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俄時代生活史:歷史人類學研究

帝俄時代生活史:歷史人類學研究

《帝俄時代生活史:歷史人類學研究》是20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俄)Б. Н.等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帝俄時代生活史:歷史人類學研究
  • 作者:(俄)Б. Н.等
  • 譯者:鐘建平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3年4月1日
  • 頁數:825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100092913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作者在詳細分析大量的人類學資料基礎上,全面客觀地評價了220年間俄羅斯生活水平的變化,包括各地區生活水平的變化,還用農業生產、稅款、賦役、收入、價格和工資、飲食和人口、農民和工人的預算以及國民收入方面的資料(使用有關方面公開的統計數據)來驗證自己的研究結果。帝俄人民的福利狀況是俄羅斯人民和政府在改善國家生活方面共同努力(從17世紀末彼得一世改革開始,直至20世紀初尼古拉二世改革結束)的結果,同時也是衡量現代化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如果人民的生活水平整體提高,那么則意味著從17世紀末起由最高政權開始的,在200多年間以不間斷的交替方式進行的改革,至少在經濟方面是有成效的,滿足了多數居民的迫切需求,不管這些改革是否受到這些居民的支持。反之,如果多數居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降低,那么對改革的評價就與上面截然相反。人民的福利狀況是評價俄羅斯整體發展狀況、執政上層政策的效率、所謂的自由和革命運動是否符合社會需求的重要論據。
《帝俄時代生活史:歷史人類學研究(1700-1917年)(套裝共2冊)》作者在詳細分析大量的人類學資料基礎上,全面客觀地評價了220年間俄羅斯生活水平的變化,包括各地區生活水平的變化,還用農業生產、稅款、賦役、收入、價格和工資、飲食和人口、農民和工人的預算以及國民收入方面的資料(使用有關方面公開的統計數據)來驗證自己的研究結果。

作者簡介

米羅諾夫研究俄國經濟史和社會史的傑出成就贏得了國際史學界的廣泛承認,是世界級的學者。米氏著述甚豐,發表論文超過了2百篇,專著7部,其中34篇論文用8種語言發表在中國、美、英、德、法、西班牙、日本和匈牙利的重要刊物上。1988和1990年米氏專著《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和《歷史學家與數學》中文版相繼問世,由華夏出版社收入《二十世紀文庫》,研究方法和成果令人耳目一新。1999年洋洋數百萬言的《帝俄時期社會史》一書出版,在俄羅斯、中國和西方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被譯為中文,英文、日文和法文。該書資料豐富、結構新穎、方法獨特、論述嚴謹,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當代俄羅斯社會史研究的水平和發展方向,是俄羅斯史學在新世紀崛起的重要標誌。目前圍繞該書的討論仍在繼續,俄文、中文、英文和德文書評達到38篇,米羅諾夫也因此被美國學者譽為俄羅斯的“布羅代爾”,在俄羅斯得到如此殊榮的史學家鳳毛麟角。米氏每年有數月甚至半年時間出國講學,足跡遍及歐洲、北美、中國、日本和韓國等30多個國家,出席各種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尤其是1990、1994、1998和2002年連續4次參加了國際經濟史大會,1990年出席了國際歷史大會。米氏善於推陳出新,其獨樹一幟的研究方法和風格得到了俄羅斯、中國和西方學者的高度重視,其經濟史和社會史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成為俄羅斯史學發展的里程碑。
張廣翔2000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貼,2002年獲得長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2010年被聘為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他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項目“前現代時期俄羅斯社會變遷研究”,2009年主持了吉林大學哲社研究創新團隊建設項目“18世紀—20世紀初俄國趕超型現代化研究團隊”,同年作為首席專家入選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建設工程第四批重點教材:世界現代史教材編寫課題組。2011年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861-1917年俄國等級和階級結構研究》。近5年來,在CSSCI雜誌上發表了12篇論文和14篇譯文,其中3篇論文和4篇譯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篇譯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7篇譯文被人大報刊資料《世界史》全文轉載。專著《18—19世紀俄國城市化研究》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好評,其中俄羅斯權威史學雜誌《俄羅斯歷史》2009年1期為該書發表的書評,評價甚高。該書被CSSCI雜誌引用4次。主持翻譯的米羅諾夫兩卷本的《俄國社會史》,被CSSCI雜誌引用38次。2007和2010年有2篇論文獲得省社科優秀論文二等和三等獎,一篇論文和一本專著分別獲得長春市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圖書目錄

