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公共政策研究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公共政策研究》論文作者錢鋼,張永桃指導,學科專業為政治學理論,是南京大學2007年授予的博士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公共政策研究
  • 論文作者:錢剛
  • 學科專業:政治學理論
  • 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 導師:張永桃指導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時間:2007
  • 關鍵字:區域經濟 協調發展 經濟政策
  • 館藏號:F061.5
  • 館藏目錄:2009\F061.5\20
中文摘要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一個世界上存在的普遍現象,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如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各國政府和學術界共同關注研究的一大焦點。現有關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文獻,主要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研究的。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比較多,既有基於區域間生產成本差異的比較成本學說和基於區域之間生產要素稟賦差異的要素稟賦學說,也有從產業與區域聯繫的角度提出的增長極理論、點軸開發理論、網路開發理論、梯度推移學說以及產業集聚理論等等。這些研究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理論指導和政策框架。不過,在我國現有的體制背景下,單純用經濟學的思路研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問題還有相當的局限性。如果從經濟政治學的角度切入,通過對政府結構、政府的決策程式及其微觀基礎的考察和審視,可能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中國的改革是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制度變遷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扮演著多重角色,從最初的完全計畫經濟到有計畫的商品經濟,到計畫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的發展策略;再到計畫與市場相互促進和相互結合到以市場為主、計畫經濟為輔,最後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全建立;然後又從經濟改革過渡到行政與政治體制的改革。以上這些改革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難以一蹴而就。因此,論文以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為研究背景,分析了實施漸進主義政策的理論依據,選擇從漸進主義角度來研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公共政策。在從理論和現實兩個角度分析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公共政策制定的條件和障礙後,根據中國政策制定的特點和原則,以及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決定了基於漸進主義理論制定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國際上解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一些先發經驗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美、日、德、韓等國家非常重視本國存在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積極推行區域共同發展政策,在推進工業化、培育增長點、加強財政金融扶持等方面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其實踐的價值取向也不同程度地刻上了漸進主義的烙印。我國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理論與政策,經歷了均衡發展、優先發展、區域援助和統籌發展四個階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漸進主義理論的影響。 具有“經濟人”和“理性人”特徵的一般利益主體,其漸進性行為調整的類型和實質,影響和決定了區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單純依靠計畫分配的辦法,建立劫富濟貧的政策補償機制,往往得不到好的實踐效果。只有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正確對待地區發展差距,借鑑國內外區域公共政策制定的經驗和教訓,有針對性地制定分類指導政策,才能使政策發揮最大的效應,達到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目的。 根據漸進主義理論,以江蘇省為主要研究案例,分析了江蘇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區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揭示出導致江蘇區域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總結分析了促進江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實踐,並結合對廣東、浙江、山東等地區促進區域共同發展的公共政策進行比較分析,提出制定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公共政策的基本取向,應當是順應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和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制定市場化、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與國際化戰略,以點帶面,梯度推進,培育增長極,促進產業集聚,推動和實現經濟體制轉軌、產業結構轉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對於欠發達地區,則必須堅持市場拉動與政府推動的原則,把自力更生和重點扶持結合起來,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健全其發展的內生動力機制。同時,衡量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公共政策優劣的標準,不能只看經濟總量和經濟發展速度,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重視擴大就業,注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和政府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增強政府對突發性事件和災害的應變能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