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共和國

俄羅斯共和國

俄羅斯共和國(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1917年二月革命後成立的一個短命的資產階級政權。於1917年二月革命俄羅斯帝國被推翻後孟什維克成立的一個臨時政府。於1917年十月革命後被推翻,由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領導的蘇俄所取代。

基本介紹

歷史,疆域,政治,軍事,經濟,外交,

歷史

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俄羅斯帝國政府崩潰。原屬政府的杜馬彼得格勒蘇維埃爭奪政府領導權。雙方最後和解,決定成立一個臨時政府,並讓它主持俄國立憲會議的選舉。3月15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遜位,其弟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拒絕接受王位,羅曼諾夫王朝正式滅亡。俄國臨時政府(Временное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России)接管俄國,成為俄國土地上唯一的合法政權。但是由於蘇維埃漸漸壯大,俄羅斯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總書記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開始號召“一切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雖然蘇維埃當初只是俄國政府下的一個政黨,但是後來他們漸漸掌控俄國的軍隊、工廠和鐵路,又獲得了工人們的支持,最後發動十月革命,以武裝推翻俄國政府,成立了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蘇俄)。
列寧列寧

疆域

俄羅斯共和國繼承了原俄羅斯帝國的疆域,地跨歐亞兩大洲,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政治

主詞條:俄國臨時政府
俄國臨時政府是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組成的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地主政府。1917年3月12日,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取得勝利,國家杜馬中的資產階級和地主的代表成立了以羅江科為首的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3月14日,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和孟什維克俄國社會革命黨人達成關於成立臨時政府的協定。3月15日,臨時政府成立。立憲民主黨格奧爾基·利沃夫任總理兼內務部長,帕維爾·米留科夫任外交部長,十月黨人亞歷山大·古契科夫任陸海軍部長,社會革命黨人亞歷山大·克倫斯基任法務部長。當時除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外,還有一個政權——工兵代表蘇維埃。這樣,形成了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格奧爾基·葉夫根尼耶維奇·利沃夫格奧爾基·葉夫根尼耶維奇·利沃夫
1917年4月18日(儒略曆)外交部長帕維爾·米留科夫照會協約國盟國政府,承諾將繼續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直到勝利結束。 4月20日和21日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爆發了大規模反對戰爭的示威遊行活動。示威者要求解除米留科夫的職務。彼得格勒軍區司令拉夫爾·科爾尼洛夫希望武力鎮壓示威遊行,但總理李沃夫王公拒絕使用暴力。臨時政府最終接受了外交部長米留可夫和陸軍部長古契科夫辭職的條件,並邀請彼得格勒蘇維埃成員共同組成聯合政府。5月5日雙方談判達成了一致,六位社會主義部長入閣。
1917年7月1日,陸軍部長克倫斯基下令向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的軍隊發動進攻,結果迅速失敗,使傾向於臨時政府的軍隊受到沉重打擊。並引起國內反戰勢力,尤其是推翻了沙皇的起義軍隊強烈不滿。7月3日至7月7日(儒略曆)彼得格勒發生七月流血事件,布爾什維克參與士兵和工人反對臨時政府的示威遊行最終演變成騷亂。臨時政府緊急調集忠於自己的軍隊武力鎮壓示威,導致400多人傷亡。臨時政府同時逮捕了一些布爾什維克領袖,弗拉基米爾·列寧被迫逃離彼得格勒。七月事件的爆發給臨時政府帶來進一步的政治危機,憲政民主黨的部長被迫辭職,8月6日一個由社會主義者為主的新聯合政府形成,亞歷山大·克倫斯基擔任總理。
亞歷山大·弗多洛維奇·克倫斯基亞歷山大·弗多洛維奇·克倫斯基
1917年8月,右派支持的俄軍總司令拉夫爾·科爾尼洛夫發動政變欲推翻臨時政府,史稱科爾尼洛夫事件。臨時政府在布爾什維克的幫助下最終粉碎了政變,但政府的統治能力也被進一步削弱,令左派更加壯大。9月1日(儒略曆),臨時政府宣布國家為共和政體,史稱“俄羅斯共和國”。
俄羅斯共和國國徽俄羅斯共和國國徽
1917年10月24日(儒略曆)晚,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水兵向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發動進攻,並於次日凌晨2點占領冬宮,史稱十月革命。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逃離彼得格勒,隨後在普斯科夫糾集軍隊,卻很快被布爾什維克擊敗,克倫斯基逃離俄國。布爾什維克宣布推翻俄國臨時政府。在布黨人解散立憲會議之前,布黨政府仍自稱為“工農臨時政府”。

軍事

臨時政府名義上接管俄羅斯帝國軍隊,但大量武裝被工兵代表蘇維埃掌握,科爾尼洛夫事件更使臨時政府元氣大傷。其對外奉行戰爭政策,拒絕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繼續與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等同盟國作戰,成為其最終滅亡的原因之一。

經濟

臨時政府的經濟政策十分失敗,礦產、鐵路等經濟命脈逐漸被蘇維埃控制,而其對工人的承諾大多沒有實現,罷工事件多次發生,這也是其快速滅亡的主要原因。

外交

臨時政府延續沙俄政府與英國法國協約國結盟的政策,與同盟國集團敵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