次簽訂瓜分條約,將剩餘的波蘭聯邦國土全部瓜分。
三國三次瓜分波蘭示意圖三國三次瓜分波蘭示意圖
根據條約,俄占立陶宛、西白俄羅斯庫爾蘭沃倫西部、西烏克蘭大部,面積12萬平方千米、人口120 萬;奧占包括克拉科夫、盧布林在內的全部小波蘭地區和馬佐夫舍一部分,面積4.75萬平方千米、人口50萬;普占其餘的西部地區,其中包括華沙和馬佐夫舍的餘部,面積5.5萬平方千米、人口100萬。至此,波蘭被瓜分完畢。

影響

三次瓜分波蘭的過程中,俄羅斯奪占的領土約占原波蘭領土的62%,共約46萬多平方公里;普魯士奪占約20%,共約14.11萬平方公里;奧地利奪占約18%,共約12.18萬平方公里。俄羅斯在後兩次瓜分中均起了關鍵作用。俄普奧三國的歐洲大國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 經歷了這三次瓜分之後,波蘭亡國,波蘭就從歐洲地圖上消失長達123年之久。許多波蘭的詩人、政治家、貴族、作家、藝術家被流放,成為19世紀的革命者。對獨立和自由的渴望也成了波蘭浪漫主義定義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