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工業化研究(1861~1917)》是2020年7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沛勇。
基本介紹
- 書名:俄國工業化研究(1861~1917)
- 作者:鄧沛勇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0170086
《俄國工業化研究(1861~1917)》是2020年7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沛勇。
《俄國工業化研究(1861~1917)》是2020年7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沛勇。內容簡介 西方工業化多建立在自身基礎之上,是其內部發展的結果,而俄國工業化則帶有外來性特徵,除此之外,還具有趕超型特徵。俄國現代化起源於彼得一世,彼得一世時期確立的現代化模式是帝國模式。19世紀上半葉俄國經濟...
《棉花、石油與鋼鐵:俄國工業壟斷研究(1861~1917)》是一本2022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勝潔。內容簡介 1861年改革以後,俄國迎來了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俄國工業生產的高度集中和資本的高度積累,為俄國工業從自由競爭向壟斷的轉變提供了必要條件。本書以工業壟斷為研究對象,從...
《俄國能源工業研究(1861-1917)》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沛勇。內容簡介 19世紀下半葉俄國開啟了工業化進程,能源工業在俄國工業化進程中的作用十分重大。《俄國能源工業研究(1861-1917)》以能源工業為例,探究俄國工業化的內涵和影響,通過研究影響俄國能源工業發展的因素、能源工業的起源和發展、...
《俄國工業史(1700~1917)》是鄧沛勇、劉向陽所著,2021年12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內容簡介 世界各國的工業發展經驗表明,率先進行工業化改革的國家會取得先發優勢。而在歐洲國家中,俄國的工業發展歷程有其特殊性。本書在參考借鑑了大量俄文文獻的基礎上以時間為線索梳理俄國工業發展的歷程,評價其發展...
《俄國經濟史(1700~1917)》是2020年7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沛勇。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1700年到1900年俄國經濟史,闡釋彼得一世改革至俄國十月革命期間俄國經濟發展概況,著重從農業發展狀況、工業主要成就、工業化進程、俄國貿易、工商業和全俄市場形成等幾方面進行分析。俄國建國晚於西歐國家,...
《俄國企業史(1850~1917)》是一本2022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俄] 鮑維金·瓦列里·伊萬諾維奇,[俄] 加夫林·米哈伊爾·利沃維奇。 內容簡介 本書是俄羅斯史學界對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俄國企業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活動進行綜合性研究的開山之作。本書研究了俄國廢除農奴制之後企業活動的主要...
《俄國經濟史(1700-1917)》是2020年9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沛勇。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1700年到1900年俄國經濟史,闡釋彼得一世改革至俄國十月革命期間俄國經濟發展概況,著重從農業發展狀況、工業主要成就、工業化進程、俄國貿易、工商業和全俄市場形成等幾方面進行分析。俄國建國晚於西歐國家,經濟...
學術地位: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 世界歷史系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學術成果 著作 《俄國東部移民開發問題研究(1861—1917)》,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新經濟政策時期的蘇聯社會》,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比較開發史》,合著,世界圖書出版...
思想:客觀上使西方資產階級思想進一步傳入俄國,越多的俄國人看到了差距,紛紛要求改革。經濟:(1861年改革增加了自由勞動力,擴大國內市場,提供資金;借鑑西方技術;政府制定促進工業發展的政策)。特別提示:俄國屬於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因為它保留了大量沙皇專制)。具體參見 百科詞條俄國農奴制改革 大事記 天狼星的...
1861年農奴制改革後俄國工業化開啟,工業化步入正軌,同樣吸取西方先進技術和工業成果發展本國工業。因此筆者重點分析1861—1917年俄國經濟發展成就。以期為探析俄國經濟發展脈絡提供參考。 鄧沛勇,黑龍江省青岡縣人。歷史學博士,貴州師範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俄國經濟史。近幾年來在《史學月刊》、《...
俄國的貴族從來沒有發展成為能夠維護自身利益而不受中央獨裁政權影響的獨立階級。為國家服役的人不論是貴族或平民、軍人或市民都不過是沙皇的小卒。所以,每個俄國人對沙皇不是獻身就是獻財。俄國政府經常壟斷商業,從事銀行和信貸活動。政府在某些工業企業中也占有顯著的地位。1861年以前,政府允許在工廠和商業中使用...
東方歷史學術文庫--俄國東正教會改革(1861-1917)《東方歷史學術文庫--俄國東正教會改革(1861-1917)》是2002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桂菊。內容介紹 本書內容包括:歷史的遺產、“大改革”時期的教會改革、亞歷山大三世時期的教會政策、教會革新運動、教會改革的歷史思考等。
鄧沛勇,貴州師範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俄國經濟史,出版《俄國能源工業研究(1861—1917)》(科學出版社2019年版),譯著兩部《19世紀的俄國:城市化與社會生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和《19世紀俄國工廠發展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在CSSCI等核心期刊發布...
第二十章 1861-1917年俄國的自然科學概況(科德羅夫)第二十一章 數學(尤什科維奇 羅森菲爾德)第二十二章 力學(格里高利楊)第二十三章 天文學(伊德里斯)第二十四章 物理學(多爾夫曼)第二十五章 化學(索洛維耶夫 貝科夫)第二十六章 地質學(巴秋什科娃、克魯契)第二十七章 地理學(納烏莫夫)第二十八章 生物學(勃利...
