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時間
在20世紀初的俄國,小資產階級人數眾多,猶如汪洋大海。那時最大的小資產階級政黨是社會革命黨,它在俄國社會政治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近年來,對俄國社會革命黨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在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俄國社會革命黨成立於何時的問題上,學術界各執一說,迄無定論。主要說法有:一曰“1901年成立說”。在原蘇聯科學院主編的《世界通史》第7 卷中寫道,俄國社會革命黨成立於1901年。祖波克主編的《第二國際史》第2 卷中認為俄國社會革命黨產生於1901年末期。《蘇聯百科詞典》(第3 板)
和傑拉爾德。豪厄特的《
世界歷史詞典》中都認為俄國社會革命黨成立於1901年。
二曰“1902年成立說”。在前蘇聯學術界,持這種說法的首推波克羅夫斯基的《俄國歷史概要》(下冊)。此外,在波斯別洛夫主編的《蘇聯共產黨歷史》(第1 卷)中,在約夫楚克著的《普列漢諾夫傳》中,我們也能看到這種說法。甚至在奧熱戈夫主編的《俄語詞典》中也說俄國社會革命黨是在1902年組成的。我國學術界大部沿襲此說。例如,在我國學者編著的《世界歷史詞典》、《世界政黨詞典》、《大俄漢詞典》及作為部分高等院校教材用的《世界近代史》中都能找到這種說法。甚至在我國出版的列寧著作中譯本的注釋中也認為俄國社會革命黨是1902年初成立的。
三曰“1901—1902年成立說”。《蘇聯大百科全書》(第3 版)和《蘇聯百科手冊》中認為俄國社會革命黨是1901年底—1902年初成立的。
近年來,前蘇聯學術界對俄國社會革命黨的研究深入了一步。在1984年出版的《俄國非無產階級政黨》一書中,對俄國社會革命黨的淵源及其組織的建立過程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考察。這本書實際上也以為俄國社會革命黨在組織上是1901—1902年建立的。據這本書中說,在19世紀60年代產生的俄國小資產階級政治流派——民粹派中,從最初起就存在革命的一翼和自由主義的一翼。在60—70年代,革命民粹派的影響占優勢。在1879年成立的“民意黨”組織活動時期,革命民粹派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革命民粹派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但是,對於民意黨人卻沒有達到、也不可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在80—90年代的反動時期,沒有提出同專制制度作鬥爭問題的自由主義的一翼成為民粹派中占統治地位的一翼。90年代中期,在民粹派中開始看到重新審察自己的學說使之適合於新的歷史條件的傾向。結果形成了新民粹主義,這種新民粹主義是重溫歐洲流行的機會主義的老民粹主義。
到90年代中期,革命民粹派經歷了思想和組織危機。主要從事出版活動的僑民組織倫敦的“自由俄羅斯報刊基金會”(1891—1901年)、巴黎的“老民意黨人小組”(1893—1901年)和“農業社會主義同盟”(1900年)以遺產的主要保存者的姿態而出現了。民粹派僑民的更年輕的一代傾向於90年代初在伯爾尼出現的俄國社會革命黨人同盟。不久,社會革命黨人這個術語便成了革命民粹派的公認的符號,它代替了過去的“民意黨人”這個符90年代末,俄國國內許多城市已有社會革命黨人的小組與團體在活動。1896年建立了以A.A.阿爾古諾夫為首的薩拉托夫社會革命黨人同盟(文獻中通常稱為社會革命黨人北方同盟)。1897年,同盟的領導人遷居莫斯科,並開始同其它城市和國外的同類組織建立聯繫。1901年同盟出版了兩期《革命的俄羅斯》報。1900年在哈爾科夫舉行了一些南方城市的組織的代表們的大會,大會宣布了社會革命黨的成立。然而,實際上建立的只是一個地區性的聯合組織(人稱南方黨)。
1901年7 月,“老民意黨人小組”的印刷所出版了塔拉索夫(H.C.魯薩諾夫)編輯的雜誌《俄國革命通報》第1 期,這一期刊登了一個通知:《我們的綱領》。《綱領》的作者們宣布自己是民意黨的思想的繼承者,並承認了俄國資本主義已經發展起來的事實。《通報》的出現在社會革命黨人諸組織的團結上起了不小的作用。1901年秋,在長時間的談判之後,北方同盟和南方黨商定了關於合併與建立統一的中央委員會的事。邇後,俄國社會革命黨人國外同盟、農業社會主義同盟和一些其它組織也加入到它們之中。
1902年1 月,在國外出版了《革命的俄羅斯》報第3 期,這一期刊載了一個有“社會革命黨”簽字的簡短的通知,內稱,由於社會革命黨人同盟同社會革命黨業已實行合併,《革命的俄羅斯》報將成為聯合起來的黨的正式機關報,《俄國革命通報》也將成為黨的理論機關刊物。這份通知是判定新黨成立的業已發表的唯一的一份正式檔案……
黨史
·1901 年底—1902 年初,由一些民粹派團體聯合組成。首領B·M·切爾諾夫等。它的綱領是民粹主義和修正主義的折衷混合物,在政治上,主張在聯邦制原則的基礎上建立民主共和國,否認無產階級和農民間的階級差別,否認無產階級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領導作用,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在經濟上,宣揚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實行土地社會化的幻想;在策略上以搞個人恐怖為主,如簽訂布列斯特和約。
·1918年7月6日俄社會革命黨對德國大使米爾巴赫的暗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採取了社會沙文主義的立場。·1917 年二月革命後,同孟什維克一起掌握了蘇維埃領導權,並使蘇維埃支持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建立。它認為革命已經完成,當時的任務只是轉上“正常的”憲制軌道。