《帝俄時代生活史:歷史人類學研究(1700—1917年)(上)》目錄:
作者的話
前言
第一章國內外歷史文獻中的帝俄居民福利狀況
第一節國內歷史文獻
1.1革命前的歷史文獻
1.2蘇聯時期的歷史文獻
第二節國外歷史文獻
結論
第二章歷史人體測量學:任務、理論和方法論
第一節歷史人體測量學:簡史、研究對象和任務
第二節歷史人體測量學的理論基礎
2.1人體是衡量生活水平的指標
2.2飲食狀況
2.3群體的身高差異
2.4基於身高數據研究生活水平和不平等狀況的變化趨勢
2.5身高增長和身體發育加快:長期趨勢
2.6趕超式發育、精神壓力和青春期的飛躍
2.7體重指數、新生兒體重和初潮年齡
第三節歷史人體測量學的方法論問題
3.1身高變異數列及其特點
3.2符合條件的樣本
3.3身高測量數據的湊整和聚集
3.4樣本構成的標準化
第三章國內外歷史人體測量學
第一節歷史人體測量學現狀
第二節1920世紀初的俄國人體測量學研究
第三節1917—200g年的俄國人體測量學研究
第四章人體測量數據資料庫
第一節人體測量數據來源
第二節數據資料庫的構成和代表性
第三節資料庫人員的社會構成
第四節身高資料的質量
4.1個體數據
4.21874—1914年的匯總數據
4.3身高數據準確性的檢驗
4.4不同兵種新兵的身高
第五節年齡資料的質量
第六節出生地資料
第七節文化程度資料
第八節民族和宗教結構資料
第九節家庭狀況資料
第十節職業資料
第十一節女性信息庫
第十二節取決於社會一人口特徵的男性身高變化
12.1年齡和身高
12.2社會地位和身高
12.3家庭狀況和身高
12.4文化程度和身高
12.5職業和身高
12.6宗教、民族屬性和身高
12.7居住地和身高
第十三節樣本的社會人口面貌
13.118世紀的新兵結構
13.219世紀的新兵結構
13.31917年後的工人和新兵結構
第五章18世紀俄國居民的生物狀況及其因素
第一節18世紀男性平均身高的變化
第二節18世紀居民生物狀況的影響因素
2.1農業生產
2.2賦稅的提高
2.3不同階層的生物狀況
2.4戰爭與改革
2.5西方化與地主和國家爭奪農民收入的鬥爭”
結論
第六章19—20世紀初俄國居民的生物狀況及其因素
第一節19—20世紀初男女平均身高和體重的變化
1.1按照統一指數對三類身高數據的綜合
1.2男性平均身高的變化
1.3男性平均體重的變化
1.4女性平均身高的變化
第二節19—20世紀初影響居民生物狀況變化的因素
2.118011860年的食物生產
2.21861—1913年的食物生產
2.318011860年農民的收入與賦稅
2.41861—1913年的收入和賦稅
2.5欠稅
2.6人口中心南移
2.7最高政權的社會經濟政策
第三節醫療和衛生事業的進步
結論
第七章18—20世紀初俄國居民生物狀況的地理特徵
第一節1701—1920年各地區居民的身高變化
1.1各地區男性身高變化的同步性
1.2地區間男性身高的差異水平
第二節19世紀中葉身高、死亡率和新兵不合格率的地理因素
2.1因素的選擇
2.2身高的地理因素
2.3死亡率的地理因素
2.4不合格新兵的地理因素
第三節19世紀末身高、死亡率和新兵不合格率的地理因素
3.1身高的地理因素
3.2死亡率的地理因素
3.3不合格新兵的地理因素
結論
第八章薩拉托夫省:1755—1915年
第一節17551915年薩拉托夫省居民生物狀況的變化
第二節1755—1860年居民生物狀況變化的因素
第三節1861—1913年居民生物狀況變化的因素
第四節社會地位、民族屬性、居住地和文化水平影響下的生物狀況
差異
結論
……
《帝俄時代生活史:歷史人類學研究(1700—1917年)(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