他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項目“前現代時期俄羅斯社會變遷研究”,2009年主持了吉林大學哲社研究創新團隊建設項目“18世紀—20世紀初俄國趕超型現代化研究團隊”,同年作為首席專家入選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建設工程第四批重點教材:世界現代史教材編寫課題組。2011年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861-191...
大量勞動力被束縛在莊園裡,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必需勞動力由此缺乏來源。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也因此大大落後於西歐國家。俄國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巨額的份地贖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積累了大量資金。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
本書資料詳實,內容豐富,首次摘取了俄羅斯研究交通運輸史方面的文獻資料,論述清晰,具有較大的資料參考價值。作者簡介 鄧沛勇,貴州師範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俄國經濟史,曾發布著作《俄國能源工業研究(1861—1917)》(科學出版社2019年版),譯著兩部《19世紀的俄國:城市化與社會...
該書指出,東部邊疆的移民開發是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與農奴制殘餘之間深刻矛盾的一個縮影。沙皇政府一方面希望加快西伯利亞移民與開發的步伐,另一方面總是瞻前顧後、謹小慎微,惟恐損害貴族地主的利益,暴露出俄羅斯帝國政策的搖擺性。內容簡介 該書闡述了1861—1917年俄國東部移民政策的演化及東部移民開發歷程,作用和特點,...
各地方的革命雖然最後妥協或被鎮壓,俄國國內也加快改革的步調,但仍不夠阻擋1917年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革命。布爾什維克黨常常把這場革命當作1917年十月革命的先驅。事件背景 社會變遷 亞歷山大二世於1861年著手實施多項改革政策,改革涵蓋法律、地方政府與軍事等,廢除了農奴制,1881年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被反對勢力民意黨...
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世界近代史研究會理事,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俄國史的研究。曾赴俄國聖彼得堡大學和喀山師範大學進修、訪問。在《史學集刊》《史學月刊》《世界歷史》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轉型時期俄國農村公社研究(1861—1917)”。
《俄國外交史(1700~1917)》是2021年1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沛勇、孫慧穎。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梳理十月革命前俄國外交的整體脈絡,從三個時期、兩個層面探究其外交歷程,三個時期即基輔羅斯、莫斯科公國和俄羅斯帝國時期,兩個層面即其與西方和東方國家的外交關係,藉此勾勒出俄國外交的起源、發展...
1874年英國在諾斯威奇附近的威靈頓、1881年美國在紐約州的錫拉丘茲、1883年俄國盧比莫夫索爾維公司在別列茲尼基相繼建立鹼廠。中國實業家范旭東於1917年籌辦永利制鹼公司,1920年在天津塘沽興建永利鹼廠,1924年8月開工生產,1926年8月紅三角牌純鹼獲得萬國博覽會(美國費城)金質獎章。索爾維法生產純鹼所用原料易得,成本...
1859至1862年間幾乎中輟創作,先後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和附近農村為農民子弟辦了20多所學校,並曾研究俄國和西歐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還到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和比利時等國考察各國學校。後又創辦《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等教育雜誌。1862年7月他外出時,家中遭到憲兵連續兩天的搜查。不久他關閉了學校。1862年...
1.《19世紀俄國工廠發展史(第四版)》(合譯),社科文獻出版社2017年。2.《19世紀俄國城市化和城市生活》(合譯),社科文獻出版社2018年。課題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1861-1917俄國工業化研究”(17FSS002)。2.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蘇聯核計畫檔案文獻資料翻譯整理研究(項目號15ZDB064)。
1961年起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任教,從事世界現代史、俄國史、波蘭史和東歐史的教學和研究。著有《改革和革命——俄國現代化研究(1861—1917)》《波蘭通史》《夏日堂史集》等,編著《波蘭通史簡編》,主編《斯拉夫文化》《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俄國通史簡編》(合編)等,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曾任中國蘇聯東歐...
主講課程:(1)當代俄羅斯問題研究,(2)俄羅斯區城學,(3)俄羅斯東正教文化,(4)俄羅斯思想史。科研成就 著作 1. 《俄國東正教會改革 (1861—1917) 》,戴桂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出版。 2. 《改革與革命——俄國現代化研究》(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 3. 《斯拉夫文明》...
第二節19 20世紀初的俄國人體測量學研究 第三節1917—200g年的俄國人體測量學研究 第四章人體測量數據資料庫 第一節人體測量數據來源 第二節數據資料庫的構成和代表性 第三節資料庫人員的社會構成 第四節身高資料的質量 4.1 個體數據 4.2 1874—1914年的匯總數據 4.3身高數據準確性的檢驗 4.4不同兵種...
687 第四十三章俄國農奴解放(1861)700 第四十四章明治維新(1868)715 第四十五章德意志統一(1871)730 第四十六章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1848—1883)744 第四十七章帝國主義(1870—1900)759 第四十八章中國的革命(1911—1949)773 第四十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788 第五十章俄國革命(1917—1921)800...
19世紀末,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和陸地機械運輸革命的發生,使海權逐步讓位於陸權。最早闡述這一觀點的是英國地理學家麥金德(1861—1947),他曾任牛津大學地理學教授和皇家地理學會會員。麥金德一生從事教育和研究的目標之一,就是要通過對國際和各國局勢的變化的歷史觀察和思考,尋找一種“至少能表明世界歷史中某些地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