·1918 年6 月,被開除出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
·1918—1920 年國內戰爭時期,進行反對蘇維埃政權的武裝鬥爭。內戰結束後,組織了一系列叛亂。這些叛亂被平定後,到1922 年徹底瓦解。社會革命黨是一個鬆散的組織,成員的觀點十分混雜,它在一戰中分化出一個左派。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參加了1917 年10 月武裝起義。同年12 月15 日,他們組成了獨立的政黨。1917 年底有7 名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參加了人民委員會,但他們因反對簽訂布列斯特和約而於翌年3 月中退出。隨著社會主義革命在農村中的展開,左派社會革命黨人中的反蘇維埃情緒開始增長。1918 年7 月6 日,他們在莫斯科發動了武裝叛亂。這次叛亂被粉碎之後,一部分採取和布爾什維克合作立場的左派社會革命黨人組成了民粹派共產黨和革命共產黨。這兩個黨的大部分黨員後來參加了俄共(布)。
19世紀20年代初,左派社會革命黨不復存在。
俄國社會革命黨是代表漸次擺脫自然經濟、走上市場發展軌道的勞動人民利益的民粹派革命政黨,是民粹派發展的最高階段。社會革命黨的理論及其實踐是對俄國從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道路的探索。由於俄國政治、經濟、文化傳統的特點造就了俄國特有的民粹派理論。經過從理論到實踐,從恐怖到改良,從革命到建設,社會革命黨逐漸走出獨特,走向普世。社會革命黨提出了資本主義的民族類型的發展理論,建立了工業發展資本主義、農業發展非資本主義的混合經濟學說,對俄國為什麼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土地社會化是社會革命黨從村社平均——勞動原則的傳統出發,結合資本主義發展現實改造俄國經濟,特別是農民經濟的一種有益嘗試,並被布爾什維克採用成為現實。社會革命黨把俄國的落後歸結為專制制度。它從道德、勞動、權利和自由的角度理解社會,順從自然。試圖通過合作社、辛迪加和各民族自治,發展社會力量,抗衡政權和資本壟斷,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社會革命黨由於沒有看到沙皇專制制度背後的經濟利益和階級利益,在政治專制、經濟落後的條件下,提出全面建設公民社會的要求,採取了推翻沙皇但不奪取政權、武裝鬥爭與和平改良相結合的策略手段。社會革命黨的社會學說反映了知識分子的社會理想。俄國國家和團隊精神至上、經濟畸形發展共同造成社會、個人力量弱小、社會隔閡深重。社會革命黨的綱領和實踐具有許多空想成分。
歷史
俄國小資產階級政黨。原為社會革命黨內的左翼,正式形成於1917年12月。主要領導人М.А.斯皮里多諾娃和Б.Д.卡姆柯夫。機關報《土地與自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社會革命黨內出現一個以М.Я.納坦松為首的左派集團,認為這次戰爭是帝國主義性質的,他們反對社會革命黨的沙文主義路線,強調必須繼續進行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革命鬥爭。1917年二月革命以後,左派與社會革命黨中央的分歧擴大。他們反對與資產階級聯合,拒絕參加臨時政府,同時主張立即實現土地社會化,即沒收地主的土地為全社會所有,將其平均分配給農民使用。這些要求反映了勞動農民的願望,與布爾什維克黨的最低綱領相符合。十月革命前夕,左派社會革命黨人與布爾什維克黨合作,參加彼得格勒和其他一些地方的軍事革命委員會。左派社會革命黨人П.E.拉濟米爾是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的第一任主席。
十月革命期間,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參加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地的武裝起義。在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2次代表大會上,當社會革命黨領導集團退出大會時,左派組成自己的獨立黨團,支持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成為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僅次於布爾什維克黨的第2大黨團。
1917年12月2日,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召開第1次代表大會,宣布正式成立獨立政黨,聲明以1905年社會革命黨成立時通過的黨綱作為黨的綱領。“左派”社會革命黨成立後決定參加蘇維埃政府,在人民委員會中接受了7個部長職位。在此後的3個月中,“左派”社會革命黨與布爾什維克黨密切合作,在解散立憲會議、農民代表蘇維埃與工兵代表蘇維埃合併等重大問題上支持布爾什維克黨的立場。1918年 3月,“左派”社會革命黨因反對簽訂布列斯特和約而退出人民委員會。接著又反對布爾什維克黨實行糧食壟斷和建立貧農委員會的農村政策。1918年 7月“左派”社會革命黨在莫斯科發動武裝叛亂,遭到蘇維埃政府鎮壓。此後在彼得格勒等地和東部前線發動叛亂。“左派”社會革命黨的這些行動在該黨內部引起不滿,一部分黨員分裂出來成立自己的組織,有的後來加入布爾什維克黨。1918年 8月,“左派”社會革命黨成立新的中央,並決定全黨轉入地下,繼續進行反對蘇維埃政權的活動。1919年夏,在白軍加緊向蘇維埃政權進攻的形勢下,“左派”社會革命黨宣布停止反蘇維埃政權的武裝活動,提出走所謂“第三條道路”。1920年內戰結束後繼續進行反對蘇維埃政權活動,12月,與烏克蘭“左派”社會革命黨合併成立聯合“左派”社會革命黨,由И .施泰因貝爾格領導。該黨由於已經失去農民民眾的信任而名存實亡,1921年
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